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授关于好课的标准.

上传人:men****ain 文档编号:132047757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澜教授关于好课的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叶澜教授关于好课的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叶澜教授关于好课的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澜教授关于好课的标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叶澜教授关于好课的标准 教学一直提倡教无定法 在教学中允许教师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那么在评课时也 不应用那些死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束缚教师的教学个性 使教师的备课 上课围绕着过 于细化的评价标准这个指挥棒转 这会导致教师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束缚和压制 我们应多从学生的学习接受和发展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 而对那些琐碎的标准尽 量简化 评价标准宜粗而不宜细 当然评价一堂课也应该有基本的要求 而这基本的要 求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 五条基本要求 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叶澜教授认为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 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就她倡导的 新 基础教育 而言 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 有意义 在一节课中 学生

2、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 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 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 积极的情感体验 产生 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再发展一步 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她说 这样学 习 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 学生上课 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 如果没 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 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 那你何必再 上这节课呢 换句话说 有意义的课 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 有效率 她认为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面上而言 这节课下来 对全班学生中的多 少学生是有效的 包括好的 中间的 学习困难的 二是效率的高低 有的高一些 有 的低一些

3、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 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 的课 在这个意义上 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整个过程中 大家都有事情干 通过 教师的教学 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三 生成性 叶教授介绍 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 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 智慧 思维和精力的投入 有互动的过程 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 既有资源的 生成 又有过程状态生成 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 常态性 叶教授说 不少教师受公开课 观摩课的影响太深 一旦开课 容易出现的毛病是 准备过度 教师课前很辛苦 学生很兴奋 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 再 没有新的东西呈现 当然 课

4、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 这 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 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 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她倡导的 新基础教育 反对借班上课 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 开课 观摩课的概念 在她看来 公开课 观摩课更应该是 研讨课 因此 她告诫教 师们 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 哪怕是部长 市长 你都要旁若无人 你是为孩子 为学生上课 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 要 无他人 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 并强调 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 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五 有待完善 她认为 课不能十全十美 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 缺憾 公开课 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 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 这样 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 然后做大量的准备 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 彩 她告诉记者 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 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扎实 充实 丰实 平实 真实 说起来好像很容易 真正做起来却很难 但正是 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 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 心胸才能开阔起来 同时也才能 真正享受到 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