2012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053069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章末总结 学案(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原因及影响因素,学会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专题一南水北调工程及影响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供水区综合效益显著,但对水源区会造成径流量减少、泥沙淤积加重,调水沿线地下水位升高而发生盐碱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等不利影响。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线路走向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并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

2、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上自流到北京、天津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地形、地势条件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虽地势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地形复杂,工程量大现有设施条件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还可利用三峡水库)差,可利用的设施极少评价优点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自流供水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

3、北部分地区供水水源地长江下游扬州长江上游及其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源地水质差(经济发达,污水排放量大)较好最好供水区北到天津,东到济、烟、威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工程量可利用京杭大运河和南四湖,工程量最小工程量中等,需开挖新的河道需在河流上游筑坝建库,开凿巴颜喀拉山输水隧道,工程量巨大积极意义(供水区)社会效益改善供水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效益促进供水区经济发展,可产生经济效益600亿800亿元生态效益增加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缓解地下水位

4、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降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径流量减少(水源区)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东线影响生物:给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盐碱化:地势低洼,天然排水条件较差,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中线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形势的影响西线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突显采取对策国家提出了调水原则,编制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中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专题练习1】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

5、1)(2)题。(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A B C D(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地带的是()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南地区A B C D专题二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新特点(1)国际产业转移出现集群发展的趋势随着区域竞争不断加剧,产业转移已由原来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单个产业的转移转向产业链式转移,以形成产业的群体和网络,提升区域竞争优势。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是技术、知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载体是跨国公司。传统产业转移采取梯度方式,主要着眼于劳动力优势与区位优势。而高新技术转移以跨越的方式,更注重技术、人才、研发能力等综合知识优势与信息基础设施、体制条件等

6、。(2)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新特点随着我国市场准入的进一步放开,我国将成为更多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之地,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总体趋势将呈现出重化工业为主的多样化,其特点是: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并行,技术含量较高的先进制造业与新一轮以IT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并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转移并行,高技术与先进技术并行,其扩散程度加大、速度加快。同时,转移的方式也将由合资、合作为主更多地向独资、并购为主转变。2003年,外商独资比重由2000年的47.3%上升到62.4%。【专题练习2】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

7、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双选)()A为资金 B为技术C为劳动力 D为原料(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2011株洲高二检测)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12题。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河流域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而河流域以沼泽为主.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

8、业较多,需水量大.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A、 B、C、 D、2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危害读“20012008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走势图”,回答34题。3有关20012008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20062007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20042005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总体上天然气生产量增速较快总体上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较快A B C D4有关20012008年我国天然气供求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始终供大于求B始终供不应求C由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D由供大于求变

9、为供不应求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据此完成56题。5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A消费市场广阔B劳动力资源丰富C技术力量雄厚D生产成本低廉6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A商贸中心 B机场C火车站 D港口题号123456答案7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有“世界工厂”的美誉。读“GE公司(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产品流程和GE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两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GE公司将设计的电器产品选择在中国组织生产的原因主要是_。(2)GE公司在中国投资的阶段和阶段相比,对GE公司的有利影响是_;

10、对中国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3)按各投入要素在总投入中所占比重来看,现阶段中国电器工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_密集型,以后必须向_密集型产业升级。(4)就中国电器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出两点即可)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中国与东盟10国组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元旦建成。它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近年来,东盟国家已逐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材料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局部示意图 (1)简述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2)请分析说明湄公河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核心应该是什么,并简述其带来的综合效益。 (3)我国劳动力密集型等产业向东盟国家转移,简述其对我

11、国的影响。【反思小结】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资源跨区域调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和影响是命题热点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是常考内容参考答案专题练习1(1)C(2)D(1)根据我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能源分布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可知,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低,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开采能力较弱,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能源自给率应该提高,图中曲线1980年以业表示的能源自给率状况总体提高,2005年前后达到最高值,最可能是西部地带,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能源储量不足,曲线自给率最低,且逐渐减少,应代表东部地带,则、应分别代表中部地带和我国能源自给率。(2)由上题知,我

12、国西部地带2005年以后能源自给率最高,接近160%,所以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东部地带,选项中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皆属于我国西部地带故选D。专题练习2(1)AC(2)CD(1)由图中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特点可知,发达地区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而欠发达地区则为发达地区提供劳动力和原料。(2)欠发达地区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做法太绝对,不符合经济发展特点;高技术产业应布局在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B错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两区域经济发展。课后练习区1B2.D第1题,辽河流域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季节变化大,与北部松嫩平原相比,蒸发量大,并且人口稠密

13、,是重工业基地,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量大。第2题,北水南调工程完成后,将加大对上游来水地区的调控,使哈尔滨地区洪水危害减小。3B4.D第3题,根据图可知:20062007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20032004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总体上天然气消费量较天然气生产量增速快。第4题,由图可知,20012003年、20062007年,天然气供大于求,而20042005年、2008年天然气的产量供不应求,从整体而言,消费量增长较快。5A6.D该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厂,需劳动力少,采用的是自己的技术而非中国的,生产成本并不低,因为原料从国际市场进口,由于以上原因其布局在中国是因为靠近消费市场,而且应靠近港口,利于原料进口。7(1)可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竞争优势(2)缩短商品研发与生产周期,提高竞争能力与中国企业争夺优秀科研人才(3)劳动资金与技术(4)加大产品开发研究的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