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武昌区八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1579879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武汉武昌区八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武汉武昌区八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武汉武昌区八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武汉武昌区八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武汉武昌区八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武昌区八年级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9.6 nm9.6103m0.96 mmB9.6cm9.6100dm0.096mC9.6cm9.6cm1096mmD9.6cm9.610mm96mm2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 dm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8C初中生跑完100 m用时约为17 sD八(3)班小枫同学的质量约为50kg32013年12月份,武汉市空气中PM2.5浓度超标,雾霾天气前后持续了多天,期间,市雾霾专项应急委启动雾霾天气应急预案,联合11个部门采取应急

2、措施“驱霾”,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M2.5中“2.5”是指大气中的颗粒物的直径小于2.5nm,洒水压尘可以“驱霾”BPM2.5中“2.5”是指大气中的颗粒物的直径小于2.5m,中小学暂停体育课、课间操可以“驱霾”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有太阳时雾可以散去D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有太阳时霾可以散去4小枫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用纸做的锅装上适量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水烧开了,而纸锅不会燃烧,下列是有关这个实验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做纸锅的用纸最好用光滑的厚纸B实验时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

3、C纸锅不会燃烧是因火焰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纸锅不会燃烧是因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5有下列四项实验: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地排绕50圈,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50; 在做“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实验时,把两块连接起来的硬纸板中其中一块向前后折; 测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先测出100根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100; 在小瓶中装满水,放入热水中,通过瓶口塞子上插着细管中液面的变化,显示温度的变化上述实验方法相同的是( )A B C D6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上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那么,能否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表示运动的快慢?若能,数学表达式

4、是什么?下列选项是分别关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A能,v B能,v C不能,v D不能,v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可以听到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的颜色变“红”变“深”了B将耳朵贴在空心的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三次敲打的声音C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这是因为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8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A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响音叉,观察兵乓球被弹开的距离C改

5、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仔细听声音的变化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仔细听罩内铃声的变化9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小红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下面的实验:如图左,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某种物质,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混合物的温度,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右),下列有关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水,混合后的温度低于0B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盐,混合后的温度等于0C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凝固和凝华现象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熔化和凝华现象10如图所示一位魔术师现场表演“点燃手指”的魔术,有以下三步过程: 手指在酒精中浸一下;

6、 手指在水中浸一下; “点燃”手指请判断下列哪组操作顺序是最合理的()A B C D 11.(2012天津)“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的眼睛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12如图所示,美丽的东湖是武汉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东湖岸边的建筑物及花草树木等在湖中“倒影”,关于“倒影”小红和小枫有关下列几个的说法: 由于光的反射,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由于光的折射,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A B C D13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多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

7、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活动,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这样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A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B如果看远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近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里推,减小A、B间的速度C要使远处景物在半透明膜A上的像大一些,应将凸透镜向外拉D在半透明膜A上可以看到远处景物的倒立虚像14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 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 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15 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A1 g/m3 B2 g/m3 C

8、2.2 g/m3 D2.5 g/m315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B水沸腾前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C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D同一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二、非选择题1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填“A”或“B”)刻度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如图乙是用体温计测出的某病人的体温,其读数是_;如图丙是小枫同学用机械停表测量自己从实验室走到教室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 2小枫同学有一次

9、上学迟到了,走到教室门外就听到教室里有敲桌子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来判断;走进教室里,发现每两位同学一组,一位同学敲桌子,另一位同学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如图所示,这是为探究_;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为了在_减弱噪声;武汉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洪山礼堂附近的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69.8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 3如左下图所示,小枫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地完成了下面实验:淡然蜡烛会使它上方的纸风车旋转起来,这是因为点燃的蜡烛上方空气受热,热空气的密度_(填“增大”或“减小”)而形成气流,气流流过纸风车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由此小枫联系到冬天和夏天开柜式空调时,为了使室温

10、尽快舒适,应该将空调出风口分别向_和_(填“上”或“下”)拨动4如上右图所示,把一滴水在玻璃板上, 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_镜,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有同样作用的镜子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可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能看清”的原因是增大了_,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填“望远镜”“显微镜”)5.(2011北海)小红和小枫同学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在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灯突然熄灭,经检查发现酒精没有了,他们添加酒精后继续加热完成实验,且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小红同学始终记录了水的温度变化,并根据实

11、验记录数据作出了如下做图所示的图象,由此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 该小组测得水的沸点是_(2) 实验中酒精灯熄灭后对应的图象是_段(3) 反映水沸腾时的一段是_6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小枫同学认为物理课堂上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时,小车运动的时间不容易测准,原因是_(写一条即可),于是小枫改进实验:用滑块取代小车完成该实验,如上右图所示是小红的测量及记录,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用电子停表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_cm/s7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为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 实验应在光线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完

12、成较好(2) 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是因为玻璃板与平面镜对光都有反射作用,玻璃板对光还有_作用,放置的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_(3) 小红同学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_手点燃蜡烛的(4) 实验中观察到:与甲蜡烛相同的乙蜡烛恰好与甲蜡烛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多次实验都如此,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_次数甲到玻璃板的距离L1/cm乙到玻璃板的距离L2/cm14.44.226.05.838.78.5(5) 小红同学认真测量,准确记录实验中数据如上表所示,观察每组数据可知,其原因最大可能是_8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甲图从左到右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

13、燃蜡烛,眼睛从蜡烛A的这一侧可看到凸透镜里有两个像,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这两个像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接着调整元件至如图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有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立、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它的实际应用是_,若此时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再放一个近视眼镜,光屏向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又看到清晰的像;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这时要把光屏向_移动,就仍然能在光屏的正中央看到蜡烛的像9小枫同学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l) 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向右调节右侧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则调节平衡螺母前,左盘与右盘的位置相对较高的是 ;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小枫同学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在右盘中加、减最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_,天平横梁平衡后,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处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g(2) 将该被测物体放到盛有70cm3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体积是 cm3物体ABC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