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五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000838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五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五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五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五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五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五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五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背景(1)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2)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依据(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的新的科学判断,强调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2)1985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3内容(1)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奉行不结盟政策,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3)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前提: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

2、宗旨和原则。2成果(1)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0年9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中国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举行了历史上首次会晤。(2)中国对联合国事务全面参与,积极开展多边外交。3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基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开展多边外交。2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1993年11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3组建上海合作组织(1)过程:1

3、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于上海会晤,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原五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意义: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发展。概念阐释 多边外交多边外交主要是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的。一般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的各个领域的国际对话、协调与合作。易错提醒中国新时期外交方针的调整既受国家综合实力与经济建设需要的影

4、响,也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轻巧识记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名师点拨 新中国的外交原则(1)根本原则独立自主。(2)根本出发点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3)首要目标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不结盟是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2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会晤,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5、。3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参与和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新型区域合作,主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4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材料一 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材料一中,邓小平阐述了什么观点?其根本目的是什么?教你读史抓关键信息“维护世界和平”“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关注“因此”之后的总结性的语言,由此分析其观点和目

6、的。提示 观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的对外政策,符合中国及世界人民的需要。目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环境。材料二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了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人、警察和民事官员3 000多人次。2002年,我们加入了联合国维和行动待命安排机制。沈国放我们为和平而来(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教你读史提炼材料的中心意思: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提示 中国以实际行动支持在联合国主导下维护世界和平,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材料三 而对外开放,我们还有些人没弄清楚,以为只是对西方开放,其实我们是三个方面的开放。一个是对西方

7、发达国家的开放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开放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这里有很多文章可以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怎样的对外政策?教你读史材料分为三层,明确“三个方面的开放”的真实含义及主要目的,从而理解中国的全方位外交。提示 中国对外开放不仅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放,也向全世界其他国家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对象不分社会制度、发达程度,每个国家都各有所长,可以互补。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新时期中

8、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3)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4)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5)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一、全面认识新时期我国的不结盟政策1中共十一届三中

9、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以建立和谐的周边环境与国际关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不同美苏任何一方结盟,不同任何大国结盟和搞战略关系。也不联合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而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改善发展同它们的关系,同时坚决反对它们的霸权主义和军备竞赛政策。(2)在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不受一时一事左右,而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来决定自己的政策。(3)不结盟不等于不关心国际事务,在反对霸权主义的同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继续同美国和苏联改善发展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在国际舞台上伸张正义,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

10、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的原因(1)总结历史教训,得出结盟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的结论。(2)不结盟更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和其他大国结盟,有可能影响世界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二、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作用活动表现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作为发展中国家为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维护了世界和平;促成了国际合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活动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积极开

11、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与东盟和欧盟的合作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推动了新型国际关系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题组一 外交政策的调整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A不结盟运动兴起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解析:选C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对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正确分析基础上,得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成为我国制定和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C项正确。A、D两项与改革开放初期史实不符;B项不符合当时国际形势。2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

12、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A BC D解析:选B “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是不结盟政策,提出于80年代;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时期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如上海合作组织,因此与题干一致;独立自主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基本政策,并不是1979年以来的政策大调整,故与题意不符。3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

13、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分析,体现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B、D三项不符合题干信息,亦与史实不符。题组二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及新型区域合作4中国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从1977年的21个增加到1996年的51个,几乎加入了联合国体系中的所有重要的政府间组织。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结盟D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解析:选B 积极

14、参与国际组织是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体现,多边外交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了国际社会,增进了国际合作。5到2006年底,有1 478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之一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的基本特点,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参加维和行动体现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所以答案选D项。6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

15、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解析:选D 2001年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与俄罗斯及中亚四国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故D项正确。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政府对外推行不结盟政策,其含义是( )A不加入东西方两大阵营B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重视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解析:选B 我国不结盟政策是指中国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