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球化学规范(待发布)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637702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球化学规范(待发布)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区域地球化学规范(待发布)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区域地球化学规范(待发布)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区域地球化学规范(待发布)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区域地球化学规范(待发布)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球化学规范(待发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球化学规范(待发布)(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DZ/T XXICS XXXXXXXX XX备案号: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行业标准 DZ/TXXXXXXXX 代替DZ/T016720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50000)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行业标准发布部门 发 布23 DZ/T 0167XXXX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总则13.1 任务目的13.2 工作方法13.3 工作地区14 设计书编写与审查34.1 编写依据34.2 设计编写前的准备34.3 设计书内容34.4 设计书审查35 野外工作方法35.1 野外采样点布设35.2 野外采样65.3 野外定点与记录75.4 野

2、外样品加工86 区域化探中岩石地球化学样品采集86.1 样品采集的目的86.2 样品的布置原则86.3 采样方法106.4 岩石样定点、记录、加工、分析、测试要求107 样品管理107.1 样品保管107.2 样品交接107.3 样品提取108 野外工作质量检查118.1 质量检查要求118.2 质量检查内容118.3 质量检查记录118.4 质量检查问题的处理129 样品元素分析及质量监控129.1 样品接收、加工129.2 分析元素129.3 分析方法129.4 分析检出限129.5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129.6 报出率139.7 样品分析的质量控制139.8 质量评估1610 地球

3、化学图件编制1710.1 实际材料图1710.2 地球化学数据图1710.3 单元素地球化学图编制1710.4 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1910.5 组合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1910.6 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图1910.7 地球化学找矿远景区划图2010.8 其它图件编制2011 异常查证与评价2011.1 异常筛选2011.2 异常分类2011.3 异常查证程度2111.4 异常查证的任务、要求及考核标准2111.5 异常查证工作报告2111.6 异常评价2212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成果2212.1 报告编写前的准备2212.2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报告编写提纲2212.3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报告附图、附件2

4、412.4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库2412.5 资料汇交2412.6 地球化学图集编制24附录A(规范性附录) 野外定点GPS与航迹管理要求25附录B(规范性附录) 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26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各种代码32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球化学测量报告封面、扉页格式(字体、字号、行间距)38附录E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区域化探样品可供选择的分析配套方案39附录F (资料性附录)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卡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卡42附录G (资料性附录) 质量检查系列记录表43前言本次编制的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50000)是在DZ/T0167-20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

5、00000)基础上修订而成。在编制过程中,重点是按1250000工作比例尺要求做了新的规定,同时对规范适用范围、景观区划分、浅覆盖区工作方法、野外工作方法与质量管理、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方法、异常查证技术、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与附图附件、附录等包含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其主要修改内容如下:删除了原规范中适用工作比例尺的1:200000部分(见1 2006版的1);删除了总则中(3)与1重复的工作比例尺部分和与5.1.1重迭的采样密度部分(见3.1,2006版的3.1);增加了设计的实施方案与质量要求,样品加工与组合方法,异常查证数量、工作部署及方法,异常筛选方法(见4.3);将以内地及沿海湿润半

6、湿润中低山丘陵及各景观区的工作方法进行了融合归并,形成了完整的野外工作方法(见5),将各景观区的方法技术按采样点布设(5.1)、野外采样(5.2)、野外定点与记录(5.3)、野外样品加工(5.4)进行融合归并(见2006版的5和6);依据现行的野外工作方法,对采样位置重新进行了界定并提出要求;增加了样品物质的表述,明确各景观采样物质的粒级(见5.2.2);增加了困难与特殊地点样品采集的具体要求和对土壤样品采集的要求(见5.2.3);增加了重复样合格率与问题处理的要求(见5.2.5);增补了采样点变更、增点与弃点要求(见5.2.7);增补与修改了野外点位图编制要求(见5.3.3);删除了关于用塘

7、积物替代的相关要求(见2006版5.13);增加了外部监控样编码及要求(见5.1.4,2006版5.1.5);增补了野外质量检查的三级制度及内容与工作量,细化了各级检查的内容(见8.1、8.2);增加了质量检查记录、问题整改要求(见8.3、8.4);修改了实验室外部监控样的质量监控方法和参数特征(见9.7.2.2、9.7.2.3,2006版10.7.2.2、10.7.2.3);增加了分析数据质量问题的处理要求(见9.8.4);删除了色区划分与差色要求(见2006版11.7);增加了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组合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图、地球化学找矿远景区划图编制的具体要求(见10.1

8、10.8);修改了异常分类的甲类异常划分(见11.2.1,2006版12.2.1);增加了异常查证面积性工作、地质草测与现场分析要求(见11.6.2);修改了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的报告形式与名称(见12,2006版13);增加了报告提纲中关于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内容的要求(见12.2.3);增加了报告中找矿远景区划分与找矿方向探讨要求(见12.2.5);增加了建立数据库与地球化学图集编制要求(见12.4、12.5);删除了水化学记录卡及相关内容(见2006版附录A3);增加了质量管理检查记录系列表和样品筛目与孔径对照(见附录G、附录C和表C.8、C.9)。本规范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IEC导则

9、等2部分;2004国际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编制,与ISO/IEC导则第2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国际科技司归口管理。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张华、陈国光、叶家瑜、任天祥、王会峰、李敏、汤正江、李宝强、杨万志。本规范代替了DZ/T0167-2006。DZ/T0167-2006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Z/T0167-1995。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方法若干规范(1985)。58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50000)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区域地球化学勘查(以下简称区域化探)的任务、工

10、作性质、设计书编写、野外工作方法技术、样品加工、质量检查、分析测试的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分析测试质量监控、地球化学图件编制、异常查证和成果报告编写等要求。本规范主要适用于1:250000比例尺或1500000比例尺区域地球化学勘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T14496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GB/T14839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DZ/T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DZ/T 0130地质矿产实

11、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3 总则3.1 任务目的区域化探属于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主要任务是提供高精度、高质量地球化学数据及系列参数值,绘制各类区域地球化学图,研究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分配特征,研究地球化学异常与异常系列,进行异常查证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主要目的是开展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为土地、农业、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提供应用服务。3.2 工作方法区域化探基本工作比例尺为1250 000,采用以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为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辅方法。厚覆盖区可使用机动钻取样开展工作。3.3 工作地区区域化探工作地区主要为山区、丘陵区、剥蚀戈壁及运积物覆盖的堆积平原区等,涉及湿润半湿润、

12、高寒、干旱荒漠、干旱半干旱及森林沼泽等各类景观地区(图1景观区划分示意图)。图1 全国景观区分布示意图4 设计书编写与审查4.1 编写依据设计书是区域化探工作施实的依据,应由承担区域化探工作的单位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及合同书编写。4.2 设计编写前的准备在编写区域化探设计书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a)收集与测区有关的自然地理、交通、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资料,特别应收集和本测区有关的区域化探资料;对前人在测区的工作程度进行调查;收集测区工作用地形图。b) 对工作区的次级景观特点、工作、交通条件等进行踏勘,研究测区内景观特点、水系分布等。c)根据测区的景观特点和前人的化探工作资料,确定

13、测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如果测区内以前未进行过区域化探工作,则应选择若干已知矿区进行面积性方法试验。d)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或方法试验结果,确定工作方法技术和实施方案。4.3 设计书内容设计书是项目实施的依据,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任务来源 、目的任务、选区依据、测区范围与工作量、技术要点等;b)测区概况:主要包括测区的交通位置、景观区划分与景观特点、地球化学特征、地质矿产、前人工作及研究程度等;c)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要求:主要包括方法试验结果及工作部署、拟采用的野外工作方法、具体实施方案与质量要求、样品加工及组合方法、野外质量检查方案、分析测试与质量监控方案、数据处理以及编图方

14、法、异常圈定与筛选方法等; d)重要异常的查证:包括异常查证数量、拟采用的查证方法、使用的现场分析设备和手段、查证工作部署、查证程序与工作内容、提交异常查证的成果图件、工作报告等;异常查证应在异常圈定后,编写专项异常查证工作方案。e)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设备、材料计划、经费预算、组织管理和工作进度安排等;f)提交成果的内容与时间:包括预期成果、计划上交的报告、图件等资料、编辑与出版地球化学图集,提交时间等。g)设计附图:包括采样点位图、地质矿产图、工作部署图等。4.4 设计书审查设计书应提交主管部门审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设计书未经批准,不得施工。5 野外工作方法5.1 野外采样点布设5.1.1 采样密度a)水系沉积物测量基本采样密度为1-2点/km2。西部地区视地理地貌等景观特点适当放稀采样密度,其中高寒湖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