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超全版本(初高中化学)电子教案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1969587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超全版本(初高中化学)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超全版本(初高中化学)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超全版本(初高中化学)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超全版本(初高中化学)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超全版本(初高中化学)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超全版本(初高中化学)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超全版本(初高中化学)电子教案(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萃取不能。因为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而碘能溶于四氯化碳中,故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萃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萃取的原理和适用条件;了解萃取的一般步骤;知道分液漏斗的基本操作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学习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萃取的原理和方法。【难点】萃取的操作方法。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常常用汽油擦洗,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利用了萃取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萃取。环

2、节二:讲授新课【提出问题】相信大家冬天都喜欢吃火锅,但是有时候火锅上会漂浮着一层油,你们是如何把上面的油层和下面的汤分开的?教师展示分液漏斗,并讲解使用原理,学生认真观察。【实验1-4】(1)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如图1-7);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如图1-8)。(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

3、慢沿烧杯壁流下(如图1-9)。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分液漏斗使用前要验漏;振荡时要及时放气;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流下。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操作步骤、观察震荡前和震荡后的现象、并分析原因。【提出问题】什么是萃取、什么是分液?【教师讲解】萃取就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就是萃取后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环节三:巩固提升【实验探究】给出药品:苯、溴水、蒸馏水、酒精,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萃取溴单质、汇报现象和结论。请学生根据分组实验探究,归纳总结选择萃取剂时的标准。

4、【学生归纳总结选取萃取剂的标准】萃取剂与原溶液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萃取剂与原溶液无反应。环节四: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请学生课下总结学过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适用范围。 2015年下半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 离子反应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 是后面

5、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

6、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 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 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样才

7、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 探究结束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本组的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行介绍。动员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 综合评价,找出本组的优缺点,确定最佳小组,并说出最佳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二)新授 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从纯净物和混和物、单质与化合物等分类标准对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

8、之后,让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把自己的理解与其它组员交流,组内形成统一意见,举手发言。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说法提出 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交流。同时为了加深对电解质定义的理解,让学生说出开始呈现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结合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生开展评 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质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 酸、碱、盐等。)提出梯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问题1:氯化钠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 电呢?利用flash课件展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或

9、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本质。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 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同时强调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问题2:如何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呢?从而引出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开展组内讨论,提出预设。让学生走上讲 台试着书写电离方程式,教师对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学生阅读课本,学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点(写电离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 守恒定律)。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分析

10、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的特点,推导出酸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写出NaOH、KOH、Ba(OH)2的电离方程式。NaOHNa+ + OH-KOHK+ + OH-Ba(OH)2 = Ba2+ + 2OH-学生通过分析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碱的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接着进行探究学习,请学生写出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Na2SO42Na+ + SO42-KNO3K+ + NO3-NH4ClNH4+ + Cl-引导学生分析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盐的定义,即,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三)小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

11、言,自主概括本节课内容(电解质、电离的概念,需要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知道酸、碱、盐的定义)。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调整教学策略。(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1-4题2.书写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1)硫酸钠溶液 (2)氯化铁溶液 (3)硫酸铝溶液(4)氢氧化钡溶液六、说板书设计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水溶液、熔融状态2.电解质的电离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高中化学电解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化学电解主要

12、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景引入【复习导入】回忆初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初步理解电池、电极、电解质溶液。第二环节:新课教学【演示实验】浸入CuC12溶液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电源,学生观察两极现象。(一个碳棒覆盖有一层紫红色物质,另一个碳棒表面有小气泡生成,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试纸变蓝色,说明该气体是氯气。)【得出结论】氯化铜溶液受到电流的作用,在导电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铜和氯气。【小组讨论】(1)通电前CuC12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作如何的运动?(2)通电时溶液中的离子运动情况有何变化?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子流向如何?(3

13、)阴、阳离子移向碳电极表面时,哪些离子发生了变化?你能写出两个碳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指出反应的类型吗?总反应如何呢?【学生活动】学生完成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并指出反应类型。【视频演示】电解氯化铜微观模拟。【提出问题】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得出结论】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为电解池。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在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和氧气时,一般不直接电解蒸馏水,而是电解NaOH溶液或H2SO4溶液,你知道为什么吗?第四环节:小结作业小结: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作业:整理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列成表格。

14、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会判断两极所发生反应的类型;能独立地正确书写几种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简要说明电解的原理。【专业知识问题】【参考答案】2016下半年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2016下半年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

15、题目:高中化学萃取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化学萃取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常常用汽油擦洗,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入新课】这是利用了萃取原理,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时,我们用分液漏斗。环节二:讲授新课【展示讲解】分液漏斗的构造与使用原理(斗体,盖在斗体上口的斗盖,斗体的下口安装一三通结构的活塞,活塞的两通分别与两下管连接。)【演示讲解】实验1-4: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分液漏斗使用前要验漏振荡时要及时放气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流下。【提出问题】请尝试归纳什么是萃取、什么是分液?【得出结论】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是萃取后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环节三:巩固提升【实验探究】给出药品:苯、溴水、蒸馏水、酒精,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