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前三天模拟试题(三).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1659995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前三天模拟试题(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研前三天模拟试题(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研前三天模拟试题(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研前三天模拟试题(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前三天模拟试题(三).pdf(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 年考研前三天模拟试题 三 第 9 题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 说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本质在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重 要 相关材料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历史参与者和历史创造者 人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形成 历史参与者不一定就是历史创 造者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人们 是居民中的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人民群众包括不同的阶级和阶层 2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其次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再次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相关材料2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1 群众路线的内涵 一切为了群

2、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 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这是实现一 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的领导方法 2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这是因为 1 人心向背 是决定一个政党 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 只有顺民 意 谋民利 得民心 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 群众 路线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 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是实现党的宗旨 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 3

3、群众路线是对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经验的总结 全国各族人民不但是中国革命事业的主体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主体 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 不断实现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目的 相关材料3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本质在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1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本质在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1 相信谁 依靠谁 为了谁 是 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也是判断马克思主 义政党的试金石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充分发挥全体人民

4、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始终是最紧要的 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 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 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 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 目的 2 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内容上看 不论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还是发展和繁荣 社会主义文化 都必须以实现人民的愿望 满足人民的需要 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 脚点 这是因为 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只 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人民群众 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 发展先进生产

5、力和先进文 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 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三个代表 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3 始终做到 三个代表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这里的 本 基 源 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 为民 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 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始终是最紧要的 2 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这是衡量有没有 真正学懂 是不是真心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1 必须

6、落实到党和国家制 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 方针政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起指导和推动作用 抓住这 个环节落实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要求 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 赞成不赞成 高兴不高兴 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 就能在全局上把握住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根 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 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做到心里装着群众 凡事 想着群众 工作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要坚持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3 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 最关心 最直接 的利益来

7、落实 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 起来 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 群众利益无小事 第 10 题 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哲学原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说明科学认识国情 的重要意义 一般 相关材料1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认识依赖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 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 认 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具体的统一是指 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 地点 条件 下的

8、实践及其探索和改造的对象相符合 不是抽象的统一 历史的统一是指 主观认识要同 特定历史阶段的实践相符合 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正确的理论指导 能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 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反之 将错误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则必然使 实践遭受挫折甚至归于失败 相关材料2 毛泽东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 我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人口众多 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 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 怎样认识当时的国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 论与实际问题 在毛泽东的倡导和带领下 中国共产党内掀起了一股

9、调查研究 以苏联经验 为鉴戒 总结自己的经验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的热潮 并在中共八大前后及国民经济 调整时期取得一系列初步的但却是重要的理论成果 2 这一时期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国情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认识包括 1 中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1959 年底至 1960 年初 毛泽东在读苏联 政 治经济学教科书 时 把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二个 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并认为中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此后还多次指出 我们要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没有100 年时间是不成的 这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发展 规律的富有创见的一个成果 这个认识虽

10、然还没有展开 也没有被当做中国的基本国情加以 强调 但它仍不失其重要的思想理论价值 它是我们今天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 的思想来源 2 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957 年 2月 毛泽 东发表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矛盾 社会主义社 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 即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其中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 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 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1 提出了建设 四个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

11、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 四个现代化 的两步 走战略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 即把我 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农业 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和现代科技的社会主义强国 提出了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 从1959 年底起 用15 年时间 在1980 年以前 建立一个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 在二十世纪内 全面实现农业 工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2 进行了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 的初步探索 经济体制方面 提出了三个 主体 三个 补充 的重要思想 在工商业经营方 面 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 一定数量的个体

12、经营为补充 在生产计划方面 以国家 计划为主体 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在市场方面 以国家市场为主体 一 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在管理体制方面 则提出了 两参一改三结合 干部参加劳动 工人参加管理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工人群众 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 结合 3 提出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4 毛泽东关于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实践中 一贯坚持下去 有时还出现了严重的背离 使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重大挫折 1 大跃进 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这一基本国情 大跃 进 运动是党试图通过群众的建设热情和行政命令的

13、方式迅速积累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 财富 这是在发展生产力问题上超越了现实阶段 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口号 人民公社化 运 动则反映了毛泽东试图通过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的途径 建立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 以便实 现 直接过渡 到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 这也脱离了当时生产关系的现实而完全 依靠主观意志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 结果事与愿违 造成严重的后果 2 反右斗争扩大化 和文化大革命背离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正确认识 1962 年 毛泽东在党的八届十中全 会上把阶级斗争扩大化 绝对化 提出了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的口号 阶级斗争成为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在此背景下 1966 年爆发了 文化大革命

14、 相关材料3 邓小平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及其意义 1 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 落后 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邓小平指出 中国 的实际就在于 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 态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这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 生产 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已经确 立 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 我们还没有从根本 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不成熟 必须从实际出发 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 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状况 现代化建设 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所决定的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第一 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是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最主要的国情 我们说一切从实际出发 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第二 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根本依据 第三 正确认识本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是防止和克服

16、 左 的 超越阶段的错误 观念 或右的 抛弃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 错误思想保证 3 邓小平在科学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路线 方针和政 策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 面的实践经验表明 科学认识国情是我们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是社会主义建设 顺利进行的保证 第 11 题 说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对推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 相关材料1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 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相适应 公有制同社会主义 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 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 主义服务的有力保障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标志 2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 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问题上要注意 一是就全国而言的 有的地方 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二是公有资产占优势 要有量的优 势 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相关材料2 股份制是公有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