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 古诗词阅读-课外.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048637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 古诗词阅读-课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 古诗词阅读-课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 古诗词阅读-课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 古诗词阅读-课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 古诗词阅读-课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 古诗词阅读-课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 古诗词阅读-课外.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2古诗词阅读课外1、(2012浙江衢州)三、古诗文阅读(20分)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2(2012浙江丽水)三、古诗文阅读(20分)(一) (4分)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18.诗中有画。(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

2、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19.景中有情。(2分)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8、(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19、(2分)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3、(2012浙江嘉兴)三、古诗文阅读(2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3题。 (野 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15。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2分)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3、)15。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16。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4、(2012山东滨州)三、阅读(共37分)(一)古诗词鉴赏。(3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1分)8.“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一)3分7.湍急 评分:

4、共1分。意思对即可。8.“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5、(2012浙江台州)三、古诗文阅读(26分)(一)秋夜山居(4分)唐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素机:织布机。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14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15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古诗文阅读(26分) (一)(4分) 14(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15(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

5、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6、(2012浙江温州)三、古诗文阅读(27分)(一)(4分)田家郑獬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注释】浑:这里是满的意思。残照:夕阳。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一)(4分)15(2分)明16(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7、(2012四川成都)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

6、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一、(4分)1(2分)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一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2(2分)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 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语意相近即可)8、(2012湖南株洲)三、(三)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

7、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三)27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28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9、(2012江西)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 的一项是( )(2分)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B、上片后两句式

8、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二、(一)7、B;8、D。10、(2012山东济宁 无答案)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6.这首诗

9、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6.答案:绘行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闲适恬静。(3分)(评分:共3分.前一问2分,后一问1分。意思对即可。)11、(2012上海)一(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天净沙秋 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7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2分)一、(二)7. B (诗歌描写

10、的是秋天的景色)8.迟暮萧瑟,明朗绚丽12、(2012江苏南京)二(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5分)【古诗阅读】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阙 题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每:每当。(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 8.(4分)(1)(1分)幽 (2)(3分)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

11、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13、(2012江苏无锡)二、(二)(4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1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11(4分)(1)(2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 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

12、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14、(2012浙江湖州)三、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4分)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注释】姜夔(ku):宋朝著名诗人 。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15.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16.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15.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2分,意思对即可。)16.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2分,意思对即可。)15、(2012山东德州)二、阅读(共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8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