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或模拟题)中的“动物”问题(一)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1868987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或模拟题)中的“动物”问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试题(或模拟题)中的“动物”问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试题(或模拟题)中的“动物”问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试题(或模拟题)中的“动物”问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试题(或模拟题)中的“动物”问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或模拟题)中的“动物”问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或模拟题)中的“动物”问题(一)(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高考试题(或模拟题)中的“动物”问题动物高考题组1.(2016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图6(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1.【答案】(1)山脉大

2、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解析】:本题以堪察加半岛为背景,重点考查了该半岛的自然环境特征。(1)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堪察加半岛地处季风气候区,图中等高线反映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且高差较大。因此山脉对季风起阻挡作用,形成地形雨和雨影区,且形成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异。(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信息是:气候影响植物生长,

3、植物数量影响动物的数量,气候对动物生长也有影响。(3)图中信息反映甲地有河流,熊的重要食物鲑鱼多,熊出没机率大。甲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夏季风背风坡,有森林且晴天多,利于隐蔽和拍摄。审题方法解答以经纬网为依托的区域自然地理试题的关键是必须先根据经纬网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而学生往往对图中标注的经纬线视而不见,只注重对图例和图中其他信息的判读,忽视了“大局”,影响了整个试题的解答。2(2016新课标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

4、伐天然林。图5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图5(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2.【答案】(22分)(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本小题共7分)(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

5、),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本小题共9分)(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本小题共6分)【解析】:本题以大熊猫不同时期分布图及背景材料来考查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本题要求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关键在变化,难在详细准确地表达变化特征。描述时先结合图例比较不同时期分布范围的大小,再详细指出其分布的形态

6、特征。(2)本题是原因类问题,应注重材料和图中相关信息的获取。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为答案信息之一。要有效利用图中的两句注释文字,并加以分析,从中得出引起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本题的关键词是“栖息地保护”。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的途径,其实质是考查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其途径(措施)应从交通线规划选址、工程措施(修建生态走廊)及生物措施(修复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规律总结非选择题解题基本思路:首先,从材料和图中找关键信息;其次,联系教材基本知识原理;再次,依据分值大致确定要点的数量。3(2015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7、。(22分)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分)(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3.(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

8、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分)(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分)(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2分)(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市场需求增大;(2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分)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2分)(4)赞成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4分)不赞成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评分细则:(1)得分点参考【答案】关键字词关系操作1特定生长环境 (大盐湖)属于内陆盐湖(3分)盐并列共3分任答对要点中的两个得分点即可得6分(大盐湖)为

9、高盐水湖(3分)(大盐湖盐度高)2食物丰富注入该湖的河水营养物质(3分)食物丰富并列共3分适合藻类等卤虫养料的生长(3分)(藻类丰富)3无水中天敌(大盐湖)无鱼类生长/鱼类稀少(3分)无鱼/鱼少并列共3分生长空间大(大盐湖)湖面广阔/湖泊大/水域宽广(3分)湖大(2)得分点参考【答案】关键字词关系操作1运输成本高(2分)(距市场远/运输距离远/运输不便/运输困难)成本高并列任答一点得2分,共2分任答对要点中的两个得分点即可得4分需低温运输(2分)(冷藏保藏技术不发达)运输技术需求高2主要用于观赏鱼(2分)消费群体少并列任答一点得2分,共2分市场需求小(2分)(市场小/水产养殖业不发达)需求小(

10、3)得分点参考【答案】关键字词关系1(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捕捞生产量减少)渔业产量减少并列任意一点2分共6分2市场需求增大(2分)(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需求增大)市场增大3(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分)(科技水平提高/科技进步/科技发达)养殖技术4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发展交通/保鲜5对卤虫需求量增加(2分) (市场需求增大)卤虫需求增加并列任意一点2分共2分6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量发展(2分)(卤虫业专业发展,分工合作/出现卤虫养殖、捕捞、运输、销售等产业链/促进(卤虫)相关产业发展/(卤虫)产业规模增大),出现新型卤虫捕捞技术卤虫产业发展(4)得分点参考【答案】关键字

11、词操作1卤虫资源丰富(2分)(卤虫产业高)适宜发展卤虫捕捞业的区位并列每点2分共4分赞同的前提下任答2点得4分2市场需求大(2分)(需求大/市场广阔)3技术成熟(2分)(经验丰富/技术进步/科技发展/技术完善)4经验价值高(2分)(增加(居民)经济收入/提高生产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将资源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化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展卤虫捕捞业带来的有利影响经济效益5增加就业(2分)(提供工作机会/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困难)发展卤虫捕捞业带来的有利影响社会效益4.(2013新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

12、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37.答案(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

13、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解析本题以维多利亚湖中鲈鱼的引入、繁殖为背景,提供区域位置图,考查鱼类引入、繁殖的影响因素,以及鲈鱼引入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了获取信息、空间定位能力,以及运用

14、知识阐释、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1)本题关键信息:阻碍、游入、自然原因。阻碍鱼类游入湖泊的自然原因一般可从地形、水系角度分析。图中信息显示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高原上,海拔约1 134米,与尼罗河上游之间联结水道少而多瀑布。则河流与湖泊间连接河道少而落差大是阻碍鱼类游入的主要自然原因。(2)能在湖中迅速繁殖,说明维多利亚湖有适于鲈鱼生长的条件。文字材料提示鲈鱼是体型大的肉食性鱼,而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丰富,可提供丰富的饵料,利于鲈鱼繁殖;湖泊空间远大于河道,利于体型大鱼类的生长繁殖。(3)注意要从对原有鱼类资源和捕捞业两个角度分析。鲈鱼是体型大的肉食性鱼类,必然会以原有鱼类为食,造成原有鱼类资源的破

15、坏;鲈鱼快速繁殖,可开拓捕捞业的新领域。(4)地理现象或事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包括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结合文字信息“鲈鱼经捕捞、加工后销往欧洲”,可得出答案。评分细则评卷规则(1)标准答案:(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3分)。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3分)。其他答案:答“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得3分)。答“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得3分)。答“湖泊海拔高,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得3分)。答“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得3分)。问题答案:只答出“瀑布阻挡”(得1分)。错误答案:答“水从维多利亚湖流入尼罗河”(得0分)。答“尼罗河鲈鱼不能够逆流进入维多利亚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