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广东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一历史上学期段考试题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1960864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广东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一历史上学期段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广东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一历史上学期段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广东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一历史上学期段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广东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一历史上学期段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广东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一历史上学期段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广东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一历史上学期段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广东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一历史上学期段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丰山学部高一第三次统测 历 史 命题人: 审题人: 本试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公元前9世纪前后,周宣王出兵鲁国,干涉其君位继承,引起当时诸侯的集体不快。经此事件后,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这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A.体现家国一体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2.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这反

2、映了中国古代A.男性社会地位高 B.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C.传统道德影响大 D.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3.秦朝廷尉李斯在一次议政时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实施了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4.汉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件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这种智慧体现在A.分封制 B.推恩令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5.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后者的措施是A

3、.汉代实行中外朝制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明朝设内阁 D.清朝设军机处6.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A.沿用九品中正制 B.录取限制较为苛刻C.存留察举制痕迹 D.考试程序趋向公正7.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A君主权力受到一些约束B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8.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

4、兵共二十正万増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下列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9.民国学者蒋廷黻曾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鸦片输入导致战争爆发B.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C.英国蓄谋已久发动战争D.战争主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10.“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中国被迫签订A.南京条约B.北

5、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定国是诏D海国图志12.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13.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6、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4.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这反映了孙中山A.对民主政治的担忧B.对太平天国的惋惜C.对革命思想的反思D.对革命前途的憧憬15.“北京的军阀政府签署了确认日本在山东地位的密约。中国年轻有为的外交官的观点未被采纳,中国公众表现出出乎意料的焦虑不安。”这种“焦虑不安”直接演化为A.反割台斗争 B.国民大革命C.五四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16.陈独秀在1923年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写道:“无产

7、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B.科学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C.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工农运动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7.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B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8.1930年2月26日,

8、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由该报告可判断出A.党内存在“左”倾思想 B.当时的革命形势利于中央根据地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有待完善D.中共中央对时局的估计基本正确19.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这反映出A.中国抗战的艰巨性B.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C.全民抗战成为共识D.川、湘

9、地方军战斗力最强20.刘伯承曾说:“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壮举。”此次“壮举”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D.完成了收复失地的任务21.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22.2015年1

10、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时,都提到了“九二共识”。当年汪辜会谈达成的“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A.明确“和平统一”的方针B.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C.提出“一国两制”的主张D.提出“三通”的目标23.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A.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B.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C.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D.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

11、人24.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这部法律A.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人B.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C.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罗马共和国的发展需要25.1711年,英国的对法停战法案被上院占据多数的辉格党贵族所阻挠。为此,安妮女王于当年年底一次将12名托利党人封为贵族,改变了上院党派力量对比,使英国退出了战争。这说明当时英国A.国王仍拥有一定权力B.权利法案遭到破坏C.上院认真履行立法权D.国王权力高于议会权力26.1785年美国首任驻英大使亚当斯赴任时,英国外

12、交官讽刺挖苦:“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位外交官针对的是A.美国邦联制松散无力B.十三块殖民地都有大使C.美国南北分裂 D.英国尚未承认美国独立27.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至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在长达86年的时间内,法国先后更改国名多达5次,颁布宪法多达11部,这一现象说明法国A.国家的统一尚未完成B.民主化的进程已经中断C.走向共和历程的艰辛D.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强大28.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曾在议会中公开宣称:“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国王的奴仆而不是你们的奴仆。”1882年,俾斯麦又说,没有一个政党能够统治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国家,没

13、有一个政党有足够的力量,能进行调停。这说明德意志A.统一前后政治制度没有变化B.议会从属于普鲁士王国C.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特征 D.是一个没有政党的国家29.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30.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公社干部由选举产生,最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受群众监督,以及对人民实行

14、广泛的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等。这说明巴黎公社A.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B.立法权和行政权互相制衡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D.体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原则31.有学者指出,二月革命是一场真正的人民革命,是人民对封建统治的自发反抗斗争的丰硕成果。“丰硕成果”的突出表现是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使革命观念深入普通民众D.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32.马歇尔计划涉及的资金通常都先交付给欧洲各国的政府,所有资金由所在国政府和经济合作总署共同管理,每个参与国的首都都会驻有一名经济合作总署的特使,特使职位一般都由一位有一定声望的美国籍商界人士出任。马歇尔计划的实施A.加强了美国对参与国的控制B.直接促成战后欧洲的分裂C.促使受援国成为美国的附庸D.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33.“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材料说明A美苏两霸的强权政治加剧了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