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专题03《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125周年(1895—2020)(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专题03《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125周年(1895—2020)(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3 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125周年(18952020)【热点直击】2020年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125周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遭遇日本侵略的重要战争。甲午战争失败后,中日两国签订马关条约。条约中,通过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等条款,中国继续丧失了大量主权。同时,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内容考查较多,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知识链接】一、甲午中日战争1爆发背景(1)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中的矛盾。(2)日本“大陆政策”的制定。(蓄谋已久)。(3)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2过程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丰岛海战,袭击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战争之初,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本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9月27日,黄海海战爆发,5个多小时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5舰被击沉,4舰被击伤;日本联合舰队伤5舰。10月,在鸭绿江江防之战中,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11月,日军攻占旅顺口,血洗全城,残忍的杀害无数中国民众。日军攻占旅顺后,进攻威海卫,在1895年2月1日,占领威海卫。于是,日军以海军和陆军配合攻击北洋舰队。经过激战,北洋舰队受到重创,提督丁汝
3、昌等自杀殉国。17日,北洋舰队全部覆灭。在辽东战役中,清军6万余人从辽东全线溃退。威海卫失陷后,就已经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协约内容:(1)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 赔偿日军军费白银2亿两。(3)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4)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2)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3)新的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4)外国在华
4、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列强争相划分“租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二、重要概念解读: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指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马关条约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区别:商品输出主要是指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3、 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角度表现列强侵华特征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侵略,列强掀起瓜
5、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现今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模拟检测】1(2020湖北高三)恩格斯在分析某次战争时,指出“它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早已行不通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铺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整个陈旧的社会制
6、度也都在逐渐瓦解”。这一战争A刺激国人“开眼看世界”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C加速资产阶级投身政治D促使中国两大矛盾合流【答案】C【解析】据“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可知,本次战争时间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且在此次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放寬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可知本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资产阶级投身政治,主张变法维新,故选C项;鸦片战争后刺激国人“开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使中国两大矛盾合流,排除ABD三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联系甲午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2(2020湖北
7、高三)以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在中国的外资大型工矿业企业来计算,18401894年为23家,创办时的资本总额共为7631千元。18951913年增加到136家,创办资本总额为103153千元,后者为前者的13.5倍。外资企业在华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益腐败 B晚清政府积极引进外国资本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 D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突飞猛进【答案】C【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表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的腐败,排除A;选项B不符合史实,当时清政府主要放宽了民间设厂的规定,并未大
8、量引入外资,排除;西方工业革命发展会促进外资在华增加,但是材料强调的是甲午战争后外资激增,而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在甲午战争前后并无明显变化,选项D排除。3(2019江苏栟茶高中高三月考)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改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B【解析】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救亡运动高涨
9、,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故排除ACD,选B。4(2019江苏栟茶高中高三月考)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A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C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答案】A【解析】李鸿章对签约的认识由传统华夷观下的“议和”“羁縻”,逐渐转变为了近代外交观下的“平等”“约章”,表明李鸿章作为近代中国的重要外交家,其“天朝上国”的大国中心观
10、逐渐削弱,同时逐步接受西方外交思想,在外交实践中逐渐趋向近代化。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李鸿章的行为并不是卖国,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李鸿章有无尽到外交家应尽的职责,故D项错误。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A【解
11、析】本题考查对史料的鉴别能力。中日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由此导致了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载有较大差别;B、C、D三项均不是中日双方对丰岛海战记述各异的原因。6爱国诗人丘逢甲率绅民上书清政府:“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以下符合丘逢甲践行其誓言的行动是A驾舰撞向“吉野”,不幸中鱼雷与舰同沉B率领黑旗军,在台中附近的大甲溪伏击日军C组织领导义军,在新竹、台南等地痛击日军D淞沪抗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迫使其三易主帅【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可知,反映的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
12、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战争中,丘逢甲组织领导义军,故C选项正确;A选项是黄海大战,B选项是刘永福的行动;D选项是抗日战争中的战役。点睛:本题考查台湾人民反割台战争,需要掌握丘逢甲的行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判断出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7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C为中国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的能力。材料中“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联系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瓜分中国,经济上加强资本输出,在中国修建铁路、开设工厂等,因此选C.。A B两项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故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8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称日本为
14、“蕞尔三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士绅阶层逐渐抛却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力主“远效越吴,近师普法”。据此可得出A社会心态变化取决于清朝士绅阶层心态变化B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的意识彻底觉醒C甲午中日战争使部分中国人对国情有了新认识D甲午中日战争推动清政府实行彻底的变法改革【答案】C【解析】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材料中从“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到“抛却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力主远效越吴,近师普法”,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使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向西方学习,故C项正确;A项的“取决于”和B、D项的“彻底”表述绝对,故排除。9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
15、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 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点睛:“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