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1505583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人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新人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新人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新人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新人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新人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人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检测卷(150分12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4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山巅(din)嗥鸣(ho)胡骑(j)字帖(ti)B.田垄(lng)机杼(zh)浊流(zhu)怪诞(dn)C.辔头(pi)诧异(ch)召唤(zho)体魄(p)D.惩罚(chng)哺育(p)挚痛(zh)啾啾(ji)【解析】A项,帖ti。C项,召zho。D项,哺b。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3分)A.澎拜喷涌钥匙金柝B.忏悔喧闹奔弛默契C.狂澜祈祷丰饶屏嶂D.踱步泛滥骏马肃静【解析】A项,拜湃。B项,弛驰。C项,嶂障。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

2、误的一项是(C)(3分)A.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B.这两大山系,奔流出数万条溪泉河流,汇聚成这九曲连环、奔腾呼啸的江流。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D.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解析】C项,“不厌其烦”指不嫌麻烦,与此处句意正好相反。4.(眉山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

3、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解析】B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只有就”不能搭配,应为“只要就”或“只有才”。C项,“提高”与“特色”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展现”。D项,“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有歧义,可改为“李娟性格懦弱的母亲”。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3分)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B.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C.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

4、变得平静。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北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解析】B项,“语法啦”“历史啦”是句子,不是短语,中间应该用逗号。C项,“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和“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是两层意思,中间应用分号。D项,乐府诗集是书籍名,应用书名号。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3分)A.黄河颂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它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B.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主人公为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即作者小时候。C.土地的誓言一文抒发了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悲哀之情。D.木兰诗采用北方民歌的形式,刻画了一位聪明勇敢、杀敌

5、爱国的女英雄形象。【解析】A项,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B项,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是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作者小时候。C项,土地的誓言的作者以倾诉式的语言,抒发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7.古诗文默写。(4分)(1)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诗)(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3)北朝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善于表现人物英武豪迈的气概,木兰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8.(北京中考)为响应校团委“新春致敬子弟兵”的倡议

6、,有位同学给边防战士写了一封慰问信。下面是信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字、词、句各有一处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修改。(6分)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艰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那里风雨交加,天气恶劣,但你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重重困难,为我们站岗巡逻。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1)字:将“艰”改为“坚”(2)词:将“风雨交加”改为“风雪交加”(3)句:你们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直接写出修改后的句子)【解析】“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一句中,主语“钢铁之躯”和谓语“奉献”搭配不当,应删去“的钢铁之躯”。9.(衡阳中考)综合性学习。(12分)习近平同志指出:

7、“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此外,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请根据的讲话,概括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备条件。(每条不超过10个字)(6分)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每点2分)(2)号召广大青年放飞青春梦想,可有的同学说:我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爸爸妈妈也帮我们安排好了一切,还用得着我们去辛

8、辛苦苦地追求梦想吗?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同学,你打算如何劝说他(她)?(30字左右,注意语气委婉得体)(6分)略(言之成理,语气委婉得体即可,6分)二、阅读(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14分)木兰诗(节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

9、中的意思。(4分)(1)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2)赏赐百千强强:有余(3)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4)安能辨我是雄雌安:怎么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打开我东阁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脱下我从军时穿的战袍,穿上我旧时的女孩子的衣裳。(2分)12.选文第二段的主要记叙了木兰与亲人团聚时激动与兴奋的情景。(2分)13.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3分)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十二”“百”等数字都是确指,从侧面表现了木兰卓越的军事才能。B.“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

10、她是女儿身。C.全诗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得当,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解析】A项,“十二”“百”等数字只是约数,不是确指。14.花木兰的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个形象汇集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质?(3分)示例: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等优秀品质。(3分)二(17分)(广东中考)集中营的课堂程刚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

11、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

12、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

13、。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的消息。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

14、被捕了。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有删改)1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

15、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地点情节主要事件学校开端看见沙宁老师被捕集中营门口发展(1)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集中营里面高潮(2)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杀16.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示例一:“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为“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埋下伏笔。(2分)作用:交代了谢达找到了巧妙传递情报的办法,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1分)表现了谢达慷概赴死的献身精神。(1分)示例二:“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为“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或“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埋下伏笔。(2分)作用:交代谢达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的原委,表现了沙宁和谢达的机智、聪明。(2分)17.联系上下文,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