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医疗药品管理)中药鉴定学笔记章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1940319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25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医疗药品管理)中药鉴定学笔记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20年(医疗药品管理)中药鉴定学笔记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20年(医疗药品管理)中药鉴定学笔记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20年(医疗药品管理)中药鉴定学笔记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20年(医疗药品管理)中药鉴定学笔记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医疗药品管理)中药鉴定学笔记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医疗药品管理)中药鉴定学笔记章(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药品管理)中药鉴定学笔记章中药鉴定学笔记2010年9月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1定义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2研究方法和内容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3中药的定义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二、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

2、产造成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一药多基源情况较为普遍。解决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真伪优劣的含义:“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他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品,是指不符合国家

3、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以它种药材伪充此种药材;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源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以假充真,或掺伪牟利;地区习用药材流出本地区外,造成混乱;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栽培;产地;采收加工;贮藏;运输;非药用部位超标;个别药材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缺乏内在质量控制指标。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标准的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要求:中药的来源要正确,处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或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

4、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矿物药资源,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我国现有中药资源达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占87;动物药1581种,。占12;矿物药80种,不足1。野生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80,约占采购量的60;种植与养殖的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20,约占采购量的40。中药资源保护条例: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4年);第二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7年);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1987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方

5、法: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一、古代中药鉴定知识与本草1神农本草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著者不明,约在西汉时期。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2本草经集注是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基础编成,载药730种。全书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

6、名未用七类,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本书对药物的产地、采收、形态、鉴别等有所论述,有的还记载了火烧试验、对光照视的鉴别方法。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苏敬、李等人集体编撰,由官府颁行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载药850种,其中新增药物114种。附有图经7卷,药图25卷。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下了基础。4证类本草是宋代最值得重视的本草,是北宋后期唐慎微将嘉佑补注本草和图经本草校订增补,编成本草、图经合一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新增药500余种。该书总结了宋代以前药物鉴定的知识,是我国现存

7、最早的完整本草。5本草纲目是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李时珍参阅了经史百家著作和历代本草800多种,经历27年,编写成52卷,约200万宇,载药1892种。其中新增药物374种,附方有11096余条。这部著作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本书以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每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名称统,结构严谨,为自然分类的先驱。17世纪初传到国外,被译成多国文字。6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编撰,此书是为了拾遗补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作,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716种。7其它五十二病方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医学方书,载有247种药物;图经本草首创版印墨线药图,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晶

8、珠本草是历代收集藏药最多的典籍;植物名实图考是植物学方面科学价值较高的名著。二、现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1专著20世纪初,国外生药学传入我国。1934年赵橘黄、徐伯鋆编著了我国第一本生药学上编,1937年叶三多编著生药学下编。该书引进了现代鉴定中药的理论和方法,对中药鉴定学科的建立起到了先导作用。2中药鉴定研究方法和新技术本草考证:已成为中药品种整理、新药研制、国家药品标准制定等必不可少的内容。基原鉴定:随机扩增多态技术(RAPD);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及PCR鉴别技术;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性状鉴定:是鉴定中药的传统方法。显微鉴定: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计算机检索。理化鉴定:色谱与光谱

9、技术;色谱与光谱连用技术;计算机技术;差热分析技术;X-射线分析技术;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法;免疫技术;中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第三章中药的产地、采收与产地加工一、产地与中药质量的关系药材质量的优劣除与药材的品种、种质密切相关外,与其产地关系也很密切。许多常用中药材产地广布,其地势、土壤、气候(气温、光照、降雨)、水质、生态环境各异,造成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质量上的差异。二、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或称“地道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品种、质量的优良性。我国现在比较公认的道地药材约有200多种,道地药材区14个:1 川药

10、:主要指产于四川、重庆的道地药材,如黄连、附子、麦冬、丹参、干姜、郁金、姜黄、半夏、天麻、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银耳、麝香等。2 广药:主要指产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的道地药材,如砂仁、穿心莲、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海龙、海马、珍珠、地龙等。3 云药:主要指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儿茶等。4 贵药:主要指产于贵州的道地药材,如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5 怀药:主要指产于河南的道地药材,如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天花粉、栝

11、楼、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等。6 浙药:主要指产于浙江的道地药材,如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莪术、栀子、乌梅、乌梢蛇等。7 关药:主要指产于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道地药材,如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鹿茸、鹿角、蛤蟆油等。8 秦药:主要指产于陕西及周围地区的道地药材,如大黄、当归、秦艽、羌活、银柴胡、枸杞子、南五味子、党参、槐米、槐角、茵陈、秦皮、猪苓等。9 淮药:主要指产于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鄂、皖、苏)的道地药材,如半夏、葛根、苍术、射干、续断、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天南星、牡丹皮、

12、木瓜、银杏、艾叶、薄荷、龟板、鳖甲、蟾酥、斑蝥、蜈蚣、蕲蛇、珍珠、石膏等。10 北药:主要指产于河北、山东、山西以及陕西北部的道地药材,如党参、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连翘、酸枣仁、桃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等。11 南药:主要指产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的道地药材,如威灵仙、泽泻、蛇床子、枳实、枳壳、莲子、紫苏、香薷、僵蚕、雄黄等。12 蒙药:主要指产于内蒙古的道地药材,也包括蒙医所使用的药物,如锁阳、黄芪、甘草、麻黄、赤芍、肉苁蓉、淫羊藿、郁李仁、苦杏仁、蒺藜、冬葵果等。13 藏药:主要指产于青藏高原的道地

13、药材,也包括藏医所使用的药物,如甘松、胡黄连、雪莲花、余甘子、毛诃子、冬虫夏草、麝香、熊胆、硼砂等。14 维药:主要指产于新疆维吾尔地区的道地药材,也包括维医所使用的药物,如雪莲花、伊贝母、阿魏、紫草、甘草、锁阳、肉苁蓉、孜然、罗布麻等。东三宝:人参、鹿茸、五味子四大怀药(河南怀庆-泌阳县):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四大南药:砂仁、益智仁、巴戟天、槟榔浙八味:浙贝母、杭菊花、杭麦冬、白芍、白术、玄参、延胡索(玄胡)、温郁金十大广药:巴戟天、广地龙、高良姜、化桔红、金钱白花蛇、春砂仁、广佛手、广陈皮、沉香、广藿香。四大南药:巴戟、砂仁、槟榔、益智三、采收与中药质量、产量的关系药材质量的好坏

14、与其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密切相关,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除取决于药用植物种类、药用部位、产地、生产技术外,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四、中药的适宜采收期确定药材适宜的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位的单位面积产量变化结合起来考虑,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确定适宜的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2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者,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是其最适宜采收期。3 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是其最适宜采收期。4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不一致

15、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即为适宜采收期。5 多种因素影响质量的中药材,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确定适宜采收期。五、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1植物药类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少数在秋冬两季采收,如苦楝皮;肉桂在春季和秋季各采一次;杜仲、黄柏等采用“环剥技术”。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在含苞待放时采收,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开时采收,如红花、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如菊花、番红花等;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质量。果实种子类:果实类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少数采收幼果,如枳实、青皮等;种子类药材需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全草类:多在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