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511714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1(08广东)符合右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A.西周 B西汉 C晋 D宋2(08广东)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A 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3.(08广东文基史)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

2、是 与居住区隔开 有专门官员管理 又叫草市 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 B. C. D.4.(08江苏)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民族融合的加强 丝绸之路的畅通 文化政策的开放 古代商帮的推动 A. B. C. D.5.(08山东)图3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 B. C. D.6.(09广东)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7.(09广东)中国

3、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我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8.(09 广东文基史)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蒌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9. (09海南)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的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10.(09江苏)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

4、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高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11.(09山东)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 B C D12.(09宁夏)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13.(09宁夏)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

5、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14.(09宁夏)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15.(10广东)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16.(10海南)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

6、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17.(10海南)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18.(10江苏)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二、材料题(4小题,19题13分,20题12分,21题10分)19.(08广东)(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 单位:钱项目数量备

7、注收入粮食8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支出赋田租(上缴实物)283同上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役兵役和徭役2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日常开支食4918据战国比例推算衣2732同上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问题:(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2分)(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 经济形式。(3分 )(3) 西汉在耕织经

8、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 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好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3分)(4) 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5分)20.(08海南)(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

9、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 (宋)陈亮:龙川集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12分) - (清)归玄恭:归庄集 21.(10海南)(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

10、)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4分)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答:扶持商人;保护商人;利用商人。(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6分) 答:重农抑商是基本政策,重视农业,防止弃本从末; 一定程度上保护商人,为特殊需要利用商人,保证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妨碍商业的正常发展。(6分)22.(09江苏)(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

11、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高考资源网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高考资源网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高考资源网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

12、教荡然,纲常已矣。高考资源网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高考资源网 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 答: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2) 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 答: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3) 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 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 答: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 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