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中心.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素材.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000858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中心.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备课中心.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备课中心.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备课中心.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备课中心.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素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课中心.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中心.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素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概论2017年简单较简单习题1下列区域中,属于东部亚热带湿润地区的上一级区域的是A. 东部经济地带 B. 东部季风区 C. 华中五省地区 D. 洞庭湖地区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A.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 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C.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 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下图为我国两个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3关于图中两个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图是珠江三角洲 B. 乙图有京沪铁路经过C. 甲、乙两个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D. 甲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千姿百态

2、,人类活动也是千差万别。同一个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随着其他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4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B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D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5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特征分别为A地带、非地带 B差异、整体 C相对一致、差异 D绝对一致、相对一致结合地形、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较乙区少 B乙区太阳光照强,故

3、热量较多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甲区比丙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丙区北部分界7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A甲区草原广布 B乙区“高”和“寒”C丙区高温多雨 D甲区、乙区冰川纵横8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兼跨内外流区域 B都兼跨三级阶梯 C都兼跨四类干湿区 D都兼跨四个温度带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下列各题。9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无霜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10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A该地的水稻土

4、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根据国务院批复,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12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

5、果13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C 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15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行政区 热量带 干湿区 三江平原 吉林省和吉林市A B、 C D16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B山环水绕

6、、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1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18决定甲、乙、丙、丁四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水文 B.气候和地貌 C.土壤和植被 D.地形和植被19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

7、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0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风沙、盐碱、旱涝 B乙洪涝、风沙、低温 C丙积温低生长期短 D丁水源不足、风沙危害 21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和乙区域之间没有整体性的特征 B乙区域与丙区域之间有相对一致性 C丙区域与丁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D甲区域和丁区域独立存在,丁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甲区域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2区域是(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D国家

8、、省、市等行政区域23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均有明确界线 B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完全一致C区域内部的发展是均衡的 D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显著差异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图3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24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A B C D25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水源充足 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C河谷地区热量较好 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不同区域之间地理环境差异明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6下列有关不同区域之间差异的叙述,正确

9、的是A.松嫩平原气候的大陆性较长江三角洲稍强 B.松嫩平原的人口密度较长江三角洲高C.松嫩平原的民居房檐宽度较长江三角洲大 D.松嫩平原住房建筑成本较长江三角洲低27区域都是有边界的,秦岭淮河一线 A.基本与我国400mm年降水量线一致 B.是我国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C.是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至三熟种植制度分界线 D.是我国中温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8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年降水量400mm左右的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29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平原

10、面积比南方多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0区域是(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分布区 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3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32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 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 B. 冬小麦、高

11、粱、大豆、甜菜C. 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 玉米、黄麻、甜菜、大豆人们习惯从冬至起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以此类推。我国某区域的“九九歌”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3资料中“九九歌”所描述区域A. 河流结冰期六个月以上 B. 河网密布水运发达C.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 经济作物以甘蔗为主34与“一九二九”相比,“三九四九”气温更低的主要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更低 黑夜时间更长地面温度更低 冬季风较强A. B. C. D. 区域的发

12、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5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B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创新C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D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度发展的趋势36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Aa-b-c Bb-c-a C b- a-c D. c- a-b37具有南亚文化圈独特风情的服

13、饰是( ) A和服 B纱丽 C阿拉伯长袍 D旗袍38我国的传统民居从南到北屋顶坡度逐渐变小,其主要原因是()A. 降水差异 B. 昼夜长短差异 C. 宗教信仰差异 D. 风俗习惯差异39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完成下题。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海鲜 牛羊肉 山货 腌腊制品A. B. C. D. 40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A.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 B. 农业走向专业化、机械化C. 粮食商品率高 D. 全球变暖如图为我国某种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