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一数 3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1942962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一数 3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一数 3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一数 3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一数 3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一数 3教案 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一数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1师生相互介绍。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数一数1激发观察兴趣。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知道,学校。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

3、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生3:这里有一面国旗。生4:这里有小朋友在踢球,有小朋友在跳绳此处,先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然后按要求去观察,去数数。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数数活动之中。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老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2数图中的数量。教师说明: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4、。通过画面“美丽的校园”,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言语表达能力。a.数出数量是1的。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生1:一面国旗。生2:一座楼房。生3:一位老师。生4:一个玩双杠的同学。师:(表扬)同学们说得好。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生:用1表示。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b.数出数量是2的。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生1:有2个同学在跳绳。生2:有2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生3:有2个同学在看书。生4:有2个同学正进校门。师:(表扬)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有2个同学在跳绳锻炼身体;有2个同学很懂礼貌,在向老师

5、问好;有2个同学在看书,讨论问题。那么,2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敬礼、2个同学看书等等,可以用几表示?生:用2表示。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c.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教学方法同a、b。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事物时,可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如果回答是“数出来的”,可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的对不对。师:(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做事要认真仔细,养成好习惯。接下来,我们看哪位同学数得好?d.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让学生再对照教科书看一看每个集合圈里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辨认(顺次认、打乱认)。3数数身边的实物。通过数身边实物的个数,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a.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b.门、窗、灯、电视、空调、玻璃。c.第一排同学的人数,第一行同学的人数。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数,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好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一些实物的数量。大家数得都很认真,数得很准确。放学后,你们可再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