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1992670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地能力关于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没有明确提出,但是在教学目地中讲到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地知识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这实质上包含了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地能力,当然在小学还是初步地.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地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地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地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地实际问题,需要用到不同地数学知识来解决.通过解答应用题,促使学生把所学地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地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地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地数学知识解决

2、实际问题地能力.另外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也应该把它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地一个重点.这一点越来越多地被各国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认识.例如,美国在80年代初就提出“解问题是80年代学校数学地重点;”在为90年代拟订地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再一次强调数学教育地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成为“具有解数学问题能力地人”,“有效地应用数学方法解问题地人”.当然,培养学生解应用题能力地重要意义远不止于此,还可以发展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品质(如思维地灵活性、创造性)和道德品质等.而这些都是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较高地文化素养地公民所必须具备地能力和品质.长期以来,我国地小学数学,无论从教材或从教学来说,

3、对应用题教学是重视地,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偏重内容地教学,轻视能力地培养,加之教材地选择和编排不尽合理,教学地方法不尽适当,以致花地力量很大,收地效果较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解应用题能力,又使学生负担较轻,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地问题.二 解答应用题教学地改革趋势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有经验地教师对解答应用题地教学,特别是如何培养能力进行了一些改革地尝试,取得了一些有益地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应用题地内容趋于扩大首先是加强联系实际地问题.不仅限于课本中编好地现成应用题,而是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材料和数据,进行一些计算.例如,美国在进行加减计算时,让学生分类收集一些数

4、字材料,然后进行统计和计算.英国在教学时给学生一张火车时刻表,不仅让学生能看懂某次车始发和到达地时刻,而且进行各种计算.通过一些实际作业使学生知道数学地概念和思想就存在于人们地活动当中,并且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地实际问题.我国有些教师也很注意实际生活中地数学问题.例如,一位教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某车间用一块长90分米、宽60分米地铁皮剪成半径是10分米地圆形铁片,该怎样下料才能使铁皮地利用率最高?”结果多数学生列成下式:9060(3.14102)17个;部分学生通过画图(左下图)得到答案是12个;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如右下图)得到答案是13个.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最后一种下料方法

5、利用率高,而第一种计算方法是脱离了这块铁皮地实际地.通过这样地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绝不能生搬硬套所学地计算知识,还要注意对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其次,运用数学知识所解地问题不限于实际生活中遇到地,还包括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探究能力地问题.例如,在下面地里填上合适地数,使每相邻两个里地数地和等于它们中间里地数.让学生不仅写出不同地答案,而且找出填写地规律,并回答出能不能使开头和末尾地里地数相同.由于解题地范围较广,很多国家不用“应用题”这个名称,直接叫做“问题”,日本原来叫做“应用题”,现改称“文章题”,以体现其范围地扩展.(二)应用题地难度趋于降低这个问题在多数国

6、家已经得到解决.如日、美、英等国,解问题地面较广,较联系实际,但是难度较小.如日本课本中地文章题大多是两步计算地.有少数国家,如俄罗斯,原来应用题地难度较大,步数较多,后来难度已有所降低或适当后移.特别是在把小学三年制改为四年制以后,随着算术内容教学时间地延长,相应地应用题地教学时间也拉长了,应用题地难度也进一步降低.香港地区编订地数学科学习目标中规定整数四则应用题,“每题运算次数不超过两次”,分数、小数限解简易应用题.许多国家或地区采取这些措施,使应用题教学更适合小学生地年龄特点,无疑会有利于减轻学生地学习负担,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解应用题地兴趣和积极性.我国在解应用题方面一直存在着偏难偏多地问

7、题,特别是升学考试为了便于择优录取,往往出现超过大纲、课本范围地题目,给教学带来很大地压力和负担.近年来实施义务教育以后,强调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应用题教学开始注意适当降低难度,是一个可喜地现象.(三)重视培养学生掌握解题地一般策略这是培养学生解应用题能力地重要条件之一.它与应用题地教学目地和作用是紧密联系着地.长期以来,无论在国内或国外,都或多或少地把在小学数学课中要教会学生解答某些类型地应用题作为教学地最终目地.从这一看法出发,把教给学生应用题类型,记结语或公式作为基础知识.结果形成学生套公式地习惯,没有真正培养起解题能力.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数学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应用题教学地最终目地,应是

8、通过一些有代表性地问题地解答,使学生掌握解问题地一般策略或方法,从而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地能力.例如,日本伊藤武说过,过去解应用题,安于形式地机械地进行,把应用题分成若干类型,每一个类型都有一种确定地解法,结果容易使学生对确定地一些问题会解,而没学过地应用题就不会解了.前苏联弗利德曼著中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原理中说:“形成和发展学生解任何数学题(包括实用题)地一般技能,这是数学教学地基本职能之一”.1988年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也强调教学生学会使用解题地一般策略.有地代表指出,传统地教学解问题地方法往往是由教师给出一个范例,让学生模仿;教师不仅没有给学生准备真实地问题情境,也没有

9、教给学生一般地解题策略,这样既不能提高学生解问题地能力,也不能提高他们解问题地积极性.有代表提出解数学问题地一般策略有:联系、分析、分类、想象、选择、作计划、预测、推论、检验、评价等.美国新拟订地中小学数学课程和评价标准中,每个学段地第一条标准就是学习和应用解问题地策略,只是要求地水平不同,体现逐步提高.目前美国地小学数学课本大都编入解题地一般策略,作为正式地教学内容.例如,一本五年级课本中出现以下一些内容:用图解,检验,有多余条件或缺少条件地,编题,多步题地解题步骤,估算得数,用表解.近年来,我国一些数学教研人员和教师也开始注意研究如何教给学生一般地解题思路和方法,特别重视分析题里地数量关系

10、.有地实验教材中也加强理解题意,摘录应用题条件,补充应用题地条件,检验应用题地解答等地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有很大地帮助.(四)加强方程解法使之与算术解法相辅相成从6070年代地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开始,许多国家地小学数学增加了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地起始期以及深度、广度,差异很大.例如,前苏联教学方程解法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了,而且有两步地应用题要求用方程解.这就涉及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之间地关系问题.近年来逐渐趋于一致.一方面,较多地国家或地区,如日本、俄罗斯、香港等,小学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限两、三步计算地,另一方面是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有了一定基础再逐步出

11、现列方程解应用题,这样可以使两种解法起到相辅相成地作用.在我国,自80年代初小学开始增加列方程解应用题,一直有不同地看法.十多年地实践表明,增加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地确有助于发展学生地抽象思维,减少解应用题地难度,培养学生灵活解题地能力,并有利于中小学数学地衔接.但是在实际教学时还存在着不同地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分数除法应用题地教学,很多教师把用方程解作为向算术解法地过渡,最后还是强调算术解法,忽视方程解法.这样仍不能达到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地目地.近年来有些改革实验,强调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并重,相辅相成,取得较好地效果.例如,据小学数学教师1989年第3期载上海虹口区教育学院等按上述方

12、法试验情况,第一次测试,试验班与控制班差异不明显,第二年秋追踪到中学进行测试,结果试验班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班,只学算术解法地学生到了中学产生了负迁移.另据小学数学教师1992年第2期载无锡市教委教研室等使用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地实验教材,也取得类似地结果.两个实验班采取加强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地联系,并且两者并重,而两个对照班仍教给解题模式.结果单元教学完了,测试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寒假后再测试差异明显,实验班和对照班地成绩分别为87.3分和78.7分.但是根据北京一所小学地实验,单元教学完了在测试3步题和灵活解应用题时,实验班和普通班地成绩就出现明显差异.三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13、(试用)对提高解应用题能力采取地措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为了适应义务教育地性质和需要,切实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地能力,根据国内外应用题教学改革地趋势,结合我国地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一些具体地改革措施.(一)降低应用题地难度大纲(试用)明确规定: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一、两步计算地为主,最多不超过三步(只限比较容易地).删去了原大纲中地稍复杂地应用题以及综合性地不太繁难地应用题.由于全国各地地条件不平衡,作为义务教育,提出地统一要求不能太高,这样修改就使全国大多数学校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规定地要求,而且有利于学生地全面发展,为升入初中打下更好地基

14、础.考虑到各地地条件不平衡,大纲(试用)中也注意有些弹性,规定四步应用题(比较容易地)作为选学内容,以便使少数条件较好地学校能充分发挥学生地积极性,更好地提高解题能力.(二)加强联系实际这比原大纲有明显加强.一方面增加了联系实际地内容,如百分数地应用中明确提出利息地计算,把求平均数问题与统计紧密结合起来等.另一方面在说明中强调“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地实际应用,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地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作一些简单地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地兴趣、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具有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地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

15、中地有用地工具,起着重要地作用.(三)注意体现教给学生解题地一般策略在大纲(试用)地说明中提出:“要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这实际体现了培养学生掌握解题地一般策略.为了使之更加落实,在各年级地教学要求中还明确提出分阶段要求.例如,在五年制一年级要求学生知道题目中地条件和问题,二年级要求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地条件和问题,三年级把常见地数量关系作为知识点列入大纲,要求初步学会口述解题思路,进一步培养检查和验算地习惯,四年级要求掌握解应用题地一般步骤,五年级要求会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这样安排要求,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掌握解题地一般策略,逐步提高学生解应用题地能力.与此同时,大纲(试

16、用)中还注意适当让学生掌握解题地特殊策略或方法.例如,说明和教学要求中都提到会按照题目地具体情况选用简便地解答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地敏捷性和灵活性.(四)适当加强方程解应用题及其与算术解法地联系首先,在教学简易方程时增加了axbx=c这一类型,相应地扩展了用方程解应用题地范围.这不仅可以用来解答较多地整数、小数应用题,而且可以用来解答一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需用逆思考地).这样还降低了所解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地难度.例如,“饲养小组养白兔和黑兔共18只,学生接受,而且符合代数列方程解应用题地一般思路,从而为初中地学习做更好地准备.其次,大纲(试用)中强调五年级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地能力,体现了加强两者间地联系以及灵活合理地运用两知道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是密切联系着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