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南山分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1660078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南山分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南山分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南山分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南山分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南山分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南山分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南山分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不需要考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B.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假设法C.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D. 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

2、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答案】D【解析】解:A、在不需要考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故A错误。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错误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C错误D、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

3、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D。在不需要考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4、。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要注意方法的积累。2.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m,已知声速为340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20m/s2B. 10m/s2C. 5m/s2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解: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运动的时间为t,有12at2=355-335m=20m,超声波来回的时间为t,则单程的时间为,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

5、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在t时间内的位移为20m,则时间内的位移为x=5m,知超声波追上汽车的位移x=5+335m=340m,所以t2=xv声=1s,t=2s。所以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在超声波来回运动的时间里,汽车运行的位移为20m.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可求出汽车在超声波单程运行时间里的位移,结合超声波的速度,即可知道超声波单程运行的时间,从而知道汽车运行的时间,根据x=12at2,求出汽车的加速度大小解决本题的关键求出超声波单程运行的位移从而求出单程运行的时间,即可知道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然后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

6、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3.如图所示,a、b、c三个相同的小球,a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同时b、c从同一高度分别开始自由下落和平抛。它们从开始到到达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它们同时到达地面B. 重力对它们的冲量相同C. 它们的末动能相同D. 它们动量变化的大小相同【答案】D【解析】解:A、球b自由落体运动,球c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故bc两个球的运动时间相同,为:t=2hg;球a受重力和支持力,合力为mgsin,加速度为gsin,根据hsin=12gsint2,得:t=1sin2hg;故tt2C. t1oc,故推得t1t2,故选:C。根据“等时圆”的适用条件构造出“等时圆”,作

7、出图象,根据位移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运动时间如果不加思考,套用结论,就会落入等时圆”的陷阱,要注意o点不是最高点,难度适中6. 关于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B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变化C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D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方向不变【考点】向心加速度【分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要受到指向圆心的向心力的作用,从而产生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解答】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要受到指向圆心的向心力的作用,向心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所以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在不同的时刻方

8、向是不同的,而大小不变故选:C7.汽车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代步工具,而车辆平稳加速即加速度基本不变使人感到舒服,否则感到不舒服,关于“加速度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 加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速度变化越快C. 在如图所示的a-t图象中,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在均匀减小D. 在如图所示的a-t图象中,若物体在t=0时速度为5m/s,则2s末的速度大小可能为8m/s【答案】D【解析】解:A、加速度的变化率为零,就是加速度恒定,是匀变速运动,故A错误;B、加速度的变化率为at,不是速度的变化快慢,反映加速度变化快慢。故B错误;C、a-t图象中加速度随时

9、间在均匀减小,速度可能在减也可能在增,故C错误;D、根据v-t图象可知,图象与时间轴所围图形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同理,在a-t图象中可知图象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即v,则得:v=1223m/s=3m/s。若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5m/s,则小球在2s末的速度为8m/s,故D正确。故选:D。加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反映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变化率为零,则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运动。本题主要考查物体运动时加速度的定义,知道在a-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能理解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由加速度与速度

10、方向决定而不是由加速度的大小变化决定。8.如图所示,A、B并排紧贴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水平力同时推A和B,如F1=10N,F2=6N,mAmB,则A、B间压力值FN应满足A. 8NN10NB. 6NN8NC. 6NN10N,不能确定N比8N大还是比8N小D. FN=10N【答案】A【解析】解:整体的加速度a=F1-F2mA+mB=4mA+mB。隔离对B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N-F2=mBa,解得N=F2+mBa=6+4mBmA+mB。因为mAN8N.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对整体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隔离分析,求出A、B间的作用力,从而进行判断。解决本题的

11、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掌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9.如图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2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g取10m/s2,sin37=0.6,cos37=0.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B. 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C. 传送带对物块A、B的摩擦均始终沿传送带向上D. 两物块分别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相等【答案】B【解析】解: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均为m,两边传送带长度为L。A、对A,因为mgsin37mgcos37,则A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A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A:mgsin+mgcos=ma1 代入数据可得:a1=10m/s2,B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两个物体都有mgsin-mgcos=ma2,得a=gsin-gcos,代入数据得:a=2m/s2,可知,一定是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故A错误,B正确。C、对A,开始时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下。故C错误;D、开始时A向下加速,加速的方向与传送带运动的方向是相同的,而B始终与传送带运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可知A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