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重点主观题整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1944617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重点主观题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重点主观题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重点主观题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重点主观题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重点主观题整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政治文化生化重点主观题整理 (一)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同时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国力

2、竞争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三)如何理解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

3、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四)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

4、义”,“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错误态度。(五)教育的作用: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六)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

5、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正确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化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七)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

6、,需要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八)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有何意义?方法:根本途径是要立足于实践。这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批判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意义: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

7、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九)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了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

8、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要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统领文化建设,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十二)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年学生应发挥什么作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强基固本。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要从我做起。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