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诗词鉴赏练习.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871604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诗词鉴赏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修四诗词鉴赏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修四诗词鉴赏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必修四诗词鉴赏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必修四诗词鉴赏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四诗词鉴赏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诗词鉴赏练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鉴赏练习(一)阅读望海潮东南形胜,完成练习题。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 结合词的内容,说说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在诗词中的作用。(2) 有评论家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炼。”请简要分析。(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二)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完

2、成911题。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称道,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4) 历来词评家赞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请说说其妙处。(一)(1)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

3、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2)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句式,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所以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思为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一

4、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二)(1)渲染了秋天凄凉阴冷的气氛:“寒蝉”在凄厉悲鸣;“骤雨”刚停,寒气袭来;悲冷弥漫。“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准确地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它反映了恋人分别时的凄凉心情,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基调。(2)“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3)“今宵酒醒何处?杨

5、柳岸,晓风残月。”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历来为人称道,成为名句。(4)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三)阅读醉花阴,回答67题。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6、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6醉花阴是表达怀人的情思的,试分析词中景物、节令描写所蕴涵的情感。 答:_答案上片写秋凉情景。“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串“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阳赏菊饮酒。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7词中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不见一“菊”字,作者恰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

7、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请结合具体词句简析。 (4分)答:答案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俗,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跃现纸上。阅读声声慢,回答810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8、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十四个叠字,看似平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答:答案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9“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一句作者寓情于景,请说说这三句中哪三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案“过”“正”“却”这三个字用得最好。正当作者

9、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过”字有形有声,渲染出了一种悲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正”强调词人触景生情的那一刻。“却”强调出人意料而又徒增的伤感。10声声慢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此处的“憔悴”指菊花憔悴还是人憔悴,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4分)答:_答案下片这几句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

10、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而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觉花开之美。曾经共赏菊花的人已逝,以往的花开之地再也无法回去。这种落寞的心境只能独自品味。高一语文张衡传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属文(zh) 左冯(png) 征辟(b)B.逾侈(y) 邓骘(zh ) 不徙(x)C.都柱(du ) 合契(q ) 陇西(lng)D.骸骨(hi) 肃然(s) 收禽(qn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C.辄积年不徙 徙:

11、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B.“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无际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

12、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C.公车特征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证D.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8.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

13、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译为:(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译为: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很用心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译为:他精于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译为:从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记下地震发生的方位二、简答题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a.游于三辅 ( ) b.虽才高于世 (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 )a.因入京师,观太学 ( )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 )a.公车特征拜郎中 ( )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 )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b.以精铜铸成 ( )10.翻译句子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答: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答: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答: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答:11. 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君何以知燕王(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8)求人可使报秦者(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10)甚矣,汲黯戆也1、答案:CC项中“都”读d2、答案:DD项中“视事”指治理事务3、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