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的应用.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028568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的应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的应用青冈一中 李钊“数形结合”思想是研究高中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在高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恰当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化难为易,从而将复杂问题变为简单问题,抽象问题变为具体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更是一种典型的数学解题方法。它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手段和桥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课堂上多媒体应用更有利于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图象结合起来,是代数和几何有机的互相转化。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一、 运用数学结合思想解决函数值域问题例1.求函数值域.

2、 含有两个绝对值的函数问题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高考选修4-4上,研究值域或最值得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函数的图象非常直观地体现函数的最值问题。这样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引导学生如何去绝对值符号,把函数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函数的图象。首先将函数进行化简,使其变成分段函数的形式 xyo82在做很多题目时,当我们把图像画出来,从图像中非常直观地就可以看出本题的值域了。利用数和形之间的转化它具有直观性,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对数不等式问题例2. 使不等式成立的的取值范围。分析:对于此不等式,不是我们所研究的不等

3、式的形式,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根本无法解出来。如果将它与函数联系起来,设,如果不利用计算机根本无法画出它的图像,所以我们想到将其转化为两个函数的图像的交点的问题。如右图,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 和 的图像,其中与的图像关于轴对称。由图像知,当时,函数 的图像在直线的上方,故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三、数形结合思想在方程根的分布方面的应用例3. 已知二次方程,有两个正根,求的取值范围。分析: 设,由题设可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落在轴的正半轴上。如图: 所以有或,解不等式组可得的取值范围是。变式训练:已知函数,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将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如

4、图,作出的图象,其中,则关键是准确地作出函数的图象xy0A(3,1)要使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函数与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由图可知,.当方程与基本初等函数有关时,可以通过研究函数图象来研究方程的根,方程=0的根就是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方程的根就是函数与图象交点的横坐标。4、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三角不等式方面的应用当不等式问题不能用代数的方法解决时,如果对应的函数比较容易作出时,常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两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进而利用数形结合求解.0xy1例4解不等式分析:从不等式的两边表达式我们可以看成两个函数.在上作出它们的图像,得到四个不同的交点,横坐标分别为:,而当在区间内时,的

5、图像都在的图像上方所以可得到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变式训练.解不等式 分析:原不等式进行适当的变形后可得到: 又,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可得: 下面关键分析如何求的解集我们可以联想正切函数的图像,在区间内作出的函数x1y=10y1图像,再作出两平行于轴的直线和与的图像相交于点 两点对应的横坐标分别为又因为正切函数的周期为,故可求得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五、数形结合思想在“距离”问题方面的应用例5设,试求的最小值。A(1,1)B(3,3)分析:观察可知是圆上的一点,是等轴双曲线上一点,而解析式表示分别在两曲线上动点与间距离的平方.如图从对称性知:直线与两曲线交点,间距离最短,因此最小值为。参考文献:1郭会利. 浅析高中数学常用的几种数学思想.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陈波. 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陕西玉溪师范学报,2001.3许更生. 论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