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052563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临汾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3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 70分)一、 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

2、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

3、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

4、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

5、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选自王福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B、想象空间是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C、想象空间是作家进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人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

6、种想象形式构筑的。C、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D、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幻的感觉。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

7、面的文字,完成47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

8、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

9、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注:遑:闲暇。釐:福,神的赐福。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下列加点词的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秀才:优异的才学B. 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 故:所以C. 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意:心情D.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无状:无成绩,没当好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组是(3分)( )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贾生尽为之对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A. B. C. D.

10、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5分)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

11、之,今不及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11分)送别 左纬骑马出门三月暮,杨花无赖雪漫天。客情唯有夜难过,宿处先寻无杜鹃。8.第二句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9.结句“宿处先寻无杜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3)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4)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三.文学类

12、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4)题 溜索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

13、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 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飞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