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1636543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课堂提问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的一环。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一方面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实践,深刻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为此,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浅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一、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性数学课堂教学,为着要使学生们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则须给予机会使他们进行思考。最普通最简便的办法,便是发出

2、问题。可是所发的问题,不是教师随便想到的主观意见,而是要在教师备课时,环绕课文设想若干有关的重要问题。要依据本堂课程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弄清针对哪些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地方展开提问,这些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在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三垂线定理的教学”中,提问:(1)哪几条直线之间相互垂直?(2)能否用这个定理来解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分析这个定理的题设与结论?在什么情况下考虑应用这个定理?这些提问旨在检查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若教师只考察关于信息的记忆,则可应用求同答案的(唯一正确的)问题;若要发展学生的思

3、维能力,则以求异答案的问题为佳。求异的答案乃是要求学生各抒己见,求异答案的问题,并可成为引起全班讨论的出发点。教师为着顺应一种情境,利用时机,发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当亦可行。但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发问,并非无的放矢。在发问之先,总须有所考虑,不论是对于教学的目标,教学的过程,教材的内容,学习的动机,学习的方法,学习上的困难、进度、评价等方面的检验与推进,皆可发出问题。一般的教学情境中,发问的目的可有几种:1.知识结构形成时学生将获得的数学新知识,能与已学习得的旧知识,形成结构,联系一体,教师可以发出问题,使学生明白其内蕴的关系,而可产生优良学习效果。2.激动顿悟作用时数学教学过程中,如遇到

4、数学知识困难,学生茫然不知如何克服,这时教师可发出问题,促其发现学习中的意义重点与其间的交互关系,而使之产生顿悟作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教师也要参与到问题的思考。3.有关理论的评价时为着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发出问题,要求学生对于一种理论,予以评价,分别其优点与弱点,以及其在社会上,或学术上,所可能产生的影响。4.学习目的检验时关于一个课题学习后,是否已经达到目标,或达到了什么程度,教师可发出问题,以资检验。积极的则反馈促进,消极的则指导学生自行弥补或矫正。5.引起学习动机时刺激学生急于想了解课文的内容,引起其学习动机,提出问题,而使之对于课文感兴趣,使学生已有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动

5、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6.启发学生思维时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听教师讲演,只用听觉;阅读教科书,只用视觉,没有机会运用自己的思考,这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关系至为微弱;唯有发出问题,使学生不得不用头脑来思考,俾可作出适当的回答,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作用,极为重要。7.考察理解程度时一个课题的内容学习之后,学生是否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的应用理解清楚,教师可发出问题,考察究竟,藉以反馈,促其进步。8.知识有延伸时对于教学和学习过的重要知识,关键性的作用,或与下一课文关密切的理论,教师可发出问题,以为复习或预习的机会,而使学生了解其重要性。9.唤起注意重振精神时课堂教学时,如若看到有学生的注意未能集中于学

6、习方面,这时,教师可用问题唤起其注意,使之重振精神,进行学习。10.学习经验总结规律时当一个课题或一单元,学习完毕时,都是可发出问题藉以帮助学生组织知识,成为系统,欣赏内容的涵义,总结学习经验。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上述的这几种情况下,教师皆当发出相应的适当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作用。这种思维能力,虽然没有直接联系着创造的行为,但可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植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二、课堂提问应把握合理的适度和难度教师提问要抓住知识的关键和本质,对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对于每一个教学内容,能直插主旨的提问。我们提问时要把握住时机,要少而精,要切中要害。比如,在讲授“球面上两点间距离时”,应

7、围绕“点点间的距离与两点间弧长距离的区别是?”教学重点提问;在讲授“正余弦函数的图形特征时”,这样“这两个函数图形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是,这些特征与它们的性质有怎样的关系?”的问题。我们把提问,讨论,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使你的教学收到较好效果。还必须指出,对于精心设计出来的问题要做全面、深刻的讨论,要使它贯彻课堂的始终,真正使问题成为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向导。要防止对问题简单从事,只作为讲课主题而简单陈述。那么如何做到课堂提问“适量”呢?这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不见得都能提出几个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如果非要提出那么几个问题,则问题必有难有易、有大有小,难难易易、大大小小的问题

8、凑在一起必然会把主要问题淹没,就只会起到混淆教学重点,模糊学生认识的作用以及知识训练项目要了然于心,然后考虑用什么技巧和策略来提问。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注意运用归纳和合并的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效度。例如:两个等差教学数列相加时,下面有两种不同方式的提问: 方式一:和数列是否也是等差数列?两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相加后,新的公式能否作为一个新的数列的通项公式?新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表达式是?方式二:两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相加可以相加吗?新的公式能否作为一个新的数列的通项公式新数列的公差?新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表达式是否等于两个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表达式的和?比较之下,

9、后者显得“杂”、“乱”、“碎”,并且过于“直”和“露”,问得学生心神不宁,不利于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逻辑思维得不到较好地培养。而前者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突出了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思”得深的效果。除此以外,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教师还需通过提问获得反馈信息,以适当调整教学进程。控制数学课堂提问的难度,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适当就是问题要切合实际。根据教学需要,针对学生实际设问,激起学生的内心活动,启发学生想问题,并善于改变设问的角度,以提高课堂提问的价值。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把问题设计在学生已有

10、知识的基础上,先易后难,逐一解答问题。例如,在讲授“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时,提“动点到定点的距离比到谁的距离是定值?”,“这个定值三种曲线有是吗不同?”,“这种定值对三种曲线起怎样的作用?”,解决这三个问题的难度是依次增加,而这三个问题都设立在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基础上的,当解答出前一个问题之后,学生的“已有知识”就扩大了,后一个问题所要求的知识就可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建立起联系,解答后一个问题就比较容易了。又要对于难度不同的问题,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使学生都必须参与到回答与自己的知识水平相符的问题中,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提问设计的难度要适度,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课堂提问要有适当

11、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教师的提问过浅,提问所含的信息量过小,就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在“平面的基本性质”中,提问:“过两条相交直线可以作几个平面?”学生可以毫无困难地回答。这显然是一个信息量太小的提问,没有深度。但如果改为问:“过两条直线可以作几个平面?”学生一下子不好回答,他必须对两条直线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对“相交”、“平行”、“重合”、“异面”这4种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结论,这种有深度和广度,信息量也适当的提问,肯定比第一个提问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当然如果提问的深度和广度过大,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量过多,超过了学生力所能及的,那也不恰当。三、课堂提问应追求技巧和方法在我们日常

12、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怎样的提问能使教学效果更好,要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课堂提问方面有很大的技巧和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在教学实际中极力的探索课堂提问。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能“吹皱一池春水”,而有的毫无反应。如何使课堂提问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呢?课堂提问要寻找技巧和方法。首先,数学教学中要明确目的提问,积极调动学生思维,能够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引起学生注意,检查教学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作为目的提问,切忌随意发问。其二,提出问题要围绕中心不能盲目,这些目的要围绕一个中心,都要为完成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其三、数学提问要求

13、言简意赅,学生明白问的是什么?避免提那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冗长罗嗦容易引起学生误解的问题。第四,由于有趣味的东西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问题,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语言精练,富有趣味。最后,启发思维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提问,先提哪个,后提哪个,都应遵循一条原则,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是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的信号。回顾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课堂提问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重要方面之一。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的课题。为了确切地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要求,为了使教学更具有

14、针对性,为了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目标,能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有所改善,常常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构思并恰到好处地设问,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促进他们积极动脑,使一堂课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数学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人教版)P23:学习动机是认识动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参考文献:1、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到底什么样?-张圣华,中国教育报02年11月28日第5版。2、课堂教学新境界:新在哪里?赵微,中国教育报02年10月2日第4版。3、学教和谐促进教学提高-任学宝,中国教育报03年2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