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 手脑并用话相似.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1719575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 手脑并用话相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 手脑并用话相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 手脑并用话相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 手脑并用话相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 手脑并用话相似.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脑并用”话相似 基于数学美学理念下的相似三角形复习课=2006年10月29日,笔者应华东师大职培中心基础研究部之邀,在华东师大数学馆,开了一节题为“手脑并用”话相似的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授课对象是上海进华中学的初三学生们。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教育家有一种特别便宜之事,因为“教学相长”的关系,教人和自己研究学问是分离不开的。一面诲人,一面学,人也教的进步了,自己所好的学问也进步了,天下还有比他再快活的事吗?上海之行,师生相融,共探数学之美,十分愉悦。如今,撰文如下,以供同仁回味。一、理想中的教学目标数学通报2006年第45卷第6期,杨乐夫人黄且园女士的文章一位数学家的艺术之路记王元教授中,王元

2、先生如是说:什么是好的数学?评价数学的标准是什么?“数学的评价标准和艺术一样,主要是美学标准,美学对物理科学也很重要,但对数学,它是第一标准。数学之美:简洁、对称和神秘。”以简约、清晰的数学“问题串”驱动,揭示数学本质的和谐、对称和恰到好处,以及数学内在的深邃、神秘和充满遐想,培养和形成“动手操作”与“逻辑思维”相融互摄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教学目标。二、实际的教学行程让人身心激荡(一) 见面有一件小事,虽然和当天即将演绎的数学无关,但是,有记录的必要,我以为。那一张纸条,肯定是鱼贯而入报告厅的学生中的某一位放在讲台上的。我看见了这样的文字老师:我们会配合您上好这节课的!进华中学

3、。端正、稚嫩的字体,纸条我至今留着。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啊!感谢他们的老师和父母给了他们良好的教养,感谢他们天性中的温润和善良。可是,除了感谢,我心中涌上来更多的是如同倒翻了五味瓶般的感叹,甚至还有些许心疼。我想和这群素昧平生的孩子们说:你们千万不要有“配合”老师的念头,也不必“配合”老师。因为老师不是演员,不是来这儿演出和作秀的。我们是数学学习的“同志者”!当然,在一起共同探究数学之真谛的过程中,老师会起到引领、帮助同学们的作用,更有这样的时候,那就是,同学们的思维,也能闪亮出智慧的火花!所谓“教学相长”。(二) 上课1、“双基”的准备和落实师:下列图形中,包含了许多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你能

4、找出来吗?并且请给出理由。23161326 642468324 生:图、: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图、:有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图:三条边分别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师:还可进一步挖掘:(1)事实上,图也可以是相似三角形的平行线判定;(2)图中,再连结DC、BE,有否新的相似三角形产生呢?它们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生:【感想与评析】开课伊始,开门见山想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相似三角形“双基”的检审和准备。没有良好的“双基”做基奠,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都将是“空中楼阁”。导课时,设计的问题切入层次低、口子大,呈现的图形十分简约,但是极具代表性和富有美感。可以看到,学

5、生们参与度高积极性也高,而且对于第一次见面的师生来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接受、彼此容纳。无论从情感的角度还是从做学问的角度,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问题串”的展开和探究问题1师: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何找线段AB的中点? 生A:对折 (漂亮!全场微笑);生B:刻度尺 (行!老百姓都知道的方法);生C:尺规作图(呵呵,看来C同学可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师:如今,圆规不得用,只有一副刻度模糊、磨损了的三角板,能否找到线段AB的中点呢?生: (出现迟疑和困顿)师:我来试试。(边说边画)用这副三角板任作一条直线MNAB;在直线AB、MN的同一侧任取一点P,连结PA、PB,分别交直线MN于C、D;再

6、连结AD、BC,相交于点E;画射线PE交线段AB于点O,点O就是线段AB的中点。 师:同学们是否认为我的作法正确呢?生:(点头、首肯、认可)师:(微笑着调侃)呵呵,刚相识就如此信任与我,谢谢!但是,我们数学讲究的是“言必有据、话必有理”,我想问,为什么?事实上,纵观作图过程,我们能看见的条件非常之简单,只有“MNAB”.(众生动手画图、观察图形、轻声议论、探讨、琢磨)生D:由于MNAB,可得PCFPAO;于是,CFAO=PFPO,同理,PDFPBO,DFBO=PFPO,CFAO= DFBO师:漂亮!如此对称之美让人心动!可是,问题似乎还没有解决? 怎么办?生E:再找一对相似三角形:CFEBOE

7、 与DFEAOE,同理,可得:CFBO= DFAO师:好,现在,三角板也没有了,只有一副圆规,能否找到线段AB的中点呢?此问题我想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问题2师:同学们,请画出两个不相似的直角三角形; 生:(积极地动手操作)师:我特别想问问你们,你是如何让两个直角三角形不相似的呢? 生F:让两锐角两两有明显的不等。生G:还可以从边的角度来考虑,不成比例。师:好!A piece of cake ! 要让两个直角三角形不相似,虽然颇有讲究,但还是很简单的。师:同学们,那么你能否分别将这两个不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各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所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分别对应相似呢?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生:(又出现

8、了些许迟疑和困顿)教师提示、启迪,师生相互探讨,议论,学生心领神会、达成共识:从“角”着手考虑是合理而明智的;分割线必然是从三角形顶点出发的;而且是从较大的角中分割出较小的角。生H:可以从一个三角形的直角中分割出另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我可以到黑板上画吗?(见图)师:当然! 生I:我还有一种分割方法:因为两个三角形的不相似,所以它们的锐角也两两不相等,于是,可以从较大的锐角中分割出较小的锐角,我也可以上来画吗?(见图)师:当然可以!你来吧!(此时,有笑声从我们所有人的心底里发出,那种美好,真是妙不可言!) 师:谢谢两位同学睿智的展示。现在,我又有一个课后思考题留给大家:你能否分别将两个不相似的

9、钝角三角形,各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使所分得的三个三角形分别对应相似。问题3边长为1厘米的2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ABC.请同学们在网格上,画出一个与ABC相似且面积最大的网格三角形,并求出其最大面积?生:(这又是一个能够马上动手进入解题状态的问题)师:各位同学,请注意其中的关键词:相似、面积最大、网格三角形。(教师在巡视同学们解题方法的同时,不时指出其中的问题。)师:我很抱歉地告诉你,你的这个三角形并非最大的,还有比它更大的呢!师:哦,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你的这个三角形和ABC并不相似呢,你不妨再看看。(一些同学已经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口,一些同学还在摸索中尝试。教师请一代表阐述自己

10、的观点)生J:网格图中最长的线段是对角线,如若对角线能成为与ABC相似的网格三角形的最长边,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师:说得真好!那么,这种理想状态能否实现呢?生K:能!我来画给大家看。当然,我们还需要辅助一些计算来说明问题。师:事实上,这个问题尝试多了也能凑出来。但是,令我高兴的是,同学们能从理性的角度给出数学本质上的严谨的阐述。原来问题的解决是有规律可循的。好,我又想给出我的课后思考题了:请问,在这个正方形网格图上,有多少和ABC相似的网格三角形?需要提醒的是,全等也是相似的一种特殊情况噢!【感想与评析】“问题串”的设置大都简约、明晰,而且似乎在最初的时刻,人人都可以马上动手进入解题状态。

11、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每一题都充满了刺激和神奇,并非一蹴而就。令人心向往之的同时又不乏艰辛和挑战。特别地,问题解决的过程处处彰显着数学之美。3、作业与练习问题4矩形的长与宽分别为1,a(其中a大于1),将其分割成三个与原来矩形均相似的小矩形,画出分割图,并求出相应的a的值.问题5如果正方形的一边落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上,则这样的正方形叫做三角形的内接正方形)(1)请在图、图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分别画出可能的内接正方形,并通过计算说明哪个内接正方形的面积最大?(2)在锐角ABC中,BC=a,AC=b,AB=c,且abc,请问怎样的内接正方形面积最大?并说明理由.

12、三、留下的是什么?爱因斯坦曾经援引过M.劳厄尔的一段话:“教育,是指所有学会的东西都忘却了以后仍然留下来的那些东西”。最后,我在课将结束与学生分别之时,这样说:同学们,作为教师我来说,题目如何能讲得完?!作为学生你来说,题目又如何能做得尽?!最关键的是:要能在若干题目的解决、领略、思考过程中,得到灵动的感悟和深刻的启迪。比方说,今天的课中,动手操作与逻辑思维的相融互摄,以敏锐的嗅觉和敏捷的触角,达到更多数学问题的解决。而且,最美好的是:虽然只有45分钟的相聚,可是,我们毕竟从今往后就认识了。以后的日子,让我们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参考文献:黄且园:一位数学家的艺术之路记王元教授数学通报2006年第45卷第6期梁启超: 理想与气力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孙维刚: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 北京教育出版社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