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结构审图规范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646071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结构审图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模具结构审图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模具结构审图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模具结构审图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模具结构审图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具结构审图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结构审图规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结构审图规范 外观的出模角设计需合理 不能拖伤 检查前后出模方向是否有倒扣或出不了模 尽量避免模具加工 注塑等后续工序的困难 一 对结构检查和分析 外观的出模角设计需合理 不能拖伤 检查前后出模方向是否有倒扣或出不了模 尽量避免模具加工 注塑等后续工序的困难 二 对模具的考虑要点 1 分型面 须能够分模 加工 出模 产品的分型线尽量设计隐蔽 不要外露 分型面结构尽量能否简化 有装配要求的零件的分型线尽量隐蔽浓度有0 5MM或以上 前后模做两级分型 须能够分模 加工 出模 产品的分型线尽量设计隐蔽 不要外露 分型面结构尽量能否简化 有装配要求的零件的分型线尽量隐蔽浓度有0 5MM或以上 前后模

2、做两级分型 2 模具胶口 流道 因产品需要和求要而定 胶口尽量不要外露 主体件尽量优先点胶和牛角进胶 单件设计夹具喷油或真空镀 配件尽可能优先大水口进胶 胶位过薄和影响外观的才搭底进胶 产品出模或搭底大水口进胶 注意 不可粘前模 胶口位置 数量须合理 进胶的宽度是否足够 搭底的胶口相应位置须避空 胶口不能影响冲模制作及冲切产品 有装配要求的零件的胶口尽量隐蔽浓度有0 5MM或以上 主体件尽量优先点胶和牛角进胶 单件设计夹具喷油或真空镀 配件尽可能优先大水口进胶 胶位过薄和影响外观的才搭底进胶 产品出模或搭底大水口进胶 注意 不可粘前模 胶口不能影响冲模制作及冲切产品 三 行位 行位的钢料的强度

3、需足够 行程需足够 不能有倒扣 尤其是分型面处须检查行位方向是否有倒扣 封胶位尽量做0 5MM或以上 尽量能简化模具结构 行位需包胶的需检查产品结构的行位能否包胶出模 行位的钢料的强度需足够 行程需足够 不能有倒扣 尤其是分型面处须检查行位方向是否有倒扣 封胶位尽量做0 5MM或以上 尽量能简化模具结构 行位需包胶的需检查产品结构的行位能否包胶出模 四 斜顶 斜顶的钢料强度需足够 不能直倒扣或铲胶 出模行程需足够 结构尽量简化 封胶位尽量做0 5MM或以上 斜顶的钢料强度需足够 不能直倒扣或铲胶 出模行程需足够 结构尽量简化 封胶位尽量做0 5MM或以上 五 枕位和碰穿 枕位钢料强度需足够 封胶位尽量做0 5MM或以上 碰穿需做前后模两级分型 后模胶位需比前模胶位单也缩小0 05 0 1MM 枕位各碰穿尽量简化 避免加工困难 是否有利出模 枕位钢料强度需足够 封胶位尽量做0 5MM以上 碰穿需做前后模两级分型 后模胶位需比前模胶位单边缩小0 05 0 1MM 枕位各碰穿尽量简化 避免加工困难 是否有利出模 六 做结构的工程资料 对图形标示要清楚 清晰 对进胶口 潜止口 等附加侧示图 工程资料不能不涂改 注 涂改要有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