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四.ppt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915919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四.ppt(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导语 1 近现代社会的剧变是促使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阶段特点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 中西合璧 不土不洋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最突出特点 20世纪50年代后 新中国成立后 面貌焕然一新 但受到政治生活的明显影响 20世纪80年代后 改革开放后 变化迅速 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加 3 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清布旗袍 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基本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 服饰的变

2、化 饮食结构的变化 住宅的变化 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婚姻风俗的变化 丧葬礼俗的变化 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 体会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 学会用唯物史观看问题 发展要求 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二 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的变化 婚姻风俗 丧葬礼俗 其它 服饰 饮食 住宅 1变革原因 2变革表现 三 变迁的原因 变迁的背景 第一次变化 第二次变化 第三次变化 第四次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 经济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在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

3、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商品及思想涌入 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 在1912年 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了 一 物质生活的变迁 1 服饰的变化 1 鸦片战争后 新中国成立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旗袍等 进步 特征 中式与西式 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2 新中国成立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列宁装 干部服 绿军装等 政治色彩 单调 特征 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3 改革开放后 时装 开放 特征 与世界接轨 新颖多彩由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 从封闭走向开放 变化的趋势

4、 由拘谨 保守 呆板 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 适体 方便 平民化转变 2 并行与世的中西餐 四大菜系 中西餐并行 1 中餐 四大菜系 鲁菜 粤菜 川菜 淮扬菜 2 西餐 传入时间 19世纪40年代 鸦片战争以后 原因 西方人来华 西餐用的原料进入 出现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 3 中西餐的区别 烹饪方式 食品种类 就餐环境 礼节要求 4 影响 对中国的传统食俗 3 居住建筑的演进 1 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 四合院 2 中西合璧 3 全欧式住宅 二 习俗风尚的变革1 变革的原因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2 变革表现 1 婚姻风俗的变迁A 古代社会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B 近代 婚姻自主 礼

5、俗仿效西方C 新中国成立后 恋爱自由 婚姻自主 2 丧葬礼俗变迁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城市 新式葬礼 殡仪馆 公墓农村 传统葬礼B 新中国成立后 火葬 3 其他风俗变迁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神权 反迷信公历点头鞠躬 握手思想观念 三 特征 1 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 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向近代化 现代化的趋进 2 呈现出中西合璧的趋势 外因 四 原因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内因 鸦片战争后 西方国家的侵略 西方的思想文化 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 提

6、高社会生产力 政治变革 经济发展 1840年后 向西方学习 的思潮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思想解放 西学东渐 世纪金榜 P86 随堂练习 1 文化大革命时期 被称为 干部服 的是下列哪种服饰A 西装B 列宁装C 制服装D 中山装2 四合院 一般是哪一地区的典型民居A 上海地区B 北方地区C 西部地区D 两广地区 D B 09安徽文综 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 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B 2009年广东历史 下列歌谣中 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 结婚证书当堂读 请个前辈来证婚B 文明洋伞小包裹 长统洋袜短脚裤C 辫线斜拖三尺短 之乎者也说荒唐D 改良

7、的头 改良的花 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C 三 居室建筑的变化 四合院 传统建筑 北方 中西合璧 别墅 新式住宅 上海滩老洋房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第二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轮船 铁路 汽车 飞机等 了解电报 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 认识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体会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 交通工具更新 表现 特点 原因 影响 二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邮政通信 电报 电话的发展 一 交通工具的更新 1 发展历程 1 传统工具 轿子 马车

8、 2 近代交通发展 A 人力交通工具 洋车 三轮车 自行车B 机械交通工具 电车 汽车 火车 轮船 飞机 3 新中国现代交通事业 快速发展 多层次性 2 特点 1 由人力 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 2 各地发展不平衡 3 各层次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人力 轿子 马车 人力车 城镇中重要交通工具 自行车 机械牵引 电车 1906年 天津出现了有轨电车 公共汽车 上海 1924 北京 1935 轮船 1865年中国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轮船 火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快速发展时期 飞机 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 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 畜力牵引 3 原因 1 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 列强的侵略 商品

9、输出 资本输出 3 洋务运动和收回利权运动 4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5 政府的大力提倡 6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进步性 促进近代化进程 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局限性 便利侵略 交通问题 能源问题 污染问题 4 影响 1 2009年上海 随着汽车 火车 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乘客不分男女座 可怜坐下挤非常 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 这反映了A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 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 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2 08宁夏 据记载 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 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

10、自己前面开车 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A 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 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 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 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二 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 邮政 驿站 民信局 落后 发展 1949年邮电部成立 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 电报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自办有线电报 1906年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一定发展 1932年底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开端 发展 电话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20世纪80年代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2003年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 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 邮路进一步扩展 邮

11、电部成立 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 互联网的发展 发送电子邮件 一 发展概况 二 交通工具 邮电通信发展的原因 以整个中国的发展为前提 具体的有6点 三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加强联系 加快了人民的生活节奏 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生活质量 加快了信息的传递 推动经济文化交流提高效率 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积极影响负面影响 交通问题 能源问题 污染问题 生活区域的扩大 讨论 中国近代以来交通 通讯工具的进步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抢答题 经济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生活 生产方式的变化 思想 观念的变化 负面影响 信息的传播 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基本要求

12、 了解报刊 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了解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 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 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 发展要求 了解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 大众报业的发展 二 广播影视的普及 三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一 大众报业的发展1 中国是世界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 2 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 P80 1 进入19世纪 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 社会呼唤着 2 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3 近代报业的兴起和发展 A 传教士办报B 国人办报的开始 19世纪70年代起C 国人办报的高潮 维

13、新运动中 4 通俗性报刊的活跃 通俗易懂 知趣结合 专门分工 申报 是旧中国历史最长 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原全称 申江新报 它从1872年4月30日刊 直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 前后办了77年 共出版25600号 维新运动中 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 二 广播影视的普及 1 近代广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A 洋人创办的第一批广播电台B 政府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C 中国第一座私人广播电台D 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 2 影视事业的发展 A 电影的发展历程B 国产电影的发展C 电视的普及D 立体的传播网络 是20世纪科技发展中 最引人注目的成果1946年 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 电子计算机 必

14、3P148 经历了电子管 晶体管 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 电子计算机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能部分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 被称 人工智能 2 互联网技术 神奇的第四媒介 三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 互联网兴起的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 2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1993年 2003年世界第二位 3 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正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 深度和广度 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A 给世界带来巨变 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 互联网的建成 使信息高速地流动 被称之为 信息高速公路 B 网络得到广泛应用 文教事业的发展 政府职

15、能部门的网络化 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C 改变人们的工作 学习 生活 交往方式 催生经济生活新观念 新模式 1 了解中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2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受西方影响明显 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 中西合璧 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发展不均衡 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 又有东西文化碰撞 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社会习俗变迁的实质 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3 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1 列强的侵略 西方生活方式和习俗 文化影响 的传入和影响 根本原因在于近代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2 进步人士的鼓吹与提倡 3 政治因素 政治变革 政府的政策 党和政府把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重心 4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 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 5 思想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