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检查技术与正常表现医学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1944610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4.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部检查技术与正常表现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胸部检查技术与正常表现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胸部检查技术与正常表现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胸部检查技术与正常表现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胸部检查技术与正常表现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部检查技术与正常表现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部检查技术与正常表现医学课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胸部CT检查技术与基本病变 郑婷泸州医学院影像诊断与技术学教研室 胸部的CT检查技术 概述良好的自然对比 传统X线检查仍为首选检查方法 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 能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CT的优点 避免重叠 更有利于定位 密度分辨率高 更有利于定性 能发现胸片隐蔽区的病变 胸部CT检查技术 扫描方式 常规扫描 平扫 增强 螺旋扫描 平扫 增强 高分辨率扫描 扫描体位 仰卧位 扫描范围 肺尖至肺底 层厚 层间距 5 10mm 窗技术 肺窗 窗宽1000 2000HU 窗位 500 800HU 纵隔窗 窗宽300 500Hu 窗位30 50HU 胸部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的价值 区分正常结构与病变 鉴别病

2、变性质 造影剂 目前多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造影剂剂量 1 5 2ml kg体重 注射方式 团注法 bolus 注射速度 2 3ml s 扫描延迟时间 20 25秒 肺内肿块作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定性诊断 胸部螺旋扫描 进床速度 10 15mm s扫描速度 1s rot螺距比 1 5 1 1 0 1扫描层厚 5 10mm重建层间隔 不大于层厚 重建层厚 0 625 5 0mm 高分辨率CT HRCT 扫描 技术条件薄层 1 3mm的薄层扫描 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高分辨率算法 如肺算法 骨算法重建 显示矩阵 512 512矩阵或更高 增加kVP和mA 如用140kV 170mA 可减少图象噪声 增加对

3、比度采用小视野 扫描时间短 减少运动伪影 高分辨率CT HRCT 扫描 临床应用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 支气管扩张的诊断 肺内小结节病灶的诊断与鉴别 正常胸部CT解剖 气管 支气管气管长10 13cm 分胸外段 环状软骨至胸廓入口 及胸内段 气管后部由纤维膜构成 常轻微内凹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时气管前后径增加 当内冠状径小于内矢状径2 3以下时 称剑鞘气管 正常胸部CT解剖 正常胸部CT解剖 气管 支气管胸外段气管两侧有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 甲状腺位于环状软骨下缘以下 气管两旁 呈高密度楔形 在甲状腺平面颈动 静脉位于气管旁甲状腺后方或甲状腺外侧 静脉位于动脉的侧前方 右颈内静脉比左侧为大 正

4、常胸部CT解剖 气管 支气管胸内段气管长6 9cm 在上纵隔气管右前方为上腔静脉 气管后方为食管 脂肪及胸椎 主动脉弓平面气管右侧有奇静脉弓 气管下端呈横椭圆形 中部内凹分隔状即为隆突 正常胸部CT解剖 气管分叉平面 见右主支气管自气管下端分出后即分成右上叶支气管和中间段支气管 前者向外行1 2cm后即分成尖支 前支和后支 尖支在此层面不易显示 后二者在此层面可见 此二者中间夹角为上肺静脉 右上叶支气管后壁呈线状 右肺动脉前干 右上肺动脉 位于右主支气管前 且管径相似 正常胸部CT解剖 正常胸部CT解剖 气管 支气管中间段支气管从右上叶支气管开口至右中叶支气管开口 长约2 4cm 呈圆形低密度

5、影 其后壁为肺紧贴 易识别有无增厚 正常胸部CT解剖 气管 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从中间段支气管前侧分出 向前外走行1 3cm后 向前和向外分别发出内支和外支 正常胸部CT解剖 右下叶背段支气管开口位于中叶支气管开口或稍低平面 该支气管向后走行分支 背段支气管外侧为肺动脉 内侧与肺相邻 右下叶背段支气管开口以下层面 右下叶支气管首先分出内基底支 然后分出前 外及后基底支 正常胸部CT解剖 气管 支气管左主支气管较右主支气管长而细 其外侧为左肺动脉 后为降主动脉 正常胸部CT解剖 气管 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约1 0cm长 多数人由左上叶支气管分出前段与尖后段支气管的共支和左舌叶支气管 少数人分出前支

6、尖后支和舌支 前支向前外走行 尖后支于左上叶支气管上方层面呈小圆形低密度影 舌叶支见于前支下方层面向前外方走行 正常胸部CT解剖 气管 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见于左舌叶支气管层面 其近端内侧壁直接邻肺 后外侧为左下肺动脉 内侧有降主动脉 形成左侧支气管后隐窝 该层面或稍下方可见背段支气管向后走行 下方层面可见各基底分支发出 常规CT只能显示2 3个基底支断面 正常胸部CT解剖 正常胸部CT解剖 肺小叶肺小叶由小叶间隔 小叶核 主要是小叶动脉和细支气管 和小叶实质组成 包括几个至十几个腺泡 腺泡有终末细支气管分布 每个腺泡还会有若干呼吸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和肺泡 HRCT不能显示腺泡 常规CT难

7、以显示肺小叶完整的结构 HRCT能显示肺小叶呈不规则多边形 边长1 2 5cm 周边者呈角锥状 基底靠胸膜 尖端向肺门 胸膜下的正常小叶间隔厚度为0 1mm 正常胸部CT解剖 肺野即含气的肺组织 在X胸片或CT上的透光区域 肺血管管径与伴行支气管管径近似 前者多呈点状 小圆形或条状致密影 后者呈环状 轨道状或锥状中心低密度影 正常支气管壁厚约相当于其管径1 6 1 10 当支气管 血管边缘不规则 提示支气管 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增厚可能 肺野划分示意图 正常胸部CT解剖 肺野叶间裂 在CT象上呈无血管区 斜裂显示为线状致密或带状无血管区 右侧水平裂呈向外横行或弧形的无血管区 肺叶与肺段的划分 主要

8、依据叶间裂和支气管的走向 肺血容积坠积效应 重力作用致近床面部位密度增高 水平裂与斜裂 正常胸部CT解剖 胸膜与横膈常规CT不能显示正常胸膜 HRCT可显示 壁侧及纵隔侧胸膜 HRCT正常人图象上 两相邻肋骨段间的肺与胸壁交界处可见一条肋间线 厚约1 2mm 该线由脏 壁层胸膜 胸内筋膜和最内肋间肌组成 后者为其中最厚的 肋骨面和椎体旁无肋间肌 故在肋骨面见到线状影 常提示胸膜增厚或积液存在 正常胸部CT解剖 胸膜与横膈叶间胸膜 斜裂由后上斜向前下 其上端起于4 5胸椎平面 相当于气管隆突上方水平 左侧比右侧略高 常规CT显示为无血管带 仅10 20 斜裂呈线状影 HRCT显示多呈线状或带状影

9、 相当于中间支气管平面 有一少血管区为水平裂 该裂走向水平 亦可向前下斜行或波浪状等 正常胸部CT解剖 横膈呈圆顶状 前高后低 横膈前部附着剑突与双侧肋骨处 CT表现呈波浪状或双侧不连续线影或为宽肌肉带 膈肌的后下部称膈脚 右侧膈脚一般起源1 3腰椎 左侧起源1 2腰椎 它与脊柱前纵韧带相连续 并与弓形韧带结合 后者附着腰大肌 腰方肌和胸膜筋膜增厚部分 正常胸部CT解剖 横膈CT图象膈脚与弓形韧带无明确分界 表现为椎体前外侧弧形软组织影 呈圆形 厚度一致 也可有局部增厚 横膈有多个裂孔 主要有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和下腔静脉孔 主动脉裂孔位于第12胸椎水平 食管裂孔位于第10胸椎平面 此二裂孔C

10、T均可显示 下腔静脉孔CT不能显示 正常胸部CT解剖 纵隔在颈根部层面为 八个血管层 包括两对动脉 左右颈总和锁骨下动脉 和两对静脉 左右颈内和锁骨下静脉 正常胸部CT解剖 胸廓入口层面胸廓入口前为胸骨上结节 后为第一胸椎 由于双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合成头臂静脉 故成为 六个血管层 在气管两侧共三对血管 从前向后依次为头臂静脉 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前者位于气管前外方 中者最近气管 后者位于气管后外侧 食管位于气管后方 六血管层面 正常胸部CT解剖 上纵隔由于右颈总动脉与右锁骨下动脉起自无名动脉 故变为 五个血管层 其中无名动脉 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分别位于气管前方 稍右 左前方及左侧

11、右头臂静脉位于气管右前方 即右胸锁关节后方 左头臂静脉横行于无名动脉前方 汇合右头臂静脉形成上腔静脉 五血管层面 正常胸部CT解剖 主动脉弓层面主动脉弓从气管前方 向左后方斜行 其后部位于气管左后方 食管在气管左后及主动脉弓后部内侧 上腔静脉位于气管右前 主动脉弓前部右侧 其横径相当升主动脉横径的一半 主动脉弓层面 正常胸部CT解剖 主动脉弓下方层面见升主动脉位于气管前方 降主动脉位于食管左后方脊柱旁 正常升主动脉横径约3 4cm 为降主动脉的1 5倍 上腔静脉位于升主动脉右侧稍后方 升 降主动脉之间及主动脉弓与左肺动脉之间为主肺动脉窗 内侧是气管 外侧为左肺 窗长1 3cm 主动脉弓下方层面

12、 正常胸部CT解剖 中纵隔主肺动脉窗层面下方 气管分叉水平 左肺动脉位于升主动脉左后方向后方走行 跨过左主支气管入左肺门 下一层面有主肺动脉和右肺动脉出现 主肺动脉断面位于升主动脉左侧 右肺动脉经升主动脉后 穿过上腔静脉和中间支气管 或右主支气管 之间达右肺门 左上肺静脉位于左主支气管前方 由外向内下入左房上部 右上肺静脉低于前者 位于上腔静脉右后 右中叶支管开口前方和右肺动脉下方向内下入左房 左肺动脉层面 2020 5 11 41 可编辑 右肺动脉层面 正常胸部CT解剖 下纵隔左心房平面 左房前方为升主动脉根部 其左前及右侧分别为右室流出道及下肺静脉 右心耳 左房后方为降主动脉 奇静脉及食管

13、 下肺静脉引入其后外侧 心室平面 增强CT像见室间隔从右后斜向左前 前方呈一线切迹为室间沟 内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室间隔两侧为左右心室 冠状静脉窦位于右室后方和下腔静脉内侧 左心房层面 左心房层面 右心房层面 心室层面 正常胸部CT解剖 后纵隔胸椎右前方为奇静脉上行 左侧为半奇静脉 居降主动脉后方 于胸椎8 9平面两者汇合 上行至右上叶支气管平面向外向前跨越右主支气管入上腔静脉 称奇静脉弓 CT像见右主支气管外侧有弓形影 直径约6 7mm 下肺韧带为纵隔壁层胸膜包绕肺门处支气管 血管后 在肺门下方向下 后延伸悬于下肺静脉上构成 将下肺叶固定于纵隔 CT可显示在心脏平面起于后纵隔两旁外延的条影或

14、鸟嘴状影 右侧下肺韧带邻近下腔静脉 左侧靠近食管 下肺韧带 正常胸部CT解剖 纵隔间隙纵隔大血管 气管 心脏 胸膜及骨结构之间存在许多间隙 主要有 胸骨后间隙血管前间隙气管前间隙主肺动脉窗气管后间隙隆突下间隙后纵隔间隙 正常胸部CT解剖 胸骨后间隙与血管前间隙前者紧贴胸骨 后者靠近大血管 两者无明确分界 两侧为纵隔胸膜及肺 内有脂肪 结缔组织 胸骨两侧见有两对内乳动 静脉断面 位于胸膜外 血管前间隙后方为上腔静脉 主动脉弓及分支 升主动脉及肺动脉等 间隙呈三角形 呈脂肪或软组织密度 还有头臂静脉及胸腺 在儿童胸腺占据间隙大部分 青中年时呈两叶或三角形 胸骨后间隙与血管前间隙 正常胸部CT解剖

15、主肺动脉窗常规CT仅部分人可见 边界如前所述 窗内呈不均匀低密度影 内有脂肪 淋巴结 动脉导管 或韧带 及喉返神经等 主肺动脉窗 正常胸部CT解剖 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和大血管之间 内有脂肪 为肿大淋巴结好发区 心包上隐窝紧贴升主动脉后壁 右肺动脉上方 椭圆形 呈高于脂肪的低密度 该隐窝扩张是心包积液的重要征象之一 气管前间隙 正常胸部CT解剖 隆突下间隙上界隆突 左右为主支气管 前为右肺动脉及左上肺静脉 后为胸椎 下为左房 间隙后方有食管 奇静脉 间隙内有脂肪及小淋巴结 隆突下间隙 正常胸部CT解剖 气管后间隙和后纵隔间隙气管分叉平面 上方为气管后间隙 下方为后纵隔间隙 间隙内主要有食管 奇静

16、脉 脂肪及结缔组织 后纵隔间隙 正常胸部CT解剖 膈肌脚后间隙位于后纵隔下方 周围为两侧膈肌脚 降主动脉和胸推 降主动脉右侧为奇静脉和胸导管 左侧为半奇静脉 间隙内呈脂肪密度 膈肌脚后间隙 正常胸部CT解剖 纵隔线前联合线位于主动脉或心脏前方 由左右肺的前内部分及壁 脏层胸膜汇合而成 前纵隔肿块或淋巴结肿大可使之增厚或消失 后联合线位于主动脉弓上 两肺于脊柱与食管间汇合而成 右气管旁线为右肺包绕气管右壁后1 2 2 3部分 正常厚 4mm 病变可使之增厚 前联合线与后联合线 正常胸部CT解剖 奇静脉食管隐窝 奇食窝 为隆突下区右上肺内侧伸入中间段支气管后方 达食管 奇静脉右侧形成 正常人该隐窝内凹或平直 如有淋巴结肿大或肿块存在时 则显示外凸 奇静脉食管隐窝 奇食窝 正常胸部CT解剖 肺门CT肺门三大结构 支气管 肺动脉及肺静脉 支气管分布比较恒定 肺动脉多与相应支气管伴随 而肺静脉多不与二者伴随 在段间行走且变异较大 在上肺门 左尖后段支气管平面至右中间段支气管平面 多数肺段动脉及静脉分别位于相应支气管的内侧 或前内侧 和外侧 或后外侧 下肺门则排列不同 多数肺段动脉及静脉分别居相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