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医学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1901646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钩虫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钩虫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钩虫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钩虫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钩虫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钩虫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钩虫医学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钩虫 hookworm 寄生人体钩虫主要有两种即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duodenale 简称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americanus 简称美洲钩虫 另外偶可寄生人体的还有锡兰钩口线虫和犬钩口线虫 巴西钩口线虫的幼虫虽可侵入人体 但不能发育为成虫 可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 因皮症呈匍形线状 故称匍形疹 另外还有马来钩口线虫 牛仰口线虫 羊仰口线虫和狭头钩刺线虫也可寄生于人体 2 一 形态 成虫 体长1cm 圆柱形 肉红色 死后灰白色 雄虫末端膨大成交合伞 雌虫尾部末端圆锥形 十二指肠钩虫头部和尾部均向背部弯曲呈 C 形 美洲钩虫头部向背部弯曲 尾部向腹部

2、弯曲成 S 形 3 板齿 两种钩虫口囊 钩齿 十二指肠钩虫 口囊腹侧缘有两对钩齿 美洲钩虫 口囊腹侧缘有1对半月形板齿 4 两种钩虫交合伞 美洲钩虫交合伞 背辐肋 交合刺 5 寄生人体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 6 2 幼虫 分杆状蚴和丝状蚴 通称钩蚴 为自由生活期幼虫 7 3 虫卵 两种钩虫卵形态相似 不易区别 均呈椭圆形 卵壳簿 无色透明 从粪便中刚排出时 卵内细胞数一般2 4个 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的空隙 如便秘患者或粪便放置过久 卵内细胞可不断分裂成多细胞期 8 9 成虫 虫卵 随粪便排出 在适宜条件的土壤中发育 约1 2天 杆状蚴 两期 丝状蚴 以土壤中细菌及有机物为食 5 6天后口腔封闭

3、 经皮肤入人体 随血循环到肺泡 移行到小肠 土壤 交配 钩虫生活史 在小肠内经第3 4次蜕皮 自由生活 感染期蚴虫 小肠 二 生活史 自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至在人体发育为成虫产卵一般约需5 7周 成虫在人体寿命 3年左右 经第1 2次蜕皮 10 生活史要点 属直接发育型 不需要中间宿主 发育过程 虫卵 第一期杆状蚴 第二期杆状蚴 丝状蚴 成虫 虫卵在外界土壤中发育所需要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 湿度 隐蔽 含氧充足 疏松的土壤 感染期 丝状蚴或称感染期蚴虫 11 丝状蚴 经皮肤 血液循环 肺泡 气管 咽 小肠 经口 口腔 食管的粘膜 同上述途径 小肠 食管 胃 小肠 经胎盘 母体内钩蚴可通过胎盘感染胎

4、儿 感染方式 母乳感染 有报道在母乳中查见活的美洲钩蚴 生食转续宿主肉 动物实验提示 猪 犬等动物可作为钩虫的转续宿主 人若生食这些动物肉类也有感染的可能 12 丝状蚴活动特点 生活在1 6cm深的土壤表层 有聚集性 向温性 向湿性和向上性 幼虫可借助覆盖体表水膜的表面张力 沿植物茎或草枝向上爬行最高可达22cm左右 侵入人体方式 当接触人体皮肤后 受体温刺激 其活动力显著增强 依靠机械性的穿刺运动及酶的化学作用 经毛囊 汗腺开口或皮肤破损处主动侵入人体 时间约需30分钟至1小时 迁延移性 persistingmigrans 研究发现十二指肠钩虫 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前 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 斩停

5、发育最长可达253天 当受到某些因素刺激后 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为成虫 13 三 致病 致病作用相似 成虫 幼虫对人体均可造成损害 但十二指肠钩虫比美洲钩虫危害大 十二指肠钩虫 引起皮炎多见 成虫导致的贫血较严重 是婴幼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 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 与感染的虫数 机体的健康状况 营养条件及免疫力有密切关系 有些人感染钩虫后 虽粪检虫卵阳性 但无临床症状 称为钩虫感染 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称钩虫病 14 1 幼虫致病 钩虫性皮炎 俗称 粪毒 或 地痒疹 部位 在钩蚴侵入处皮肤 多见于手指 足趾间薄嫩处 因赤手赤足下地与泥土接触 丝状蚴钻入皮肤后数分钟至 小时后 局部皮肤即有

6、针刺 奇痒和烧灼感 进而出现小出血点 丘疹或小庖疹 1 2日内成为水泡 搔破后有浅黄色液体流出 最后结痂 脱皮自愈 若有继发感染 水泡可转为脓疱 病程2 3周 亦可长达1 2月 15 呼吸道症状 感染后3 5日 幼虫移行到肺 穿过肺微血管进入肺泡时 可引起局部出血及炎性病变 患者可出现咳嗽 喉痒 声音嘶哑等 重者有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 痰内带血丝 甚至大咯血 症状的轻重与同一时期进入肺泡幼虫的数量有关 临床极易误诊 18岁男性农民因急性钩蚴感染 反复大量咳血达800ml 据31例钩蚴感染误诊分析 误诊为肺炎11例 急性支气管炎6例 支气管哮喘5例 肺结核和出血性支气管炎各3例 慢性支气管炎2例

7、上呼吸道感染1例 16 成虫致病 贫血 主要原因 吸血 失血 虫体自身吸血 而吸进的血液又迅速排出 钩虫在吸血时 头腺同时不断分泌抗凝素妨碍伤口凝血 致使咬附部位的伤口不断渗血 其吸血量与渗血量大致相当 钩虫有更换咬附部位的习性 使伤口数量增加 原伤口在凝血前仍继续少量渗血 新伤口又在不断形成 17 另外虫体活动也可造成组织和血管的损伤 导致血液流失 以及因肠粘膜损伤 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又加重贫血 长期慢性失血 体内的铁和蛋白质不断消耗而出现贫血 贫血性质 由于缺铁 血红蛋白合成速度比红细胞新生速度慢 使红细胞体积变小 颜色变浅 故呈低色素 小细胞型贫血 临床表现 病人皮肤蜡黄 粘膜苍白 眩

8、晕 乏力 劳动力减弱 严重者心慌 气短 面部及下肢浮肿等贫血性心脏病的表现 女性患者可出现停经 流产等 18 19 消化道症状 成虫咬附肠粘膜 可造成散在性出血点及小溃疡 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 如腹部不适 恶心 呕吐 腹泻等 腹泻粪便呈粘液样或水样 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急 慢性肠炎 如果病变深入粘膜下层或肌层时 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偶而大出血 以黑便 柏油样便 血便 和血水便为多见 出血时间长 贫血严重 国内报道较多常被误诊为消化道溃疡 痢疾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胃癌和胆石症等 例1 一农民因消化道出血 输血10400ml 经3次驱虫14907条后自愈 20 例2 一男士因消化道大出血住院 因误

9、诊进行胃大部切除 后又剖腹探察1次 先后输血6800ml 最后诊断为钩虫病经驱虫自愈 例 一女患者 因黑便住院 因误诊骨穿 次 外科剖腹 次 输血25850ml 后查到钩虫卵 驱虫 次 获虫2830条 自愈 21 异嗜症 allotriophagy 个别患者还喜食常人难以接受的食物如生米 生豆 泥土 瓦片 煤渣 茶叶 碎纸 破布等 这些异常嗜好 被称为 异嗜症 其原因不明 似与缺铁有关 给患者补充铁剂后 症状可自行消失 22 婴儿钩虫病 最常见的症状为解柏油样黑便 腹泻 食欲减退 体征以皮肤粘膜苍白 心尖部有明显的收缩期杂音 肝大为多见 婴儿钩虫病有以下特征 贫血严重 80 病例红细胞计数在2

10、00万 mm3以下 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并发症多 可高达30 40 以支气管炎 消化不良 肠出血为多见 预后差 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死亡率高 可高达3 6 6 0 严重贫血及急性肠出血是造成死亡主要原因 23 5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感染早期或急性病人 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常达15 以上 最高可达86 随着病程延长和病情加重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有下降的趋势 24 四 实验诊断 粪便检出钩虫卵或孵化出钩蚴是确诊的依据 饱和盐水漂浮法 钩蚴培养法 可确诊病人又可鉴定虫种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可用于各种蠕虫卵计数 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疗效考核 通过计数虫卵来推算体内寄生的成虫数量 直接涂片法 方

11、法简便 易漏诊 感染早期患者出现咳嗽 哮喘等症状时 也可从痰液中找钩蚴进行早期诊断 免疫诊断因特异性低很少用 25 五 流行 是重要人兽共患病之一 世界分布极为广泛 我国淮河及黄河一线以南地区为主要流行区 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 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 但大多数地区属混合感染 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 其流行与自然环境 种植农作物类型 生产方式及生活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不同地区感染率差异较大 各地的感染季节有所不同 一般在雨后初晴或久晴初雨后种植旱地作物时易受感染 矿井中环境特殊 适宜于虫卵及钩蚴的发育 所以矿工的平均感染率较高 26 婴儿钩虫病感染途径 婴幼儿钩虫病 症状出现较成人早且病

12、情重 母亲在田间劳动 将婴儿放在染有钩蚴的土壤上或将尿布晾在被钩蚴污染的地面上 且未晾干使用 北方农村用穿 土裤子 睡沙袋等方式代替尿布 目前以上情况已较少见 经胎盘感染 母体内的钩蚴经胎盘感染胎儿 经母乳传递感染 有报道从产妇乳汁中查到美洲钩虫丝状蚴 27 六 防治 综合防治1 加强个人防护和预防感染 提倡穿鞋下地 另外手 足可涂抹1 5 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液或15 噻苯咪唑软膏也有一定预防感染作用 2 加强粪便管理及粪便无害化处理 3 治疗患者 钩蚴性皮炎的治疗 如感染钩蚴在24小时内 可以15 噻苯咪唑软膏局部涂抹或将感染部位浸入53 热水中浸泡20 30分钟 可杀灭侵入局部的幼虫 28 驱虫治疗 常用药物有甲苯咪唑 mg 次 一日两次x3天 阿苯哒唑 mg 次x3天 以上两种药物合并使用可提高疗效 如赛特斯片是两种药物合成的 治疗效果好 患者服药后排虫快 副反应少 也可用噻嘧啶 伊维菌素等 贫血严重者需服用铁剂纠正贫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