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芒市高中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048695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芒市高中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省芒市高中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云南省芒市高中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云南省芒市高中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云南省芒市高中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芒市高中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芒市高中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节内容,从三个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都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与其他问题产生着影响。2解析:人口数量的剧增对资源的需求量、对生存空间的环境等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人口素质低下又会直接影响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破坏环境。因此,人口、资源、发展这三方面都对环境问题产生着影响。二、目标及其解析1.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2.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3.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即资源利用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

2、问题是密不可分的。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时可能会出现障碍,原因是在学生的理解中人口问题才是环境问题的本质,要克服这一困难,关键是在讲解相关知识时多举一些身边常见的事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用大量生活当中的事例以及课本和地图册中图的直观效果,并结合图中文字来分析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小结(二)教学情景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了解到了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

3、问题可分为两大类(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以及环境问题在分布上的一些特点。那么,环境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板书)。新课教学我们知道,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都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与其他问题产生着影响,比如,人口数量的剧增对资源的需求量、对生存空间的环境等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人口素质低下又会直接影响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破坏环境。因此,人口、资源、发展这三方面都对环境问题产生着影响。本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人口压力(

4、板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生存,人们需要从环境中索取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源,同时,又把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使环境的承载量受到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进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调。因此,人口压力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 (1)人口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表现有怎样的特点?(2)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增长表现有哪些特点?(3)人口的不断增长,又怎样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看书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由图可知:在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的速度缓

5、慢,之后,速度明显加快,总体呈现出加速增长的势头。但在近年来,其增长的速度有所放慢,这主要是一些国家(如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结果。另外,在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速度较快,发达国家增长较慢。人口的迅猛增长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而导致的。承转:由于上面提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得各国、各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表现不一。我们再看图形:图8.6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19502000年)(见课本)问题2:(1)目前图中各大洲中,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2)二战以后(1950年后),各大洲人口增长的速度由快到慢的排列顺序?承转:由上述图8.6中可以知道,

6、世界人口总量急剧增长。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对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了较大的人口压力。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有更进一部的理解。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回答。2.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板书)承转: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压力过大,会产生环境问题。而由于人口过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果人口的素质低下(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就明显,尤其是广大的贫困落后区),生态意识淡薄,便会产生对自然资源的盲目、不合理甚至破坏性的开发利用,同样也会产生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再来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板书)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自

7、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时间的,一旦利用超过了极限,要想恢复是困难的。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其蕴藏量在一定时期内不再增加,对其开采的过程就是资源的耗竭过程。当代社会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巨大需求(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更加剧了这些资源的耗竭速度。据有关资料统计,对于石油的开采量,按照目前的消费水平,石油资源预计只能维持3050年的开采。此外,在广大的贫困落后地区,由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们意识不到环境的反馈作用,只是一味地从环境中贪婪索取,并不加节制地将生产生活的废弃污物排入环境,生态意识淡薄,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而把无污染技术和环境资源的管理置之度外

8、,如不顾环境的影响,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任意修筑堤坝和道路等,结果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并形成了恶性循环(见下图)。课文中有一则“玛雅文明的衰落”的资料,可以让同学们阅读、分析、讨论其衰落的根源,由因及果,得出正确的结论:玛雅文明的消失是农业生产力下降,食品供给不足直接导致的。农业生产下降,是由于严重的土地侵蚀,以及对土地只用不养、土壤中的有机肥补给不足决定的。水土流失的原因,除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外更主要的是森林被破坏、毁林开荒、生态恶化的结果。曾为人类文明做出高度成就的玛雅人,对其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正是他们对自然环境认识不足,没有生态意识,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

9、致的。以上类似的生态破坏现象很多,我们要及时收集一些电视新闻、报刊杂志方面的相关资料,补充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现实感,以现在的逻辑思维去解决现实问题,避免人类的恶性循环,向着人地关系协调的方向发展。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并结合右图进行分析,回答以下问题。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问题3:(1)生活质量的提高,与财富和产品数量之间有何关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财富和产品越多越好吗?应如何看待它?(2)上图中两曲线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师生活动: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我们应积极思考,及时反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特别是我们发展

10、中国家,在今后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边发展、边协调、边治理,绝不应再步其后尘!(三)目标检测1.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A.滑坡、泥石流 B.水土流失、地面塌陷C.环境污染、森林火灾D.火山爆发、台风2.下列各组选项,三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透入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面升高3.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自1950年起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发展趋势是_。(2)_年起英国的生活质量的发展趋势是_。此前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生活质量发展的共同特点是_。(3

11、)由图中的两条曲线的发展变化看出,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标准是财富和产品的多寡吗?为什么?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回顾过去,我国人口多,对农产品需求大,为了提高农业产出,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一方面对现有土地过分使用,造成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荒漠化及荒漠化威胁的土地400多万平方千米,相当于祖国的半壁河山!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40%。这种大量和过分施用化肥的状况不仅对土壤造成污染,也使土壤变得板结。(1)以上资料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是:问题_,原因_;问题

12、_,原因_;问题_,原因_。(2)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_%。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除大量施用化肥,还有_等。(3)资料中“对现有土地过分使用”主要指( )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 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垦耕C.草原区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理论载畜量 D.乱伐森林,给土地“剃光头”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小结:问题4: 为什么说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设计意图: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师生活动: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一步强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配 餐 作 业A 组题1.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A、发展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气候问题2.发

13、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是( )劳动力充足,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 对资源需求迅速增加,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扩大了消费市场,促进了生产发展 阻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ABCD3. 协调人类和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A搞好国土整治 B. 预防自然灾害 C控制人口增长 D. 参加国际协作设计意图:对基础知识的巩固。B 组题1.有利于改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做法是( )A、控制经济发展的速度 B、限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C、控制人口增长的数量 D、坚持“边污染、边治理”的原则2.挪威、瑞典许多湖泊鱼类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A.农业中大量使

14、用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排入湖泊、鱼类中毒死亡B.工业中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湖泊,澡类过度生长,致水中缺氧,鱼类死亡C.由于燃烧煤、石油等,加上森林遭破坏,产生“温室效应”,鱼类不适应增温环境而死亡D.由于燃烧煤、石油等,排放大量粉尘、SO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导致鱼类死亡3.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柏林B.伦敦C.旧金山D.彼得堡(2)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C 组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