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 说明 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001074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映 说明 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反映 说明 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反映 说明 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反映 说明 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反映 说明 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映 说明 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映 说明 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推理型选择题例析)反映 说明 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推理型选择题指以考查推理能力为主的、兼有考查记忆、提取信息、比较等能力的综合性选择题,其题干的提问项一般是说明、反映、表明或证明等字眼。这类题型具有较强的考查功能,近年来出现频繁,值得探讨。笔者不揣浅陋,试对该题型略作初浅分析,以就正于方家。依据前提与结论的连接项所表明的关系是否充分,推理型选择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充分条件型和非充分条件型。举例分析如下:一、充分条件型该类型提问项一般为“足以说明(证明)”等,表明题干所涉及的信息与题支(结论)必须构成充分条件,结论往往是必然的。【例一】(200

2、6年天津文综卷)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足以证明,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简析:题支A: 大前提: 治理最好意味着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小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是“治理最好的国家”。结论: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大前提: 欧洲属于中国以外的其他

3、国家小前提: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结论: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依据前提,题支A与结论不符合,所以不能入选。 题支B:大前提: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句话是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小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结论:所以,伏尔泰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高度评价依据前提无法推出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

4、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如果要结论正确,那么它的充分条件至少有两个:1、欧洲启蒙思想家都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高度评价。2、伏尔泰是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题支C: 大前提:没有侮辱理性是推崇理性的最低要求。小前提:启蒙思想推崇理性。结论:所以,没有侮辱理性是启蒙思想最低要求 大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小前提:没有侮辱理性是启蒙思想最低要求结论:伏尔泰认为中国人对代理性的态度与启蒙思想最低要求一致。依据前提,无法推出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假定论题正确,其充分条件至少要包括:1、 启蒙思想推崇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5、)2、儒学主要内容是推崇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而这些条件题干都不具备,因此题支不符合要求。 题支D:大前提: 高度评价中国文化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的重要表现小前提: 伏尔泰高度评价中国文化结论: 伏尔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即中国文化给伏尔泰产生过影响) 大前提:伏尔泰是欧洲启蒙思想家小前提:中国文化给伏尔泰产生过影响结论:中国文化给某些欧洲启蒙思想家产生过影响。所以D正确。 二、不充分条件型该类型题目提问项通常为说明、表明等,表明题干所涉及的信息与题支(结论)可能构成某种条件,这种条件往往不是充分条件,结论通常是或然性。这种题型是运用了选

6、择题题型自身特点,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从而使得题干所列前提条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也能得出预期结论。由于题支所列结论大都是或然性的,因此需要在题支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可能性最强的结论方可入选。该类型选择题需要学生已学知识的积极参与才能顺利解决。 【例二】(2006年广东历史卷)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 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 B C D题目正确答案为B。【简析】题支:大前提:废除在华

7、领事裁判权是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具体表现小前提:美英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结论:美英废除了某些对华不平等条约(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废除了某些不平等条约)。依据材料只能得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废除了一些不平等条约,并不能得出正确答案所提供的结论。也就是说题干信息与题支之间并没有构成充分条件。如果“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的结论要确立,其前提还必须补充学生已学知识:抗日战争之前,中国从来没有废除过不平等条约;抗日战争中,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成员,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侵略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蒙受了重大牺牲,国际政治地位有很大提高。题支:大前提:美英废除了某些对华不平等条约小前提:某些

8、不平等条约不是全部不平等条约结论:美英没有废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 大前提:没有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是不平等的表现小前提:中国没有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结论:所以,中国地位和美英是不平等的。题支与结论矛盾。 大前提: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可能是中国与美英地位平等的表现小前提: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结论:所以,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可能是中国与美英地位平等的表现显然,该结论亦与题支的结论不符合。总之,题干所列前提不能推出题支的结论。题支是错误结论。题支:根据对题支的分析可知,大前提和小前提不能推出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 题支:大前提:废除某些不平等条约和以大国的身

9、份参加国际会议可能是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小前提:中国废除某些不平等条约和以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结论:所以,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能有所提高。题干两则信息均能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这属于简单枚举归纳法,可靠性不强。如果补充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就构成了科学归纳法,可靠性大大增强。综上所述,题支最可能符合题干需要,因而正确答案为B。 【例三】(2004年上海卷1题)报载,2004年3月,青浦区“惊现上海第一人”,还出土一只几乎没有野猪特征的红彩猪形陶器,它 A 说明了吴越文化起源于畜牧B反映了该地区驯化猪的历史C 证实了上海曾经是陶瓷中心D 显示了青浦的先民只用红色 【简析】题干信息均

10、不能构成题支结论的充分条件。即根据题干信息所能得出的结论是或然性而不是必然性结论。这道题证据推理出论题的可能性大小的比较。要证明题支A的结论所需条件比较多:畜牧业发达的证据;畜牧业和农业出现的时序等。考虑到当时交通不便、交换不够频繁等因素,题干信息证明题支B的结论可能性较大。要证明C结论的正确性,条件至少要包含以下内容:发现大量陶窑、大量器物遗存,以及生产技术较高;周围同时代文化遗存中使用该地区生产的器物等。D中的结论过于绝对,用常识判断,是不可能的。所以B的可能性较大,可以入选。 【例四】(1996年全国卷37题)开罗宣言规定台湾应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杜鲁门在

11、1950年1月5日声明美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1950年6月25日,他又声明“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对日和约的签订”。这些表明A台湾问题是美国远东太平洋战略的重要内容B美国政府一直主张台湾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C美国历届政府对台政策和中美三个公报原则相一致D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违背了国际公约 【简析】题支A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结论有效性较低。如果能补充美国重视台湾问题的原因,就能运用科学归纳法,从而使结论的可靠性大大增强。题支B、C:题支B为全称肯定直言判断,在直言判断中用SAP来表示,它与SOP为矛盾关系,SOP为真,那么SAP为假。SOP指的是美国的政策有时认为台湾不是中

12、国领土, 1950年6月25日的声明指出台湾地位未定,所以SOP正确,那么SAP错误,即题支B错误。以此类推,题支C也可排除。题支D:题干与题支D之间构成了充分条件关系。国际条约规定台湾属于中国领土,1950年6月25日美国的声明与国际公约相矛盾。 所以,美国1950年6月25日美国的声明违背了国际公约。由上可知,推理型选择题考查功能强大,以推理能力的考查为主。同时,由于该题型题干部分往往采用材料呈现的方式以及考生必须补充相关知识才能有效推理,因而实际上加强了对史实再现和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等能力的考查,难度明显增加,因而成为区分度最大的题目之一。要答好这一类型的题目,扎实的知识是基础,较强的推理能力是关键,因而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强化双基和针对性地练习,方能做到万无一失。(2012新课标卷)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