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埔区九级物理阶段测试沪科.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1626960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黄埔区九级物理阶段测试沪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黄埔区九级物理阶段测试沪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黄埔区九级物理阶段测试沪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黄埔区九级物理阶段测试沪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黄埔区九级物理阶段测试沪科.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阶段测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注意: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一、 选择题(共16分)1首先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科学家是A牛顿 B亚里士多德 C伽利略 D欧姆2苹果从树上下落的过程中,若受到的空气阻力始终不变,则A 苹果受到的合力为零 B 苹果的惯性不断增大C 苹果的重力势能在不断减小 D 苹果受到的合力不断增大。3“公共场合禁止大声喧哗”是为了减小声音的A 音色 B音调 C频率D响度4下列电器中,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A吸尘器 B电视机 C洗衣机 D微波炉5如图1所示,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在水平桌面

2、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B. 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C.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 D. 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合力可能为零图2R1SAR2PVA2VA1V6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A有三个电表的示数可能发生改变B电压表V与A1的比值一定不变C电流表A与A1的差值可能变大D电流表A与A2的比值一定不变63124124t/秒350丙s/米乙甲图37图3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t图像,若t

3、2秒时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则t3秒时 A甲、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B甲、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C甲、丙间的距离一定为4.5米D乙、丙间的距离一定为3米8如图4所示,甲、乙两立方体放在水平面上,甲的边长大于乙。现分别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切割,小明认为:若将甲、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不同厚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则切去前甲对水平面的压力可能等于乙。 小红认为:若将甲、乙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力相等,则切去前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可能等于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甲乙 A只有小明正确 B只有小红正确 C小明和小红都是正确的 D小明和小红都是错误的二、填空题(共24分

4、)9太阳是太阳系的 (1)星,月球是地球的 (2) 星。在月球上勘探的月球车可以通过发射 (3) (选填“声波”或“无线电波”)向地球传输信息,若月球车以100瓦的功率连续工作10小时,耗电 (4) 度。图5F2F1ACCB10划船时,浆往后划,船就会向前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5) 的。障碍赛中的船往往质量较小,这主要是为了减小船的 (6) ,以便于在力的作用下,船的 (7) 更容易被改变;以船为参照物,岸上的树木是 (8)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11如图5所示,分别用力F1和F2匀速提起同一重物C,则F1 (9)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C重2牛,被匀速提升

5、0.5米,则拉力F1做功 (10) 焦,此过程中,C的机械能 (11)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2重20牛、体积为210-3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 (12) 牛,方向 (13) ;若该金属块静止在容器底部,则金属块受到的合力为 (14) 牛。13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5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 (15) 安;若该导体两端电压为6伏,它的电阻为 (16) 欧。若将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12伏,该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为 (17) 瓦。ASR1R2图614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键S闭合前后电流表均无示数,若故障只发生在电阻R1、R2上。故障是

6、(18) 。现将一个完好的电阻R0替换电阻 (19) (选填“R1”或“R2”),电键S闭合前后电流表示数可能发生变化。15为了探究小球静止在斜面上时,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用两个所受重力G不同的光滑小球甲、乙和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按图7(a)、(b)进行实验,然后改变斜面与水平面的倾角继续实验,如图7(c)、(d)所示。(G甲G乙,123,F1F2F3F4)图7(a)1甲1乙(b)(c)(d)F1F2F3F42乙3乙 由图7(a)、(b)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球静止在斜面上时, (20) ,F越大。由图7(b)、(c)、(d)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球静止

7、在斜面上时, (21) 。三、作图题(共8分)16在图8中,重为2牛的小球保持静止,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所受的重力G。17根据图9中通电螺线管的N极,请标出磁感线方向、小磁针的N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L2L1 0.6 3A+S图8 图9 图1018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要求:灯L1、L2并联;电键S同时控制两盏灯;电流表只测通过灯L2的电流。四、计算题(共24分)19杠杆平衡时,动力为10牛,动力臂为0.2米,阻力臂为0.1米,求阻力F2。 图11SR1R2A20在图1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闭合电

8、键S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6安。求:通过R1的电流。R2的阻值。21如图12所示,高为0.3米的柱形容器中盛满水,置于水平面上。若容器底面积为110-2米2,求水的质量m。求距容器底部0.1米高处的液体压强p。物体体积密度A3V2水BV5水现有A、B两物体,如右表所示。若将A、B分别浸没在该容器的水中,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分别为pA、pB,求pA与pB的比值。图13R1R2SPA B C D22.在如图1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可在48伏范围内调节,变阻器R2上标有“202”字样。当通过R1的电流为0.4安时,R1两端的电压为2伏。现有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表盘如图14(a)、(b)所示的

9、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电表大量程均损坏)。图14(a) (b)求电阻R1的阻值。 求10秒内电流通过R1所做的功W1。请选择一个电表,将电源和选择的电表接入AB、CD间,要求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变化量DI最大。(a)写出选择的电表及电表接入的位置。(b)求出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变化量的最大值DI最大。五、实验题(共18分)(2)(4)(3)(1)23实验室中,常用_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前应将_置于标尺左端零刻度处。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如图15所示,当甲物体处于_状态时(选填“静止”或“向右加速运动”),记录物体受到的力,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_牛。甲图15(8)(7)(6

10、)(5) 24“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需改变钩码个数和 ,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的结论是:当杠杆平衡时, 。25.小华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实验器材齐全并完好,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 器标有“20 2A” 的字样,待测小灯上只有所标“0.2A”(指小灯正常工作电流)字样清晰可见。小华将电源、小灯泡、电流表、电键以及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后,分别将两个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时,发现各电表的示数如图16所示。接着他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小灯泡正常发光,发现此过程中有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始终未变,而另一个电压

11、表的示数变化了0.4伏。图16 请画出小华连接的实验电路图。(9) (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本实验所用电源的电压为 (10) 伏。(本空格不需要解答过程)小华判定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理由是 (11) 。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2) 。(本小题需要解答过程)图17 26某小组同学研究柱形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情况,他们将高H为0.15米、横截面积为S的圆柱体挂在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步浸入同一容器的液体中(液体不溢出),如图17所示,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计算出相邻两次实验中h的变化量Dh,并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F液,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

12、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r1r2)表一(液体密度为r1)表二(液体密度为r2)实验序号h(米)F液(牛)D h(米)DF液(牛)1020.00.011.020.0121.030.0222.00.022.040.0424.050.0525.00.033.060.0828.070.1535.00.01080.1635.0实验序号h(米)F液(牛)D h(米)DF液(牛)9020.00.010.8100.0120.8110.0221.60.021.6120.0423.2130.0524.00.032.4140.0826.4150.1532.00.020160.1732.0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或914中F液与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3)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和914中DF液与D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4) 。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或15、1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数据与上述的结论不相符合,简述数据与小红结论不符的原因 (15) 。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或914中DF液和D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6)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和914中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