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中考必考化学专题突破】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包含答案).docx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1567827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讲【中考必考化学专题突破】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包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讲【中考必考化学专题突破】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包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讲【中考必考化学专题突破】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包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讲【中考必考化学专题突破】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包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讲【中考必考化学专题突破】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包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讲【中考必考化学专题突破】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包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讲【中考必考化学专题突破】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包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5讲、【中考必考化学专题突破】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 掌握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学习探究题的解题方法。1、复习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2、例题解析,实验探究CO2的性质例1: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 “温室效应”。他们查阅了有关数据: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如右图),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玻璃瓶温度值,并记录 (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

2、 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_。 该实验中,照射同样时间,根据上表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 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还有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_。 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写出一点即可) _。例2: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想:种子的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 A装置的作用是_。 如果观察到_现象,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请指出D装置的一个优点:_。例3:某小组用右图

3、装置进行CO2与空气密度大小比较的实验。装置:如右图,玻璃管内装有一根铜丝,铜丝上等距离系有11个棉球,两端与干燥管相连。实验:玻璃管上段和下段的各5个棉球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干燥管内塞入用稀NaOH润湿的棉球。0号棉球内预先包有少量K2CO3粉末,用注射器通过管壁小孔向0号棉球缓慢注入0.5mL 稀H2SO4。玻璃管内选用铜丝固定棉球,从金属活动性考虑,是由于铜丝 _; 注入0号棉球内的稀H2SO4能否用浓HCl代替?_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实验中,还可观察到上段1号棉球变色。从微观角度看,可得到的结论是_;若在0号棉球内包少量MnO2粉末,用注射器向棉

4、球内注入少量5%H2O2溶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其他试剂不变,该装置是否适合比较O2与空气密度的大小?_ (填“是”或“否”);与教材实验(如图1、图2)比较,该装置的优点是 _。 1、碳及许多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都要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它使人中毒的原因是 ,通常采用燃烧法处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某同学对一氧化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猜想】反应后气体的组成可能是:CO和CO2;只有CO2; 。【实验探究】该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装置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装置A中出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5、式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D中出现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猜想成立。2、在CO2复习课上,老师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CO2,又可用于探究CO2性质。说明:装置I 中盛放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装置中在小试管外壁贴有片试纸:其中两端的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中间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晒干。(1)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可用来制备CO2。写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2)实验时,关闭K1打开K2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实验时中出现的现象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1、解: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

6、合,使人体缺氧【提出猜想】CO2、O2【实验探究】吸收二氧化碳(或除去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 CO2 CaCO3+ H2O 木条复燃2、解:(1)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将燃着的木条放至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2)干燥试纸无变化,湿润试纸由下至上依次变红 CO2 + H2O H2CO3 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中考必考化学专题突破】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掌握碳酸(氢)盐的重要性质,学习探究题的解题方法。1、碳酸(氢)盐的化学性质2、真题讲解,实验探究碳酸(氢)盐的性质例1:小煜通过学习知道:Na2CO3、N

7、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Na2CO3溶液还会与石灰水反应。 【产生疑问】 NaHCO3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反应吗?如果能反应,生成物可能是什么?【进行实验】小煜将NaHCO3溶液与石灰水混合,结果产生了白色沉淀。已知Ca(HCO3)2能溶于水,碳酸氢盐在碱溶液中会生成碳酸盐。此白色沉淀是_,证明NaHCO3溶液与Ca(OH)2 溶液也能发生反应。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成的含钠化合物有什么,继续探究:【作出猜想】只有NaOH; Na2CO3和NaOH; _ 【实验设计】步骤1:取少量上述实验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中性),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知生成的含钠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

8、;步骤2:将步骤1中后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往滤液中先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_,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气泡产生,由此可知猜想成立。【拓展提高】若步骤1中未出现白色沉淀,则此时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例2: 做菜用的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鲜嫩。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

9、醋酸气体后,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气体依次通过A、B两试剂瓶后,发现A瓶质量增加,B瓶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结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_;、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做出了两种猜测: 猜测 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猜测 _;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 (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到不产生气体为止,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试管口有小水滴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正确实验2猜想正确、查阅资料:在百度网页中输入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可以获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再根据实验 1 写出碳

10、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 ;、实验1中有白色粉末剩余,请用两种化学方法来验证剩余粉末是碳酸钠(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方法一:_; 方法二:_。1、碳酸氢钠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进行探究。【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易完全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固体物质,该固体物质含有三种元素,且为纯净物。【进行实验一】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小烧杯内壁有 现象,证明有水生成;通过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提出问题】 碳酸氢钠充分加热后固体产物是什

11、么?【作出猜想】 猜想:固体产物是Na2CO3。 猜想: (请完成猜想)。【进行实验二】下表是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用来检验碳酸氢钠分解后固体产物的成分,请你完成方案: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结论有气泡冒出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猜想结论正确【拓展应用】碳酸氢钠常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患有胃溃疡(胃粘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可用盐酸表示)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发酵粉是一种制作风味糕点的常见蓬松剂。某兴趣小组拟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发酵粉一般含有NH4HCO3、NaHCO3、明矾【KAl(SO4)212H2O】中的2种。已知反应: NH4HCO3 NH3+H2O+CO2【提出假设】假设1:有NH4HCO3和NaHCO3;假设2:有NaHCO3和明矾;假设3:有 和明矾。【方案与流程】【问题与讨论】(1)步骤的操作是在研钵中把发酵粉和熟石灰混合、研磨。(2)气体A为 。若生成A,证明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