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思想课堂资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1567785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思想课堂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思想课堂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思想课堂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思想课堂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思想课堂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思想课堂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思想课堂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思想课堂资料一、基础知识整合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对于简化研究对象,发展人的思维有着重要帮助,因此,有关分类讨论的数学命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位置。 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实质上,分类讨论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数学策略。 1.分类原则:分类应按同一标准进行,不重复,不遗漏,分层次,不越级讨论. 2.分类方法:明确讨论对象以及研究的范围;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分类;逐类进行讨论

2、,获取阶段性成果;归纳小结,综合出结论. 3.含参数问题的分类讨论是常见题型。 4.注意简化或避免分类讨论。二、例题解析例1 一条直线过点(5,2),且在x轴,y轴上截距相等,则这直线方程为( )(A) (B)(C) (D)分析设该直线在x轴,y轴上的截距均为a, 当a=0时,直线过原点,此时直线方程为; 当时,设直线方程为,方程为。例2 .分析因此,只要根据已知条件,求出cosA,sinB即可得cosC的值.但是由sinA求cosA时,是一解还是两解?这一点需经过讨论才能确定,故解本题时要分类讨论。对角A进行分类.解 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相矛盾。 例3 已知圆x2+y2=4,求经过点P

3、(2,4),且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分析容易想到设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4=k(x-2)再利用直线与圆相切的充要条件:“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待定斜率k,从而得到所求直线方程,但要注意到:过点P的直线中,有斜率不存在的情形,这种情形的直线是否也满足题意呢?因此本题对过点P的直线分两种情形:(1)斜率存在时,(2)斜率不存在解(略):所求直线方程为3x-4y+10=0或x=2例4 分析解对数不等式时,需要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把不等式转化为不含对数符号的不等式。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因底数a的取值不同而不同,故需对a进行分类讨论。解 例5 分析解无理不等式,需要将两边平方后去根号,以化为有理

4、不等式,而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知,只有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为正时,才不改变不等号方向,因此应根据运算需求分类讨论,对x分类。解例6 分析这是一个含参数a的不等式,一定是二次不等式吗?不一定,故首先对二次项系数a分类:(1)a0(2)a=0,对于(2),不等式易解;对于(1),又需再次分类:a0或a0,令。分析对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的计算,需根据q是否为1分为两种情形: 故还需对q再次分类讨论。解 例8 分析解(1)当k=4时,方程变为4x2=0,即x=0,表示直线; (2)当k=8时,方程变为4y2=0,即y=0,表示直线; (i)当k4时,方程表示双曲线;(ii)当4k6时,方程表示椭圆; (

5、iii)当k=6时,方程表示圆;(iv)当6k8时,方程表示双曲线。例9 某车间有10名工人,其中4人仅会车工,3人仅会钳工,另外三人车工钳工都会,现需选出6人完成一件工作,需要车工,钳工各3人,问有多少种选派方案?分析如果先考虑钳工,因有6人会钳工,故有C63种选法,但此时不清楚选出的钳工中有几个是车钳工都会的,因此也不清楚余下的七人中有多少人会车工,因此在选车工时,就无法确定是从7人中选,还是从六人、五人或四人中选。同样,如果先考虑车工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需对全能工人进行分类:(1)选出的6人中不含全能工人;(2)选出的6人中含有一名全能工人;(3)选出的6人中含2名全能工人;(4)选

6、出的6人中含有3名全能工人。略解 例10 已知,则tanx .分析常规思路是对左边化简,去根号,讨论的大小,从而得到tanx的值,势必运算量大.若抓住隐含条件,则十分简捷. 又 则 ,故tanx0.注: 分类讨论是一种数学解题策略,对于何时需要分类讨论,则要视具体问题而定,并无硬性的规定。但可以在解题时不断地总结经验。 如果对于某个研究对象,若不对其分类就不能说清楚,则应分类讨论,另外,数学中的一些结论,公式、方法对于一般情形是正确的,但对某些特殊情形或说较为隐蔽的“个别”情况未必成立。这也是造成分类讨论的原因,因此在解题时,应注意挖掘这些个别情形进行分类讨论。常见的“个别”情形略举以下几例:

7、(1)“方程有实数解”转化为时忽略了了个别情形:当a=0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0;(2)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中有个别情形:时,公式不再成立,而是Sn=na1。 设直线方程时,一般可设直线的斜率为k,但有个别情形: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直线无斜率,应另行考虑。(4)若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常常设直线方程为,但有个别情形:a=0时,再不能如此设,应另行考虑。三、强化练习1.若的大小关系为( )(A)(B) (C) (D);2.若,且,则实数中的取值范围是( ) (A)(B) (C)(D)3.设A=( ) (A)1 (B) (C)(D)4.设的值为( )(A)1 (B)0 (C)7(D)0或75.一

8、条直线过点(5,2),且在x轴,y轴上截距相等,则这直线方程为( ) (A) (B) (C) (D)6.若( ) (A)1 (B) (C) (D)不能确定7.已知圆锥的母线为l,轴截面顶角为,则过此圆锥的顶点的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 (A)(B) (C) (D)以上均不对8.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原点的右侧,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A)(B) (C)(D)9. 集合A=x|10+3x-x20,B=x|m+1x2m+1,当AB=时,m的取值范围是_10.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4和2的矩形,则圆柱的体积是_。11.若,则a的取值范围为_。12.与圆相切,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

9、的直线方程为_.13.在50件产品中有4件是次品,从中任抽取5件,至少有3件次品的抽法共有_种(用数字作答)14.不等式的解集为_。15.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焦距为,另一双曲线与此椭圆有公共焦点,且其实轴比椭圆的长轴小8,两曲线的离心率之比为3:7,求此椭圆、双曲线的方程.16.设a0且,试求使方程有解的k的取值范围。CDDDCADB提示:1. 欲比较p、q的大小,只需先比较的大小,再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而决定的大小的a值的分界点为使的a值:a=1, 当a1时,此时 当即。 可见,不论a1还是0aq。2. 若,即 若 可见当都有,故选(D)3.若;若,则,4.由是1的7次方

10、根,可得显然,1是1的7次方根,故可能;若,则 故选(D)5.设该直线在x轴,y轴上的截距均为a, 当a=0时,直线过原点,此时直线方程为; 当时,设直线方程为,方程为6.由 于是总有,故选(A)7.当时,最大截面就是轴截面,其面积为; 当时,最大截面是两母线夹角为的截面,其面积为 可见,最大截面积为,故选(D)8.当时,满足题意 综上可知,故选(B)9. m0或m4 当m0时,B=,这时AB=;当m0时,要使AB=,只需m+15即m410.(提示:若长为4的边作为圆柱底面圆周的展开图,则;若长为2的边作为圆柱底面圆周的展开图,则)11.(提示:对a分:两种情况讨论)12. (提示:分截距相等

11、均不为0与截距相等均为0两种情形)13.4186种(提示:对抽取5件产品中的次品分类讨论:(1)抽取的5件产品中恰好有3件次品;(2)抽取的5件产品中恰好有4件次品,于是列式如下:=4140+46=4186)14.若,则解集为 若,则解集为(提示:设解之得对a分类:时,) 15. 解:(1)若椭圆与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可设它们方程分别为 ,依题意 (2)若焦点在y轴上,则可设椭圆方程为 双曲线方程为,依题意有 16. 解:原方程可化为 令 则对原方程的解的研究,可转化为对函数图象的交点的研究 下图画出了的图象,由图象可看出 (1)当直线时,与双曲线无交点,此时即当时,原方程无解; (2)当直线图象与双曲线渐近线重合,显然直线与双曲线无交点,即当k=0时,原方程无解; (3)当直线的纵截距满足,即时,直线与双曲线总有交点,原方程有解。 综上所述,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