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肛痈中医诊疗方案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1996549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肛痈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推荐)肛痈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推荐)肛痈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推荐)肛痈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推荐)肛痈中医诊疗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肛痈中医诊疗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肛痈中医诊疗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中医诊疗方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软组织因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形成的脓肿。属中医学肛门痈疽的范畴。局部特征为肛门会阴红、肿、热、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常因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肛瘘。本病本病不论性别、年龄以及体质的强弱均可发生。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便时痛剧,继而破溃流脓经久不愈。漯河市中医院肛肠科刘兵全身症状:头身痛,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

2、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患者伴有排尿困难。2)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3)肛周超声检查可测及脓腔。(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5)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感。位于肛提肌以下的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症状较重而全身症状较轻;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局部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重,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肛周穿刺可抽出脓液。必要时辅助直肠腔内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发现病灶可以确诊。(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肛管直肠周围硬结或肿块形成,疼痛,坠胀,呈持续性加重:2成脓期:疼

3、痛剧烈,肿块增大,红肿发热,中心波动感,坠胀不适,伴发全身全身症状,如发冷发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3溃破期:肿块缩小,形成硬结逐渐软化或脓肿破溃,形成瘘管,经久不愈。(三)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间隙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管前后(浅、深)间隙脓肿、低位马蹄形脓肿。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粘膜下间隙脓肿、高位括约肌间隙脓肿、高位马蹄形脓肿。3.高低复合位脓肿:指肛提肌上下各有一个或多个间隙同时受累者二、中医治疗方案(一)治疗原则:1、一旦确诊,应及时切开排脓,以免脓肿向深部和周围组织蔓延,不应等待硬

4、结变软或局部红肿,不拘泥于有无波动感,而延迟切开排脓。2、不应过分依赖抗生素而采用保守疗法,否则不但不能根治,还易致局部硬结长久难以消散。3、定位要准确。4、引流要彻底、通畅。5、书中应仔细寻找有无内口。6、浅部脓肿益行放射状切口。深部脓肿若行弧形切口,切口应在括约肌外侧,避免损伤括约肌;若行放射状切口,除后侧切口外,切口近端应在括约肌外侧。7、对肛提肌上之脓肿,处理要慎重,不能轻易作一次性切开,否则切断肛门括约肌深部和肛提肌引起肛门失禁,最好采用切开挂线法或分次手术。(二)内治法:早起多为实证或热证,治益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以消法为主;中期脓成邪留,治益扶正托毒,以托法为主;后期脓

5、出体虚,治益补气养血,健脾渗湿,滋补肝肾,以补法为主。辨证分型论治:1热毒蕴结证候: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舌红,苔薄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代表方剂:仙方活命饮常用药物:贝母15 g、防风15 g、赤芍药20 g、当归尾15 g、甘草6 g、皂角刺(炒)12 g、穿山甲(炙)10 g、天花粉20 g、乳香15 g、没药15 g、金银花30 g、陈皮15 g。2湿热下注证候:肛门周围红肿较重,肛门坠胀疼痛,身软倦怠,食欲不振,渴不多饮,大便燥结或稀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解毒利湿代表方剂:清热利

6、湿汤常用药物:茵陈30 g,垂盆草30 g,金钱草30 g,板蓝根15 g,六月雪15 g,白花蛇舌草15 g,赤芍15 g,炒麦芽15 g,柴胡9 g,焦山栀9 g,青皮9 g,甘草6 g。3阴寒凝滞证候:畏寒肢冷,神疲倦怠,局部肿势散漫,肿块不红不热,坚硬而不痛或隐隐痛,苔白滑,脉迟缓。治法:温经散寒和阳散结代表方剂:阳和汤常用药物:熟地黄30 g、肉桂6 g、麻黄9 g、白芥子12 g、甘草6 g4阴虚湿热证候:肛门红肿平塌,皮色暗红或不红,按之不热,疼痛轻微或刺痛如锥,成脓较慢,溃后脓液淡白,稀薄不臭。溃口内陷、成空壳状。一般不发热或略有虚热,或寒热往来,夜间尤甚,脉数、虚、细或濡。治

7、法:滋阳清热,除湿软坚代表方剂:滋阳除湿汤常用药物:苍术25 g、防风10 g、陈皮10g、姜半夏15 g 猪苓15g、柴胡10 g、升麻10 g、独活15 g、白术15 g、泽泻15 g、益智仁6 g5气血两虚证候:平素体虚,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肛门坠胀明显,溃后久不收口,脓水清稀,苔薄黄少津,脉细数而弱。治法:补益气血,清热解毒代表方剂:八珍汤或补中益气汤常用药物:黄芪20 g、党参20 g、当归15 g、橘皮12 g、升麻10 g柴胡10 g、白术12 g、茯苓15 g、白芍12 g、熟地黄20 g、甘草6 g(三)外治法熏洗法:多用于脓肿溃后。通过熏洗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湿止痒

8、,去腐生肌等作用。常用消肿止痛汤或苦参汤加减。常用药物: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白菊花30g,艾叶30g,芒硝30g,花椒20g,苦参15 g,地肤子15 g黄柏12 g,五倍子20g,苍术15g,防风15g,侧柏叶15g。亦可用10%硫酸镁或1:5000的高锰酸钾液坐浴。(四)手术治疗1、切开引流术1)适应证:肛周皮下脓肿、低位肌间脓肿,肛管后间隙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2)操作方法:常规麻醉满意后,确定脓肿的范围和内口位置,若内口不明显,可将最可疑的肛窦作为内口处理。先于脓肿顶部考虑引流通畅的部位做放射状切口,敞开脓腔放尽脓液。探针探出内口,在不损伤肛管直肠环的前提下,切开脓腔与内口间的

9、组织,并将切口略向肛窦上方延长,使其引流通畅,放置凡士林纱条引流,塔型纱垫加压包扎。3)术后处理:(1)术后每日熏洗坐浴2次,或在每次排便后要熏洗坐浴。(2)创面每日换药12次。(3)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用肛肠综合治疗仪、智能肛周熏洗仪等。2、切开挂线引流1)适应症:坐骨直肠间隙脓肿,高位肌间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2)操作方法:常规麻醉满意后,确定脓肿的范围和内口位置,如内口和脓肿在同一方位,在脓肿部位选择引流通畅位置放射状小切口,分开脓腔放出脓液。肛管内放置盐水纱条,由小切口向脓腔内注射亚甲蓝染色后,取出纱条,探针探出内口或最可疑的肛窦,放射状切开内口与小切口皮肤及皮下组

10、织,显露肛管直肠环,予探针所在位置放置橡皮筋,牵拉后用止血钳勒紧所通过的肛管直肠环部。丝线将橡皮筋结扎固定。切口和脓腔内放置凡士林纱条引流,塔型纱垫加压包扎。3)术后处理同“切开引流术”3、放射状多切口引流1)适应症:马蹄形脓肿,脓肿贯穿肛管后深间隙及坐骨直肠间隙者。2)操作方法:常规麻醉满意后,视脓肿范围在肛周距肛缘2cm2.5cm处选24处作放射状切口,起于肛门外括约肌的外侧向外延长,长度视脓腔大小决定。分开各脓腔间隙,使各引流口互通。在后侧齿线处寻找内口或可疑肛窦,与脓腔一并切开,暴露肛管后浅、深间隙及直肠后间隙。彻底清除感染肛窦、肛腺及肛腺导管。 若脓肿属高位,亦可在后侧括约肌上挂线。

11、冲洗脓腔盐水纱条放置引流,塔型纱垫加压包扎。3)术后处理同“切开引流术”。换药时须注意纱条勿填塞过紧,并需逐渐后退,以利于脓腔及时塌陷,粘连闭合。三、中医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手术创口愈合良好,肛门括约功能正常。好转:症状改善,手术创口基本愈合,肛门括约功能正常。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四、肛痈诊疗中的难点分析:1、诊断问题:低位肛痈诊断并不存在问题,但是高位肛痈的诊断需要慎重,本方案提供的各种检查手段可以选择使用,认真的触诊。B超,CT或MRI检查仍是最重要和可靠的手段。2、肛痈的中医药使用问题:肛痈一经诊断,应该首先选择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使用中药内服。但比较多见的是湿热下注型,故早期应该清热祛湿,保持创面的干燥,后期可以使用补益气血生肌,中药内服外用的方法3、女性前位肛痈的手术问题:女性前位肛痈无论其走行方向,对切开应持谨慎的态度,即使采用挂线疗法,时间也应该控制好,以确保对肛门括约功能的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