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_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519750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_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_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_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_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_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_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_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1 对金属的整体把握1、绝大数金属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极少数以游离态存在(Ag 、Cu、 Au)原因:因为大多数金属单质有较强的还原性,化学性质活泼2、从原子结构出发,以Na 、Mg 、Al为例说明其化学性质P.S.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反应,表面形成氧化膜 疏松:Fe 致密:Mg、Al3、焰色反应:Na(黄色) K(紫色,需透过钴玻璃) Cu(绿色) Ba(黄绿色)知识点2 钠单质及其化合物一 、物理性质金属钠银白色,硬度:软,密度小,熔沸点低,导电性、导热性良好二 、化学性质单质1、与非金属反应(O2、Cl2、S):表现强还原性,被氧化1)常温下:4N

2、a + O2= 2Na2O (白色)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氧化膜,说明钠比Al、Fe活泼得多(应用)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因为钠易与水或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钠不与煤油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所以保存在煤油中。2)受热时:2Na + O2= Na2O2 (淡黄色)(现象)钠在空气中受热后,先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后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2、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分析电子得失)现象:(应用)钠燃烧引起火灾,怎么办?(一般用砂土盖灭)3、与酸反应:2Na + 2HCl = 2NaCl + H2(比水更剧烈)氧化物 与水:Na2O

3、+ H2O=2NaOHNa2O 与CO2 :Na2O + CO2=Na2CO3 (无O2生成!) 与酸 :Na2O + 2HCl=2NaCl + H2O 与水:2Na2O2 + 2H2O=4NaOH + O2Na2O2 与CO2 :2Na2O2 + 2CO2=2Na2CO3 + O2 (有O2生成!)与酸 :2Na2O2 + 4HCl=4NaCl + 2H2O + O2 (应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的氧气来源碳酸盐及碳酸氢盐 物质Na2CO3NaHCO3俗名苏打、纯碱小苏打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白色粉末水溶性易溶于水能溶于水溶解度大小比较: Na2CO3 NaHCO3 溶液与酚酞变红变红颜色深浅比较

4、: Na2CO3 NaHCO3 1、 两者的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2、 热稳定性:2NaHCO3= Na2CO3+ H2O+ CO2 可用于鉴别Na2CO3和NaHCO33、 与酸反应:小练:1、将一小块新切的不规则形状的金属钠投入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可说明钠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现象是( ) A、金属钠浮在水面上 B、金属钠形成小球状 C、金属钠在水面上迅速游动 D、反应后的溶液呈现红色2、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试管中(煤油和水均足够多),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钠浮在煤油层上,不反应B钠沉在煤油层下,不反应C钠沉在煤油层下,浮在水层上,在交界处剧烈反应

5、D钠沉在水层下剧烈反应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C钠与盐酸反应:Na2H=NaH2D钠跟氯化钾溶液反应:2Na2H2O=2Na2OHH24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C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CO2质量:Na2CO3NaHCO3D常温时溶解度:Na2CO3NaHCO35.下列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钠投入食盐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

6、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单质铜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A B C D知识点3 铝及其化合物两性!铝单质 与酸: 与碱:铝制餐具不能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食物氧化物注意看课本48页铝箔的加热试验 与酸: 与碱:氢氧化物Al(OH)3,白色胶体物质,不溶于水,可凝聚悬浮物,吸附色素,起净水功能。制取Al(OH)3:Al(SO4)3+6NH3H2O2 Al(OH)33(NH4)2SO4 与酸: 可作医用胃酸中和剂 与碱:受热分解:注意:明矾(作净水剂),化学式KAl(SO4)26、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铝的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B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C

7、食物腐败 D燃放烟花7、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的Cl,消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溶液的体积比为()A111B321C632 D9318、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共存的是()AFe3、SO42、Cl、NaBBa2、Mg2、HCO3、AlO2CNO3、Na、K、CO32DNO3、K、AlO2、OH9、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来的氢氧化钠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某同学从该试剂瓶中取出24.0 g固体,配成1 L溶液,请计算:(1)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2)从所得氢氧化钠

8、溶液中取出200 mL于一烧杯中,投入足量的金属铝,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知识点4 铁及其化合物单质铁与稀酸的反应:Fe+2H=Fe2+H2氧化物1、 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 是否溶于水?FeOFe2O3Fe3O4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黑色晶体可做红色油漆和涂料有磁性2、 化学性质FeO、Fe2O3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FeO+2H=Fe2+H2OFe2O3+6H=2Fe3 +3H2O 氢氧化物二价铁三价铁化 学 式FeCl2FeCl3名 称氯化亚铁氯化铁溶液颜色浅绿色黄色与氢氧化钠现象: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Cl

9、2+2NaOH =Fe(OH)2+2NaCl 4Fe(OH)2+O2+2H2O =4Fe(OH)3 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 =Fe(OH)3 + 3NaCl 与KSCN溶液无现象产生血红色Fe3+3SCN-=Fe(SCN)3氧化(还原性)主要表现: 还原性,举例:2FeCl2+Cl2 =2FeCl3 表现:氧化性,举例:2FeCl3+Fe=3FeCl2 相互转化FeCl2 FeCl3:2FeCl2+Cl2 =2FeCl3 FeCl3 FeCl2:2FeCl3+Fe=3FeCl2 名 称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化学式Fe(OH)2 Fe(OH)3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水

10、溶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与酸反应Fe(OH)2+2HCl=FeCl2+2H2O Fe(OH)2+2H=Fe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Fe(OH)3+3H=Fe3+3H2O 氢氧化亚铁露置空气中4Fe(OH)2+O2+2H2O =4Fe(OH)3 Fe(III)的检验:向溶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存在Fe(III),否则则没有。小练:10、能与Fe3+作用,且可证明Fe3+具有氧化性的是 A.SCN- B、Fe2+ C、OH- D、Cu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 + 6H+ 2Fe3+ + 3H2B铝粉

11、投入到NaOH溶液中: Al+2OH AlO2+H2C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2Fe3+ + Fe3Fe2+D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 Al3+ 3OH Al(OH)312、某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Fe3+、Al3+、Cu2+,工厂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利用废铁屑和其他化学试剂进行如下操作,得到了铁红、Al2O3和金属Cu,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A的成分是 。(用化学式表示)(2)写出BD的离子方程式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2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是 mol。溶液D中滴加KSCN溶液的现象是 。(3)溶液E焰色反应呈黄色,试剂H是 (用化学式表示);D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铝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铁红;氧化铝。13、“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变成二价铁离子”这句话说明 A维生素C本身被还原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C维生素C具有氧化性 D维生素C发生了还原反应14、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NaC1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