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1919589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ppt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念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的依据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我国当前学制的改革现代学制的类型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教育目的 一 教育目的的概念 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 是总的教育方向 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 它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 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仅是对人才的

2、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意义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出发点 归宿三个作用 导向 激励 评价 或导向 调控 评价 2010洛阳多选 2011年郑州经开区多选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 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E示范功能2012年郑州金水真题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A教育法规B教育制度C教育艺术D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衡量教育实施效果的基本依据和标

3、准 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指导作用 12郑东多选 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E示范功能 二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三个层次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三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选择 首先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 在不同教育阶段 不同类型学校 不同专业的 具体化 其次 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 不能脱离教育目的 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 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 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 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普遍与特殊 一般与个别 教育目的是最高

4、第一 层次的 是培养人才的总的要求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 在不同层次 不同类型学校 不同专业的 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最低 第三 层次的 具体 微观到课程 课堂 活动 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的关系 具体与抽象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 A 国家的教育目的B 学生的学习目标C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 社会的价值取向E 教师的教学目标答案 ACE判断 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彼此相关 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四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三个依据 社会 人 理论社会 政治 经济 文化人 受教育者的特点理论 教育理想 教育学说 马克

5、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单选 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到哪些客观条件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 制定者的哲学观念 理想人格 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答案 ABCDE 五 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一 个人本位论根据人的本性 潜能 需要 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 孟子 卢梭 福禄倍尔 裴斯泰洛齐 马斯洛 萨特 二 社会本位论根据社会 国家的要求 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代表人物 荀子 柏拉图 赫尔巴特 涂尔干 孔德 学记 三 教育无目的主要是杜威的观点 企图

6、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 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古之王者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体现了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 体现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 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 这属于 杜威认为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 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这属于 A 教育无目的论B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 神学教育目的论D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以下属于 社会本位 论代表人物的是 A 赫尔巴特B 卢梭C 洛克D 裴斯泰洛齐 B C A B A 凯兴斯泰纳认为 国家的一切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 便是造就绝对服从国家利益的公民 这属于 本位论 下列属于社会本位目的论的观点有 A 君子欲化民成俗

7、其必由学乎B 古之王者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C 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D 为人在世 可贵者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各种力量 使人尽其才 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下列不属于个体本位教育目的教育家是 A 卢梭B 杜威C 福禄倍尔D 裴斯泰洛齐 社会 AB B 六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 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第一个教育方针 1957年毛泽东提出1982年 宪法 中明确了教育方针1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 的 四有两热爱两精神 1993年的两个必须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95年 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

8、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 智 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的新教育方针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德 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简答 2010年管城 二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 素质教育的概念 填空 选择 2 素质教育的内涵 简答 2012年许昌襄城真题 全体 全面 个性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核心 应试教育是选择适合于考试的学生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时代

9、特征是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 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摘自朱永新 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德育 首位 方向智育 核心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 基本组织形式 上课 具有系统性 全面发展 与 个性发展 并不矛盾 全面发展 不等于平均发展教育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 A 德育B 智育C 体育D 美育E 劳动技术教育答案 B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 学校体育更具 A 随

10、意性B 娱乐性C 自觉性D 系统性答案 D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答案 体育课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 的新一代人才 这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答案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下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是 培养学生在A 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B 教学过程中 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C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D 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E 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ABCE 教育者通过创设一定情境以提升学生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属于 A 德育B 智育C 体育D 美育E 劳动技术教育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B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C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 对美学的学习培养学生正

11、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的教育属于 A 德育B 智育C 体育D 美育E 劳动技术教育 C A B 美育又可以称为 A 艺术教育B 情感教育C 审美教育D 美学教育使学生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掌握卫生保健习惯的教育属于 A 德育B 智育C 体育D 美育E 劳动技术教育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A 新课改的实施B 素质教育运动C 教育的国际化D 教育改革的推行 C C B 3 素质教育的意义 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 提高综合国力 克服应试教育弊端 深化教育改革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4 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建立保障机制 建立运行机制 5 实施素质

12、教育的误区 判断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 尖子生 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要学 什么都学好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 减负 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帮助者和服务者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 多上文体课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 全面发展就是全方位 全方面的发展 素质教育就是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帮助者和服务者 素质教育就是要取消考试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快乐学习 不要学生刻苦学习 多开展课外活动 文体活动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 什么都学好 四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危害 注重少数学生发展 忽视全

13、体学生发展注重学生个别方面发展 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012二七区论述 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应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教育目的小结 一个概念层次 三 作用 三 依据 三 社会 人 理论 马克思 基本精神 三 素质教育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二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的依据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当前我国学制的改革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教育制度 一 教育制度的概念 名词解释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 要求 入学条件 企业年限以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名词解释 学制是教育制度的

14、核心 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A学校B少年宫C教育考试制度D教材答案 D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是 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壬戌学制D癸卯学制答案 B 二 建立学制的依据 多选 1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 人口发展状况5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三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重点 填空选择判断 一 旧中国学制的沿革1902年壬寅学制 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但未实行 1903年癸卯学制 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明显反映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思想 1912年辛亥革命后 南京临时政府颁

15、布的 壬子癸丑学制 第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学制 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 1922年壬戌学制 又称六三三制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 第一次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建国前使用最长的学制 试以近代三个学制为线索论证我国近代教育的形成历程 1 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2 我国首次颁布并实行的学制是 3 反映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学制是 4 反映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需求的学制是 5 1922年颁布的新学制指的是 6 下列沿袭了日本学制的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E1951年学制我国现在实行的六三三制是以日本掌握为蓝本的 A B B C

16、D ABC 二 新中国的学制沿革1958年三结合 统一与多样 普及与提高 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 1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1993年颁布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提出了 两基 两全 两重 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第一次明确提出 终身教育 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 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及类型层次结构 幼儿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类别结构 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 特殊教育 选择 我国现行学制从形态上看 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判断 四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中长期规划 重点 进入21世纪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根本要求强大动力教育政策核心任务 两基本 一进入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012郑东填空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发展任务 七个方面 到2020年 我国教育事业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