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培训习题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980251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防培训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防培训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防培训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防培训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防培训习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防培训习题1、 人民防空的任务: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顺利进行。2、 人防工程建设方针: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3、 人民防空性质: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现代会城市建设重要内容、全民的社会公益事业。4、 人防工程的防护性能:能抵抗拟定的核、化学、生物、常规武器袭击和袭击后的城市发生次生灾害情况下,保障人员和物资安全。5、 人防工程建设原则: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6、 人防工程按战时功能分类:指挥工程、医疗救护、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五类。7、 人防工程按施工构筑方式和

2、所在环境可分为:掘开式工程、附建式工程、坑道工程、地道工程、堆积式工程。8、 甲、乙类人防工程主要区别:乙类工程不考虑防核武器,只考虑常规武器和生化武器。9、 防护层:结构上方能起防护作用的岩、土方、或其他覆盖材料称为防护层。按成因可分为人工防护层和自然防护层。10、主体和口部的主要区别:主体主要掩蔽人员和物资,不允许染毒也称为密闭区或清洁区;口部容易染毒,称为非密闭区或染毒区。 1、 对于一般人防工程来说核武器主要有几种杀伤因素: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核电磁脉冲。2、 核爆炸冲击波的主要特点:作用超压和负压,突然作用,无孔不入,产生反射,传入土中形成压缩波对结构施加动压。3

3、、 (简答题)对冲击波的防护措施:围护结构有足够的抗力,人员设备入口处设防护门或防护密闭门,对引入工程内部的各种电缆、排水管沟等留设防暴井,加设防护盖板等,在给排水管道上增设防爆阀门,尽量不在防护结构的外墙上随意开洞,专供平时使用的出入口,通风口和其他孔洞应临战封堵。4、 常规武器对工程结构的两种破坏作用:局部和整体破坏作用,五六级人防工程不考虑炮炸弹直接命中。5、 对早期核辐射的防护措施:利用结构厚度,自然岩层,人工覆土。6、 设置防护单元和抗暴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炮炸弹的命中率,提高人防的生存概率。7、 对放射性沾染和生化武器的主要防护措施:围护结构要密闭,战时出入口设置密闭门,通风口设

4、置密闭阀门;进风系统中设置滤毒通风设施;当室外染毒有人员进出在主要出入口设置防毒通道和洗消间(或简易洗消间)8、 通风口要防护设备和设施包括:防暴波活门(胶管活门),扩散室(设地漏和检修人孔),扩散箱,防暴超压排气活门。9、 人防工程口部常用三种门:防护门(F)只能阻挡冲击波和早期核辐射,防护密闭门(FM)除具有防护门的作用外,还能起到防毒密闭门的作用,密闭门(M)要有足够的刚度,只能起到防毒密闭的作用。10、 FM,M的基本组成构件是:门扇,门框、闭锁和铰页,密闭胶条。11、 人防专用通道:密闭通道,由两个密闭门之间形成,无排风换气要求;防毒通道,有通气换气的密闭通道;洗消间,由脱衣、淋浴、

5、穿衣检查间组成,从防毒通道进,设在防毒通道的一侧;简易洗消间,设在防毒通道的一侧或与防毒通道合并设置。1、 人防工程战时出入口主要指: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备用出入口。2、 出入口的形式:直通式、穿廊式、单向式(拐弯式)、竖井式。3、 出入口的数量:至少两个,朝不同方向。4、 电梯只供平时使用,不能设在防护单元内。5、 人防门的设置顺序:从室外到室内分别为防护密闭门(FM)密闭门(M)。6、 进风系统的防护措施:防爆波活门+扩散室(或扩散箱)+除尘滤毒室+进风机室。7、 排风系统的防护措施:防爆波活门+扩散室(或扩散箱)+洗消间或简易洗消间+排风机室。8、 防火结构的特点:安全系数低,材料强

6、度提高。为保证结构的延性,不应使用冷拉钢筋。9、 防护单元要求:每个单元防护设施和设备应自成系统,其内不应设置伸缩缝、沉降缝,有室外出入口时变形缝应设在室外口通道处且与围护结构断开;单元之间设置防护密闭隔墙。10、 临空墙的受力特点:单面受力大,有密闭要求(施工对拉螺栓应按外墙防水做)。11、 防倒塌架:现浇顶板、圈梁、钢筋混凝土柱和非承重的脆性围护构件组成。12、 人防门门框墙:门框与墙同时施工,门洞四角的内外层均应配置直径为16的斜向加强钢筋,其长度不应小于1000.13、 掘进式人防工程的防水原则上“以预防为主”。补充(自己整理):1、 防护密闭门门框墙厚度不应小于300,墙两侧都设有防

7、护密闭门时,门框墙厚度不小于500。2、 有平战转换功能的人防工程以下部位应在施工、安装时一次完成,并严格监控。 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浇筑的部位; 供战时使用的出入口、连通口及其他孔口的防护设施; 人防工程的防爆波清扫口、给水引入管和排水出户管。3、当在防护单元隔墙上开设连通口时,应严格监控隔墙两侧防护密闭门的安装质量,且两门之间的净距不小于500.4、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爆波活门的门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钢门框支撑面的平整度偏差不应超过1,;每边不平整部分累计长度不应大于该边长度的20%,且应分布在2处以上;门框四边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长边的2。 门扇钢框与钢门框应贴合均匀,其间

8、隙不得大于2;每边不贴合部分累计的长度不应大于该边长度20%,且应分布在2处以上。 铰页、闭锁安装位置应准确,上、下铰页同轴度偏差不应超过两铰页间距的1,且不得大于2。 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必须朝工程口外方向开启。门扇应启闭灵活。 在门扇外表面应表示闭锁开关方向。 简答题:A、防水混凝土施工的控制措施:在防水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方案;防水混凝土所使用的材料必须进场复试,且复试合格,水泥强度不低于32。5MPA,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宜采用中砂。混凝土配合比要求为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大于0。55,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50MM,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00-140MM。

9、防水混凝土施工应连续浇筑,不宜留施工缝。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B、人防电气工程的特点:1、 环境潮湿,电气设备系统要防潮,电线电缆采用铜芯线2、 平战结合,供电系统必须满足平时,战时负荷需要3、 应考虑三种通气方式转换和控制。4、 备用电站机房设在染毒区,控制室应设在清洁区。5、 没有自然采光,电气照明更高,系统更完善。6、 要考虑防护密闭措施。C.人防工程的防化性能是:工程围护结构和各出入口部采取相应的密闭措施;进风设有滤毒设施;外界染毒,人员进入时,设有洗消间或简易洗消间。1、 战时一级负荷,应有2个独立电源供电,其中一个是内部电源。2、 对染毒区需要检测和控制

10、的设备,既能就地检测控制,又能在清洁区实现远程检测控制。3、 红色代表隔绝式通风,绿色代表清洁式通风,黄色代表滤毒式通风。4、 平时地面建筑需建柴油电站时,宜将其建在防护区内,作为区域电源。总计算负荷大于200KVA时变压器宜设在清洁工区靠近负荷中心处,单台容量不宜超过1250KVA。5、 必须设置柴油发电机组的工程包括:中心医院、急救医院、救护站、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配套工程、建筑面积大于5000M2工程。6、 建筑面积大于5000M2工程,应设置2台以上机组,并作区域电源。7、 建筑面积大于5000M2工程,条件受限且电源只供本工程时,可设1-2台机组。8、 建筑面积小于5000

11、M2工程战时供电设计,无法引接区域电源的,一二级负荷均设蓄电池作为内部电源,要求蓄电池对所有一二级负荷供电时间必须大于隔绝防护时间,物资配套2小时,二等人员掩蔽3小时,其它6小时。9、 电源容量小于120KW时,一般设移动电站,电源容量大于120KW时,最好设固定电站,没有条件时,可设2个或多个移动电站。10、 平战转换要求;中心医院,急救医院的电站平时全部安装到位,甲类救护站,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配套工程除机组外,所有附属设备及管线均全部安装到位,机组在15天转换时间内完成安装调试。乙类工程设计到位,土建预留基础、吊钩、管架和预埋管。30天转换时间完成安装调试。11、所有穿过外墙、

12、临空墙、防护密闭墙、密闭墙的电缆、电线、预留备用管均进行防护密闭处理,保护管的直径必须小于25MM。11、 出入口、连通口防护密闭门门框上均须预埋4-6根备用穿线管,穿线管管径范围50-80MM,管壁厚度不小于2.5MM,管材采用热镀锌钢管,并作防护密闭处理。12、 室外进线应设置防爆波电缆井,防爆波电缆井设置在紧靠外墙外侧,除留设计需要的穿墙管数量外,还应留4-6根备用管,以备扩展。13、 穿过外墙、临空墙、防护密闭墙、密闭墙的电缆、电线、预留备用管等,除平时有要求外,可不作密闭处理,临战时进行防护密闭或密闭封堵,在30天转换时限内完成。14、 人防工程的接地形式应采用TN-S或TN-C-S接地保护系统。15、 防空地下室室内必须将保护接地干线、电气装置人工接地的接地干线或总接地端子、室内的公用金属管道、建筑物结构中的金属构件、室内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电缆金属外护层等电位连接。16、 保护线(PE)应与各接地体相连,PE干线应采用大于25*4MM2,的热镀锌扁铁或直径大于12的圆钢。17、 消防控制室和通信设备应设专用接地干线并引至总接地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