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6月冠脉介入培训强化班(县域)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959432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第6月冠脉介入培训强化班(县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第6月冠脉介入培训强化班(县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第6月冠脉介入培训强化班(县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第6月冠脉介入培训强化班(县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第6月冠脉介入培训强化班(县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第6月冠脉介入培训强化班(县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把握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时机?早期侵入策略主张早期(多在448 小时内)常规行心导管检查和(或)血运重建(包括PCI 和CABG)。早期的保守策略主张先予药物治疗,同时行无创检查以判断有无心肌缺血,再根据病情和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冠脉造影和(或)血运重建。危险程度越高的患者越应尽早行PCI 的原则。2. 支架内再狭窄的定义和类型? 造影定义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是指PCI 后的冠脉节段在冠状动脉造影(CAG)上显示其血管内径再次狭窄50%,可以伴或不伴临床症状、不良心血管事件(指死亡、心肌梗死、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等)。再狭窄的分型主要用于支架内再狭

2、窄,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一种是由Menran提出的,即:(1)局限性。长度10mm,在支架内或在支架边缘的局部。(2)弥漫性。长度10mm,不超出支架的边缘。(3)弥漫增生性。长度10mm,并且超出支架的边缘。(4)完全闭塞。支架内完全闭塞,TIMI血流0级。3. 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包括多个方面,其中主要是早期弹性回缩、新生内膜增生和血管重构;危险因素:(一)临床因素;(二)病变因素;(三)操作因素。4. 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策略?预防: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药物涂层支架的使用。治疗策略:球囊扩张(包括切割球囊)、斑块旋切/旋磨、准分子激光冠脉成形术、近距离

3、血管内放疗、DES 置入等。5. 小血管病变的定义?小血管病变与再狭窄的关系?小血管病变的概念来源于STRESS试验和BENESTENT试验,将通过QCA确定的参照血管直径3mm的病变规定为小血管病变。但也有较多研究将其定义为参照血管直径2.75mm的病变。临床上倾向于将2.5mm的病变定义为小血管。小血管病变PCI再狭窄率高,主要冠脉事件发生率高。再狭窄率较大血管高(32%VS20%),具有再狭窄高危因素(糖尿病、复杂病变及长病变)的小血管病变支架术后再狭窄率高达55%。PCI后即刻管腔面积越大再狭窄率越低,因此IVUS指导对小血管病变意义较大。6. 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治疗技术要领?导管:

4、管腔小易造成嵌钝,需要6F的指引导管甚至带侧孔指引导管,保证同轴性和支撑力;导丝:在小血管内操作导丝难度增加,导丝前端的J形变头应短,以适应较小的管腔,增进导丝控制能力;应采用头端较软导丝,最好不用中硬导丝或更硬的导丝;硬杆导丝支撑力好,有助于支架放置;球囊选用小直径球囊以提高通过病变能力,小血管病变常常较硬,需要高压扩张,宜选用半或非顺应性球囊以减少并发症;小血管长病变两端直径差别较大,有时需选用不同直径的球囊分段扩张;症状许可下球囊扩张时间尽量长球囊扩张理想结果的标准:无明显撕裂、残余狭窄16atm)捆绑牢固、支架之外的球囊不宜过长以减小对非支架覆盖血管的损伤;QCA支架/血管直径比1:1

5、;长病变和小血管病变往往伴随,曾经提倡支架长度应尽量短,以能覆盖列余狭窄30%的血管段为标准,即“点支架”(spot stenting)技术;支架通过病变用力适中,避免长时和过度用力操作,如果支架不易通过病变可采用deep sitting技术,但deep sitting后能过分操作指引导管;球囊扩张13atm以上或对远端变细的血管用相对较大的短球囊在支架近端扩张有助于获得最佳支架结果;扩张之前多体位透视支架位置准确;对小血管病变支架后不能有扩张不充分和支架远端残余狭窄及撕裂,如果支架以远有狭窄,应选用与血管直径1:1的球囊和低压力时间扩张。7.长病变的定义 ?长病变介入治疗的技术要领?靶病变长

6、度大于10mm为长病变。导管:提供较好的支持力和同轴性导丝:良好的支持力;导丝尖端不宜过硬;导丝表面有亲水涂层更易通过长病变; 球囊:提倡适用长球囊;减少标准球囊的操作时间;缓慢中等压力扩张,避免造成内膜撕裂;建议适用球囊:半顺应性、外径小、跟随性好、推送杆同轴性支持力好的球囊;支架:由于长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率较高,因此应提倡“合理化支架植入术”,即根据病人的解剖特征和球囊扩张结果是否决定植入支架,建议对于小血管、弥漫长病变,如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小于30%且远端血流好,一般不放置支架;对于血管管径大于3.0mm,残余狭窄大于30%或内膜长撕裂,植入完全覆盖病变的长支架;弥漫性长病变应放置药物支架

7、,应减少长病变放置裸支架的机会,且需要完全覆盖病变至正常参照血管,如果需要植入多个支架时,两支架间至少有1-2mm重叠,并且必要时两支架间进行后扩张;如果长病变近、远段血管直径相差1mm以上,如经济条件许可,尽量放置2个支架应先植入远端病变,然后再植入近端支架;当选用一个长支架,可用10-12atm先释放支架,将支架球囊回撤至支架内,大于14atm扩张后,使近端支架直径与血管直径相匹配,避免近端支架与血管之间形成缝隙、造成“涡流”;选择外径小、连接桥较少的柔软性能好的管状支架。8. 扭曲成角病变的介入器械选择的要点是什么?导管:提供最大的支持力及最好的同轴性。导丝:分成两种类型 柔软导丝:易通

8、过扭曲血管到达远端,但在推送支架时有难度;超支持力导丝:可提供较强的支持力,可使扭曲的近段血管拉直,便于支架的传送,但导丝不易送至血管远端,并可能出现因血管拉直而造成狭窄假象;带亲水涂层的超滑导丝易于到达扭曲病变远端;导丝远段中心轴锥形变细的导丝较易平滑通过扭曲病变;球囊:容易通过扭曲病变球囊:尖端柔软、循迹性好、球囊与中心杆的同轴性好、推送杆支持力好;当导丝不能通过多个连续扭曲成角时,可应用球囊跟随支持;对于成角病变,为防止球囊移位,不应使用短球囊:球囊与导管相对固定,且球囊中部至成角部位,扩张压力不宜过大;支架:支架长度的选择应尽量跨越扭曲段,以完全覆盖病变减少扭曲成角病变两端的血管撕裂;

9、对于扭曲病变:应用环状支架或桥连接较少的开环管状支架,易于通过扭曲血管;对于成角病变:应用缠绕支架或环状支架将会造成斑块从支架间隙中脱垂,因此术后血管亚急性血栓、再狭窄率均会增加;使用有桥连接的正弦曲线型的管状支架可防止斑块的脱落现象,但其通过成角病变的能力较差,且把成角病变拉直:如使用“S”型桥连接支架,不仅通过成角病变能力强,而且可防止斑块脱落;9.简述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 桡动脉搏动、走行良好;Allen试验阳性;既往无动脉变异史;髂股腹动脉病变如狭窄、扭曲、夹层、瘤样病变等;肥胖并股动脉搏动弱;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不能长时间平卧(腰部疾病、心功能不全);远距离搬运

10、,下肢不易固定。 绝对禁忌症 无桡动脉搏动;Alien试验阴性;桡动静脉短路;桡动脉严重迂曲、变异;相对禁忌症桡动脉搏动差或细;桡动脉、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迂曲;主动脉严重扩张;桥血管造影;不能用右桡动脉行右位心冠状动脉造影或左内乳动脉的介入治疗,也不能用左桡动脉行右内乳动脉的介入治疗;身材矮小、肥胖老年妇女;主动脉严重扩张;用6F或7F鞘管不能完成的治疗。10.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治疗?选择桡动脉途径有以下优点双重供血,安全性高;适合于严重主动脉-髂动脉病变、背痛、肥胖、心衰的患者;可以早期活动;无需闭合设备;较少顾及凝血的问题;设备成本更低;血管并发症少见;患者容易接受。1

11、1. 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一、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 1.局部出血2.前臂血肿3.骨筋膜室综合症4.桡动脉痉挛5.桡动脉闭塞6.假性动脉瘤形成7.非闭塞性桡动脉损伤8.前臂疼痛或不适。 二、心脏并发症 1.冠脉痉挛2.无复流3.冠脉穿孔4.冠脉夹层5.冠脉急性闭塞6.支架内血栓7.冠状动脉瘤形成8.其他并发症如急性心梗、分支血管闭塞、开口夹层。 三、全身并发症 1.造影剂肾病2.血管迷走反射。 四、脑血管栓塞(推测与导丝或导管行进过程中导致升主动脉或头臂干微小斑块脱落有关)。12.请总结在介入培训中心学习一年来的体会?在培训学习期间,遵守医院纪律和导管室工作安排,积极主动学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如导管室设备;冠脉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冠脉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常规;冠心病介入治疗报告书写;冠脉介入器械的特性及使用方法;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处理方法;ACS介入治疗(策略选择、无复流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预防和处理);冠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技术(器械选择、治疗策略及操作技巧);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技术;PCI术后再狭窄防治。在实践中积极参与手术操作,在导师指导下逐渐熟练掌握了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技术、指引导管和PTCA导丝的操作、球囊和支架的选择、球囊扩张和支架释放等;并掌握了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能独立完成冠脉造影和简单病变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