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物理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教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1519504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级物理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级物理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级物理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级物理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级物理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教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体积的测量、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密度的测量、新材料及其应用,其中密度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也是贯穿本章的一个核心概念。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其他物理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溶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强调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教材还安排了新材料及其应用的内容,介绍了许多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的事例,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

2、方法,探究和实验基本贯穿本章的各节。每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主要内容安排如下:1、要求学生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工具,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测量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长度和体积。2、知道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形状、位置和状态而改变,同时掌握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密度的性质,并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定义密度的概念,认识用比值下定义是定义物理概念的一种基本方法。4、简单介绍一些新材料及其应用,认识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教学目标

3、1、 掌握刻度尺和量筒、量杯的使用,能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2、 认识质量的概念,并能够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初步了解纳米材料和“绿色”能源。5、 结合密度概念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6、 结合本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1、 掌握利用刻度尺和量筒、量杯测定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的方法。2、 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属性。3、 探究密度的概念实验,密度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1、 量杯的刻度特点。2、 探究密度概念的实验。3、 应用密度知识解答简单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课时安排第一节 物体的尺度及

4、其测量 1课时第二节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1课时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 2课时第四节 新材料及其应用 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学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4、学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5、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2、 用量筒和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方法。教学难点1、 估读的方法。2、 量筒读数时的注意点。3、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实验器材教师:示教

5、刻度尺、方体木块、卷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学生: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木块、量筒、石块、水、细线学生课前准备 透明三角尺教学过程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让学生观察教师预先准备好的挂图,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上台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要求学生看书第2

6、5页图,了解宇宙、地球、上海的金茂大厦、微粒的尺度。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二、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m、n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通过

7、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光年的长度。三.正确使用刻度尺对单位用单位的长度有所了解后,介绍几种测量长度的工具,分别介绍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说明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用于精确的测量,我们目前只需掌握普通刻度尺的使用。那么如何使用刻度尺呢?对于刻度尺的总结一下,有四个字,那就是认、量、读、记。认:就是认识刻度尺,认识认识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以及分度值是多少?量程就是刻度尺能测量的最大范围;分度值是指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在以前叫做最小刻

8、度值。量:就是如何测量,在测量是要注意两点,零刻线对准被测物体,如果零刻线磨损了,则应让其它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未端读数与起点读数之差,就是被测物体长度。刻度线应紧贴并平行被测物体,说明厚刻度尺的使用(图2-7)。读:在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此外,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往往要求比较精确,此时,就要进行估读,即: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难点)。估读值不是一个精确的值,但也是一个有效值。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朝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

9、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2-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利用课本图2-7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要求学生按

10、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近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有效数字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着重讲清最后一位估读数字是有意义的,因此,估读的数字及其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记:测量完了,就要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是不行的,应懂得根据记录来判断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难点)。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四、误差测量时

11、,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估读数字为零,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跟错误不同。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

12、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五、体积的测量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积的测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任何物体都要占据一定的立体空间,也就是具有一定的体积,对于具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只要测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直径,就可以算出它们的体积。但是对于液体的体积,就要用专门的仪器测量,如量筒、量杯。并且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就要用特殊的方法间接测量它们的体积。要求学生观察桌上的量筒,结合书第28页图2-9,认清量筒和

13、量杯的结构特点。1、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3,实际应用中还有分米3、厘米3、毫米3、升、毫升,它们的符号分别是m3、dm3、cm3、mm3、L、mL,1L=1dm3。并简单介绍体积单位的换算。2、认识量筒的量程、分度值。3、量筒读数时要注意视线要同凹形水面的底相平,或与凸形水银面的顶相平。4、 实验:让学生在量筒中到入一定体积的水,并正确读出水的体积。明白了量筒的使用,再简单介绍量杯,强调量杯的示数特点与量筒不同,由于量杯的形状特点,所以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在介绍完量筒的使用后,提出问题:如何测出你们桌面上的不规则形状的石块的体积呢?(要求学生看书第28页的做一做,并思考测量石块体积的方

14、法)教师讲解:我们只要借助排开水的体积间接测量出这个石块的体积,先在量筒中到入一定体积的水,然后用细线绑住小石块,慢慢放入水中(说明为什么要用细线绑着慢慢放入水中),此时水面上升,分别读出前、后两次量筒的示数,将两次的示数相减,就可以得到石块的体积。这种方法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以后在学习中将经常用到。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的操作提出更正。(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六、课堂小结1、 我们学习了利用刻度尺和量筒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2、 注意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和读数。3、 再次强调误差与错误的区别。4、 重复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七、布置作业1、 课文第

15、28页作业第1、2、3题。2、 在家中利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物理书的长和宽,要求估读,并作好记录。课时作业设计1、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物体的 ,不利用磨损的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2、某人测得一本字典正文400页厚度为18.0mm,则该字典正文每张纸厚度为 mm。3、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cm。4、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适当单位某同学身高是15.86 教室的黑板长度是33.5 课本纸张的厚度约为0.08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为1750 。5、某同学利用柔软棉线测出地图上长江长63.00cm,北京至郑州铁路线长6.95cm。经查书,长江实际长度为6300km。则此地图的比例尺为 ,北京至郑州实际铁路线长为 。6、下列单位换算的写法中正确的是:A.12cm121/1000.12m B.12cm12cm1/100=0.12mC.12cm12cm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