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考真题汇编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525556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学考真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学考真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学考真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学考真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学考真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学考真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学考真题汇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2)“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两句歌词反映了我国小农经济状态下的生活情境。下列有关古代小农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给自足 B.无需缴纳赋税 C.男耕女织 D.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 (10.1)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商朝人善于经商 B、范蠡经商取得巨大成功 C、商鞅变法的规定 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11.3)古代银行的雏形出现于唐朝,专为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它就是 A.柜坊 B.飞钱 C.交子 D.商帮 (12.3)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2、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C、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 D、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11.5)清朝雍正帝说:“凡士农工商,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与这段话意思相符的是 A. 抑农经商 B.贱农重商 C.重农抑商 D.工商皆本 (09.4)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这反映了明初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重商贱农 (13.3)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B.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D.有严格经营时间的限制(13.5)清朝的一项政策“不仅妨碍了中国

3、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一政策是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自由放任 D.闭关锁国(14.2)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时,形成了如下一些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A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经济上自给自足 D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投放市场(14.3)商鞅变法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A海禁政策 B 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土地国有 (15.4)中国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其中,能充分展示商周灿烂辉煌文明的手工业成就是A白瓷制造技术 B棉纺织技术 C青铜

4、铸造技术 D青瓷制造技术(15.5)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有早市、夜市昼夜相连 城郊和乡村“草市”更加普遍“交子”已经出现 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A B C D(15.7)乾隆皇帝回复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下夷货物以通有无。”当时,清政府推行的对外政策是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厚往薄来 D对外开放(16.7)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赶上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是在A商周时期 B唐朝中叶以后C宋元时期 D明中叶以后简答题(10分)28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时期。请回答:(1)指出两宋时期商业

5、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2)元朝开创的行省制度有何历史意义?(2分)(3)列举宋元时期我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4分)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0.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二三十年代(09.8)在19121922年的十年间,荣氏兄弟新办的面粉厂和纱厂达到14家之多。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清政府严格限制民间投资设厂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A B C D (11.13)

6、“大量民族企业纷纷内迁,来不及内迁的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重庆成为国统区的工业中心。”这种局面出现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北伐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7. 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军管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D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

7、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开始每况愈下。这是因为A辛亥革命没有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帝国主义侵略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影响材料解析题(09.27)(14分)阅读材料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材料二 洋务运动大事年表1861年 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 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 1865年 李鸿章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18721881年 120名学童分四批留洋 187

8、2年 李鸿章开办轮船招商局 1888年 清政府成立北洋水师 1890年 张之洞开办汉阳铁厂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的思想主张。(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8分)(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4分)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15)人民日报曾经有这样的报道:“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与此报道相关的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09.16

9、)下列哪一城市既属于第一批经济特区,又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A深圳 B长沙 C重庆 D北京 (14.13)下图是新中国历史上长期使用的票证,关于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全国流通的货币 B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C至今仍在流通使用 D是市场经济发展结果(14.11)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写到:“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对这段社论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带有主观臆断性 D重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14.16)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实现国

10、家工业化 B完成三大改造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15)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 B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C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简答题(10.28)(10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回答:(1)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分) (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的理论成果

11、?(4分) (15.28)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苏联和中国都曾取得过辉煌成就,但也出现过严重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请回答:(1)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2分)(2)既促进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又阻碍了苏联经济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是什么?(2分)(3)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重大失误。(4分)(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2分)探究题(12.29)(10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12、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分 2、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形成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4分) 27.(16分)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民生幸福的伟大梦想,几代中国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赛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 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 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材料二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

13、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材料三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材料四2003年11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千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4分)(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何主要成就?(4分)(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中,1990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4分)(4)根据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