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医学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1725026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内营养支持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肠内营养支持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肠内营养支持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肠内营养支持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肠内营养支持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肠内营养支持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内营养支持医学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六安市中医院吴咏梅 大纲 营养支持的现状营养支持的目的营养状态的评估营养支持治疗的途径肠内营养的时机肠内营养输注方式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营养支持治疗的并发症肠外营养分类肠外营养输入途径肠外营养制剂 2 40 50 的住院病人有营养不良 老年病人 50 呼吸道疾病 45 炎性肠病 50 恶性肿瘤 40 85 危重病人 40 100 3 营养不良的现状 发生率高 诊断率治疗率低学科作用定位不清 临床营养人才缺乏相关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营养诊断和评价技术水平低临床医务人员未充分认识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肠内肠外营养比例严重倒置 4 及时补充优于事后纠正 及时补充优于事后纠正 5 危重病人营养

2、支持目的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底物 尽可能将机体组织的分解降至合理的水平 维持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通过特殊营养物调节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 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 减少内毒素和细菌移位 6 营养状态评估 目前临床上的常用营养评估方法 1 直接人体测量参数2 生化实验室指标3 综合营养评价法 7 营养状况的评估 8 营养状况的评估 传统的营养评估方法不适用于危重患者 在进行肠内营养之前 评估的内容应该包括入院前营养摄入状况 疾病严重程度 合并症以及胃肠道功能 9 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 能量需求预测公式Harris Benedict公式是目前临床上计算基础能量消耗

3、BEE 的经典公式男性BEE kcal d 66 5 13 7 W 5 0 H 6 8 A女性BEE kcal d 66 5 9 56 W 1 85 H 4 68 A W为体重 H为身高 A为年龄 10 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 允许性 低热卡 应激早期合并有全身炎症反应的急性重症患者 能量供给在20 25kcal kg d 被认为是大多数重症患者能够接受并可实现的能量供给目标 即所谓 允许性 低热量喂养 补充代谢需要的底物避免加重应激状态下的代谢紊乱避免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 如高血糖 高碳酸血症 淤胆与脂肪沉积等 11 营养支持治疗的途径 12 研究表明 80 的患者可以完全耐受EN 另外10 可

4、接受PN和EN混合形式营养支持 13 肠内营养应用指针及时机 应用指针 胃肠道功能存在 或部分存在 但不能经口正常摄食的重症病人 应优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 只有当某些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或应用不足时才考虑肠外营养 EN时机 早期EN是指 进入ICU24 72小时内 并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无肠内营养禁忌症的情况下开始肠道喂养 14 机会窗口 windowofopportunity 入住ICU或高代谢状态发作后24 72h内为窗口机会 此时开始胃饲 与72小时后比较 肠通透性降低 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激活和释放减少 内毒素血症减轻 15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未予纠正者胃肠功能障碍者肠梗阻严

5、重消化道出血存在未解决的腹部问题如腹腔感染重 后腹膜炎症 出血 不可控制性肠漏 合并严重腹胀予腹腔高压等急性肠道炎症伴有持续的腹泻 腹胀者梗阻性内脏血管疾病如肠系膜缺血或栓塞 肠内营养禁忌症 16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7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8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9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20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21 肠内营养输注方法比较 22 集束化的护理策略 23 2020 5 10 24 可编辑 三 度 浓度 由少到多 首日500ml 尽早 3 5天内 达到目标量 温度 不建议加热 也存在争议 速度 由慢到快 匀速泵入 首日输注45 65ml h 次日起加至80 100ml h 25 肠内

6、营养制剂的分类 一 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 由氨基酸或短肽 葡萄糖 脂肪 矿物质和维生素组成的混合物 不含高分子蛋白质 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消化 营养全面 吸收完全 对消化道刺激小 不含残渣或残渣较少但口感差 26 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 二 非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 以整蛋白或蛋白质游离物为氮源 渗透压接近等渗 可口服亦可管饲 适用于胃肠道功能较好的患者 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肠内营养制剂 27 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 三 组件式肠内营养制剂 包括氨基酸组件 短肽组件 整蛋白组件 糖类组件 长链甘油三酯 LCT 组件 中长链甘油三酯 MCT 组件 维生素组件等 目前国内尚无组件式肠内营养制剂的上市产品 28 29

7、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 肠道功能正常患者 首选整蛋白标准配方 有条件时选用含有膳食纤维的整蛋白标准配方消化或吸收功能障碍的患者 选用短肽型或氨基酸型配方便秘患者 选用含不溶性膳食纤维配方糖尿病或血糖增高患者 选用糖尿病适用型配方限制液体入量患者 选用高能量密度配方高脂血症或血脂增高患者 选用优化脂肪配方低蛋白血症患者 选用高蛋白配方 30 序贯肠内营养治疗 根据胃肠道功能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首先提供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 当肠内营养耐受困难时 可加上部分胃肠外营养 逐步过渡到胃肠道功能完整后提供含多种膳食纤维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 31 序贯疗法 PNPN ENENEN 流食半流食普食 32 肠内营养

8、并发症 胃肠道并发症代谢并发症感染并发症机械相关并发症再喂养综合征 33 腹泻预防及处理 浓度由低到高 容量由少到多 速度由慢到快在配制 使用过程中 无菌操作 现配现用推荐使用含纤维素的肠内营养避免使用引起腹泻的药物腹泻发生时 及时查找原因 及早治疗 误吸预防及处理 意识障碍者以及老年患者可在鼻饲前翻身 吸净呼吸道分泌物鼻饲时如病情许可应抬高床头 30 鼻饲后半小时仍保持半卧位选择合适管径大小的胃管推荐延长鼻胃管置入长度每4h测定胃残留量行人工气道者需行声门下吸引1次 4h检查有无腹胀 反流等误吸的危险腹腔高压的患者定时测定腹腔压力 35 胃潴留预防及处理 经胃喂养第一个48h每4h检测胃残留

9、量 达到喂养目标或使用小口径的胃肠管可1次 6 8h胃残留量 200ml可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经幽门后喂养出现胃储留时可同时置胃管减压 继续使用肠内营养氧供不足情况下肠道喂养可加重肠粘膜缺血 在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乳酸小于2mmol L时应暂停EN 便秘预防及处理 便秘 0次 3d 加强补充水分 选用含有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营养配方 必要时予以通便药物 低压灌肠或其他排便措施 洼田饮水试验 洼田饮水试验 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的 分级明确清楚 操作简单 利于选择有治疗适应症的患者 但是该检查根据患者主观感觉 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一致的很多 并要患者意识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试验 患者端坐 喝下30毫升温

10、开水 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 1级 优 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 良 分2次以上 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 中 能1次咽下 但有呛咳4级 可 分2次以上咽下 但有呛咳5级 差 频繁呛咳 不能全部咽下正常 1级 5秒之内 洼田饮水试验评分 2分时可停止管饲喂养 床 38 肠外营养 ParenteralNutrition PN 从静脉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 包括热量 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 维生素 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使病人在不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 体重增加 创伤愈合 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和发育 39 肠外营养可分为两种 完全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TPN 全部营养

11、需求均由静脉内提供输注 而无任何肠内营养摄入TPN必须完全 包括所有必需营养素 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 脂肪 水 电解质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必须按需要量提供部分添加肠外营养 SupplementaryparenteralNutrition PN 病人接受部分经胃肠道营养 其余由肠外营养途径提供 40 肠道外营养输入途径 经外周静脉的肠道外营养 PPN 经中心静脉的肠道外营养 CPN 常选用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对于长时间肠外营养的病人较为适宜 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的肠道外营养 PICC 41 肠外营养制剂 葡萄糖 10 25 50 葡萄糖液 脂肪乳剂 长链脂肪乳剂 LCT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由

12、1620个碳原子构成碳链的三酸甘油脂 在营养支持中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 在代谢过程中需肉毒碱作为辅助因子才能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中 临床常用制剂为20 30 Introlipid 每毫升供能分别为8 37 12 55kj 中链脂肪乳剂 MCT 碳链由6 12个碳原子构成 优点是不需肉毒碱参与而能迅速从血中清除并在肝细胞内氧化而生成酮体 为脑组织和肌组织提供能量 混合脂肪乳剂 由LCT与McT混合而成 如Lipfondine 力保肪宁 的混合比例为1 1 42 肠外营养制剂 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胰岛素 43 肠外营养发展的里程碑全合一系统 TheAllinOne AIO 3in1 1972法

13、国Montpelier的Solassol和Joyeux将所有肠外营养素混合在一个容器中 使全天需要的营养 水 电解质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从一个袋子进行输注更方便PN 每位病人用一个硅胶袋和一条输液管即可输注全部所需营养素全合一优于多瓶串输更方便 安全 节省 肠外营养液成品袋 聚乙烯 聚丙烯聚合物 常温下保存24个月 44 全合一系统的优点 1 节约时间 准备 接换 注药的操作时间 2 利用更好 营养与协同利用 3 降低费用 静脉管道 注射器 连接器 4 方便输注 5 减少代谢性并发症发生率 如 高血糖 电解质紊乱等 降低监测费用 更多优点 1 脂肪替代部分葡萄糖 降低葡萄糖摄入量过多导致副作用的风险 2 添加脂肪乳剂降低营养制剂渗透压 从而减少静脉刺激 允许外周静脉输注 3 因减少了连接 减少换瓶等操作 降低感染率 45 谢谢 46 2020 5 10 47 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