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战争理论的核心思想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162470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战争理论的核心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民战争理论的核心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民战争理论的核心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民战争理论的核心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民战争理论的核心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战争理论的核心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战争理论的核心思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战争理论的核心思想“兵民是胜利之本”“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基本含义是指革命战争胜利的源泉和根本在于人民。“兵”和“民”代表着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实质上涵盖了人民的全部。大凡雄才大略者都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毛泽东不仅深知这一真谛,而且他更懂得人民创造历史这一唯物史观。他把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作为发动群众、动员群众和争取民心归队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范畴。这方面,蒋介石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了也做不到,他的看法与毛泽东截然相反。蒋介石认为自己进行的是“现代作战” ,他的根本观点是:“无都市即无政治基础,无交通就无政治动脉” ,所以,他要“争地”为主,尤其是城

2、市和交通线。历史迅速证明,以“争地”为主的蒋介石终于没有战胜以“争人”为主的毛泽东,这其中的奥秘是值得后人细细品味的。解放战争不过三年多的时间,蒋介石先后投入的 800 万军队迅速瓦解,战争胜利之速,不但作为敌手的国民党不明白,连中共的一些朋友都感到很突然。1949 年 5 月,民主人士柳亚子专就这个问题请教毛泽东,柳亚子说:“今天胜利了,这是我们企盼已久的,我们都很清楚,蒋介石早晚是要垮台的,因为他们腐败无能,太不得人心了。共产党要胜利,为是肯定的。共产党的政策正确,合乎民意,人民拥护支持,这是胜利的基础。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胜利会这么快,人民解放军很快渡江成功,并且占领了南京,我们不知道毛主

3、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毛泽东听后,呵呵一笑,回答说:“打仗没什么妙计,要说有什么妙计,那就是知已知彼,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还有,就是先生说的,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 ”要争取人民的支持,就要实行正确的政策,概要地说就是毛泽东说的:“对敌人要霸道,对人民用王道。 ”什么意思啊?就是说对人民要实行仁政,要实行有利于人民利益的政策,否则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汉初一位才华横溢的辞赋家和见识深远的政论家贾谊写了一篇政论散文叫过秦论 ,是毛泽东爱读也是比较熟的一本书,该文检讨了秦朝覆亡的原因,总结秦朝覆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秦朝基业毁于一旦的关键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民也”什么意思啊?意思是:秦始皇

4、在打天下时,可以用暴力取得成功;在统一天下后,就应该历史使命人民的愿望,旅行仁政,才能保住天下。秦始皇用强权暴力对待人民,所以权势和力量都比他弱得多的陈胜、吴广的起义,很容易就把他推翻了。毛泽东也是非常赞成这句话,他也从历史当中吸取才识认为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认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革命战争必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人民的拥护与爱戴又是人民军队的力量源泉。1945 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更明确提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且为

5、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因为我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宗旨,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从而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革命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人民战争的“三结合”武装体制实行人民战争,需要有适当的的把广大人民群众有效地组织起来。所谓“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是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这种“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在土地革命时期,除有正式红军外,各区、界都成立了

6、赤卫他,各张都成立了工农暴动队或叫农民自卫军。抗日战争时期,正规军有八路军和,正规军划分为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群众武装组织则有自卫军、民兵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兵团,群众武装组织有民兵、游击队、自卫军、武工队等。建国后,根据新形势的发展,我军由单一军种即陆军,发展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又组建了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1 年,民兵和预备役制度相结合。这样,我国武装力量新的三结合的体制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三种结合到底是哪三种。第一、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主力兵团主要是指野战军,其主要作用是,执行超地方

7、的作战任务,对付和歼灭大一点的敌人正规军;开辟根据地;扩建武装力量。而地方兵团就是归固定区域军事领导机关指挥的地 山东支前船工在微山湖破冰前行农妇为解放军做军鞋淮海战役民众支前;农民送子女参军。八路军帮助群众图山东支前船工在微山湖破冰前行方部队。如抗日战争暑期的分区独立团、县大队等。 (独立大队 )其作用就是,执行地区性的作战任务,保卫地方,打退当面进攻之敌;配合主力兵团进行较大规模的战斗或战役;协助地方党政领导,配合群众武装肃清匪患,铲除奸细,维持社会治安;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还可以逐步升级为主力兵团。第二、正规军和群众武装组织相结合。即正规武装与非正规武装的结合。毛泽东曾经把群众武装和正

8、规军比作是人的左右手,认为没有群众武装力量的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在革命战争年代,群众武装组织的名称较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脱离生产,兵民一体,劳武结合。其中民兵是群众武装的一个传统的主要组织。它在战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执行保卫家乡的任务。解放战争三年中,参战民兵达 288 万多人次,参加大小战斗 1147 万次,歼敌 2447 万余人,缴获各种炮 400 门,各种枪支 56500支,子弹 280 万发。群众武装组织在对敌斗争中,创造了各种作战方法如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二是向正规军输送兵员,并提供人力、物力支援。像解放战争时期,民兵发展到 550 万人,成为正

9、规军强大的后备力量。三是封锁消息,掩护我军,收集敌人情报。我军这所以能够以少胜多,行动自由得力于人民群众和群众武装组织的排斥得力于他们及时向我军传递了敌人驻止和行动情况,使我军处处光明,而敌军则处处黑暗。第四,巩固我军后方,破坏敌人后方。第三、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的结合,就是指主力兵团、地方兵团、民兵等拿枪的群众和不拿枪的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结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在中国解放区,在民主政府领导之下,号召一切抗日人民组织在工作的、农民的、青年的、妇女的、文化的和其他职业和工作的罢休之中,热烈地从事援助军队的各项工作。 ”这些工作是相当广泛的,不仅包括政治上的,

10、对共产党政策的拥护与支持,军事上的,如参加军队,开展各种袭击爆炸运动,侦察敌情,搜索情报,后勤上的,保障粮物,运送伤兵和保护伤兵等等等等。所以说,非武装群众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只有依靠全民的力量,才是实行了真正的人民战争,也才能够战胜敌人。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关于进行人民战争的一系列基本的作战指导方针、原则和方法。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起来的,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和特点,在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条件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充分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以求生存、发展

11、和胜利的战略战术思想。毛泽东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战术,创立了完整的人民战争理论。这一理论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政治军事著作中,特别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 论持久战 、 战争和战略问题等等。毛泽东总结和制定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被斯大林等称之为“奇迹” 。 (一)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毛泽东在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其中的第五章就是专门讲战略防御,毛泽东在里面提到:“积极防御,又叫决战防御,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又叫单纯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

12、防御。 ”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思想,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第一、充分准备,创造有利条件。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未有充分准备,不可急战。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这一思想后来被毛泽东发展成了重要的军事原则,即十大军事原则之一“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毛泽东在红军时期,针对不重视作战准备的观点,他指出:“没有必要的和充分的准备,必然陷入被动地位,临时仓促应战,胜利的把握是没有的。 ”抗日战争中,他又指出:“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二是敌强我

13、弱进,不可硬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认为最好办法,就是我军主动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后发制人,各个歼灭。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运用这个战术有过很多辉煌的战例。其中最早最得意的一战就是聚歼张辉瓒一役。1930 年 10 月,蒋介石开始对红军和功区进行第一次大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写作毛泽东主要军事著作规模的“围剿” ,他从各个方向调来的兵力总共有 11 个师又 2 个旅,大约10 万兵力,而当时的红一方面军只有 4 万多人,无论从装备和数量上,敌人都占绝对的优势。面对强敌的严峻局面,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反“围剿”方针,最后大家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就是:红军应先向苏区内退却,发现和造成敌

14、军的弱点,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反攻。12月 16 日,敌军开始进攻,张辉瓒当时是前线总指挥,也是第十八师的师长。他的部队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因此,我军决定把张辉瓒的部队给消灭,在实际战争中,采取诱敌深入,而后集中兵力横扫张辉瓒师,将自称“铁军师”的第十八师师部和两个旅共 9000 人全部歼灭。围攻歼张辉瓒时,大雾弥漫,毛泽东对朱德笑道:“你看,真是天助我也,三国时,诸葛亮借东风大破敌兵, ()今天我们乘晨雾全歼顽敌啊。 ”诱敌深入的方针,外国人很难明白,抗战胜利后,驻青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官问陈毅,如果国共之间发生战争怎么办,陈毅回答说,就是放开两手,诱敌深入创造有利时机,选择战场,集中优势

15、兵力,消灭敌人。克里门是听得目瞪口呆,他实在难以明白其中的奥秘,只好耸耸肩说:“我不懂,你们既要丢地方,又要消灭敌人,中国的问题真复杂。 ”不要说外国人不懂,就连共产党的对手蒋介石也不完全懂。1947 年春,胡宗南这个“志大才疏”的将军,以二十多万的兵力进攻中共首府延安,延安是守是弃,许多人心里没有底,毛泽东提出要主动放弃延安。3 月 19 日,胡宗南部进占延安,蒋介石是欣喜若狂,队在南京向他的将校们说,占领延安后,中共军队的“首脑部就无所寄托,只能随处流窜。就绝对不能建立中心的力量了。 ”但是蒋介石高兴得太早了,毛泽东就是想拖住蒋介石重兵集团,在延安卡住胡宗南的部队,以改变西北战场的形势。所

16、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被毛泽东视为克敌制胜的基本方针。第二、攻防结合,转变敌我形势。在优势敌人的进攻面前,要采取防御手段,那是不是一味地防守呢。显然不是,毛泽东认为应把战略上内线持久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上外线速决的进攻战相结合。什么意思呢?当时我们的力量,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的初期都是这样,总体上是敌强我弱,所以我们在内线,即处在敌之包围之中必须守势,而在外线作战即敌统治区必须采取速战速决的方法,集中优势兵力对敌一路或一部突然包围之敌实施攻击,消灭战军,不然的话,我们肯定是消耗不起。在中国革命的几次关头,毛泽东都曾提出过具有战略意义的外线进攻的重大建议。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临时中央指示苏区应迅速扩大根据地,乘胜夺取中心城市,如赣州、抚州、吉安等,实现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毛泽东认为这不可能,他说:因为红军在反“围剿”中打得很疲劳,急需休整和补充,另外闽赣两个苏区之间还有七八个县的一些土围子(家族小据点)被地主武装占据着。当前的中心任务应该是扫除土围子,打通两个苏区,然后再打通赣南与赣东北两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