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 对称1教案 北京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1997718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 对称1教案 北京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 对称1教案 北京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 对称1教案 北京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 对称1教案 北京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 对称1教案 北京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 对称1教案 北京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 对称1教案 北京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称教学内容:对称(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实物与图形中的对称现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识别、辨析、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直观认识对称现象。 3.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欣赏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判断实物或图片是否对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对称。 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本学段第六册以及第二学段学习相关内容的

2、基础, 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旨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实物与图片的对称性,建立对称的观念,初步掌握判断图片是否对称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因此中设计时体现以下几个层次;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目的是使学生在游戏情境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具有“两边一样”这种特点的,而这会使其看起来匀称、端正、美观。激发起学生对这种现象的探索欲望。 2.动手操作,合作探索,发现特征:放手让学生用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等多种方法自主探索出证明图片是对称的方法,并归纳出“对折后,边沿完全重合”这一特征。同时渗透了对称轴的概念及条数。 3.丰富认知,强化认识:首先是判断,在验证判断结果时,利用fl

3、ash动画演示,使学生对“对称”有更为形象直观的认识。接下来还有猜一猜、做一做、举例、看一看、剪一剪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加深对“对称”的认识。 4.总结:在学生与老师的谈话交流中学生对“对称”的认识与感受会得到提升。 二、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教学中运用的课件是自制的powerpoint,其中插入flash动画。Flash动画是为了直观理解“对折后边沿完全重合”,powerpoint则重在展示一些对称的图片,丰富学生的感知。 教学媒体的准备: 实物投影、计算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 1.我们今天来玩一个“画脸”的游戏。这幅图中有半张人脸,多别扭呀!你们愿意把

4、另半张脸补上吗? 2.全班同学动手画,从中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展示。 3.评价一下,哪张脸更好看一些,为什么? 可能一:喜欢不对称的脸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张脸?如果是你,你愿意拥有这样一张脸吗,为什么?(如果依然坚持,可以说他的审美观是与众不同的。) 可能二:喜欢对称的脸 师:为什么喜欢这张脸? (假设1:因为他两边是一样的,好看。板书:两边一样 师:很多人和你的看法一样,愿意拥有这样一张两边一样的脸,它会使人看起来匀称,端正。 假设2:能直接说出它是对称的 师:你用了一个很多同学没有听过的词“对称”,再大声说一遍! (板书“对称”)你可以解释一下,怎么就是对称的了? (学生还有可能提到两边一样

5、,则板书“两边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两边一样”(或“对称”)的现象。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索,发现特征。 1.师拿出一个纸做的桃心:看一看,它是两边一样的吗?哪两边一样? 生: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 生:看出来的。 生:比出来的。 2.师:你们真能干,懂得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去学习。但是,有的时候仅仅用我们的双眼看,心里想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用一些别的方法来试试。现在就请你仔细的想想,你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能证明它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呢?可以和小伙伴商量一下,再试一试。 (1)讨论,尝试。(剪、折) (2)说说你是怎么证明的。 可能一:剪 师:从哪

6、里剪开?(强调从中间分开) 剪完后怎么比?(是平移过来比较,还是旋转后对着比较) 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利用实物投影) 可能二:折 师:怎么折?(强调从中间对折) 对折后发现了什么?(利用实物投影) 生:一样大(你从哪儿看出一样大?) 生:对上了。 师:哪里对上了?(告诉学生这里叫边沿,并板书“边沿”) 对得怎么样?(告诉学生这叫完全重合,并板书“完全重合”) (多找几个人说说对折后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重合了,则问:怎么叫重合?哪里重合?) 师: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证明吗? (3)师小结:无论你用什么方法,细心的小朋友都会发现,将它们从中间分开面对面对在一起或对折后,它们的边沿应该

7、是完全重合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我们叫它“对称”,谁能再来说说怎样就是对称的了? (如果前面学生早已说出了对称,则问问大家现在对他提出的“对称”理解了吗?) 3.师: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张彩纸,你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介绍自己的彩纸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梯形)师:你用折的方法试一试,它是对称的吗? 学生汇报时,重点问问:对折后是边沿完全重合吗?还可以怎么折? 师:看来有的图形它从不同角度看都是对称的,它的折痕也就有很多条。 (三)丰富认知,强化认识。 1.师:我们学过的这些形体是对称的,请你看看生活中的它们是对称的吗? (课件出示脸谱、衣服、手绢,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对称

8、轴及边沿完全重合) 2.师:看来,对称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我带来了几张对称的图形,不过它们都折起了一半,请你猜猜如果打开会是什么?(出示:苹果、松树、日、0等的半边折纸。学生猜并引导学生说清楚它是怎样对称的,奖品为一对称的剪纸) 3.师:我们人本身也有一些对称的现象。我要做个动作,你们看看我这个造型是不是对称的。如果是,就请你学一学,如果不是可千万别学 (老师摆动作,一个对称,一个不对称,学生判断,并说说怎样对称) 师:谁也来摆个动作,让大家判断,并模仿。 最后请同学们都做一个对称的动作作为结束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是对称的,想想你还在哪儿见过对称现象

9、吗? (学生举例) 2.师:我也带来一些,快看看吧!(播放课件) 解说:大自然有一双无比灵巧的手,它给了燕子、蝴蝶、蜻蜓一双对称的翅膀,让它们飞得平稳而优美;还让树叶看起来更加漂亮;受它们的启发,我们人类也设计出了许多对称的东西,我国古代就开始使用的弓,今天仍在使用的椅子、台灯,甚至先进无比的飞机。就连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和高大的埃菲尔铁塔也是对称的。警察叔叔还把它用在了交通标志上。更有心灵手巧的人们制作出美丽的风筝和剪纸,使它们成为一件件工艺品,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加美丽。 3.师:你想不想也亲手制作一些对称的图形来美化一下我们的教室呢? (1)师:怎么做呢?比如我就想剪一个苹果,使它是对称的,

10、怎么制作? 生1:我画出一个对称图形,然后把它剪下来。(你怎么知道画出的一定是一个对称图形呢?) 生2:我认为应该先对折,然后再画。(画整个的吗?) 生3:我认为把纸对折后,画的时候不能把图形全部画出来,而是只画图形的一半。 生4:我看把纸对折,不用画,直接剪。只要先对折了,我随便怎么剪都可以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老师剪,打开后问:为什么老师随便这么一剪,就能剪出一个对称的图形了?) 教师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先对折,再以折痕为轴,剪出图形的半边,打开后就可以得到左右一样的对称图形了。 师:剪好后怎么证明自己剪的图形一定是对称的呢? 生:可以对折,看是不是边沿完全重合了。 (2)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

11、。展示成果。 学生剪出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师让他们自由地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五)总结。 师:快看,同学们用自己的巧手把黑板装饰多漂亮呀!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对称的神奇和美丽。在即将下课时候,关于“对称”,你想说些什么? 结束语:“对称”是数学里很重要的现象,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匀称、平衡和美的感受。课后小朋友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去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 板书设计: 对称 两边一样 对折后边沿完全重合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的开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绘画引入,这样不仅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要学

12、习的新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素材具备激趣引题的兴味。同时不对称的脸又使学生感到它不好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次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观,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对称图形的特征。我放手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自我探究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制作对称图形的方法,从多个角度认识“对称”现象,认识就更加全面、深入。变老师的传授为学生的探究。 同时,课上我尽量让话语有一定的鼓动性和启发性,引导巧妙,能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考问题的状态中。尤其是引导学生归纳制作的方法时,我故意用剪子十分随意地剪,马上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当打开后证明是个对称图形的时候,追问问什么。此时,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 另外,课件要发挥最大的功效。如flash动画的运用,虽然少,但是能突出“对称”的基本特征,十分形象直观。之后就要脱离开,让学生去想像,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可以让学生多举举例子,在举例子中让学生对“对称”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好看上,而是延伸到它的价值、用处,以及不对称有时也是美的。这样,才真正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并学会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