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旅游学概论》(2011秋)复习思考题.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1480364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共享】《旅游学概论》(2011秋)复习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资源共享】《旅游学概论》(2011秋)复习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资源共享】《旅游学概论》(2011秋)复习思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共享】《旅游学概论》(2011秋)复习思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资源共享】《旅游学概论》(2011秋)复习思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共享】《旅游学概论》(2011秋)复习思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共享】《旅游学概论》(2011秋)复习思考题.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学概论复习思考2011年秋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绪 论1. 旅游活动三大要素。主体旅游者媒介旅游业客体旅游对象 (旅游资源)2. 旅游活动的历史阶段。 古代旅游(旅行)近代旅游现代旅游第1章 1. 旅游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文化、休闲、商务和其他(工作以外的)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地短暂停留,又回到常住地这一过程中的活动。2. 旅游的本质。(1)旅游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2)实现人的需要的一种重要形式(3)人的精神文化享受(4)综合性社会活动,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人的暂时性和异地性的活动3. 现代旅游的类型。(一)按游览地域划分第一,国内旅游旅途相对较短,所需时间较少,支出费用较

2、低;不需办理繁杂的手续,旅游者一般没有语言障碍;参与的人次数远比国际旅游的人次多;国内旅游是国际旅游的先导 第二, 国际旅游(二)按旅游目的划分24 观光旅游 娱乐消遣旅游 度假保健旅游 文化型旅游 公务型旅游 家庭事务型旅游 宗教朝觐旅游 购物旅游三)其他一些划分标准按旅游组织的形式划分:团体旅游、散客旅游按费用来源划分:公费旅游、自费旅游、奖励旅游按消费水平划分:经济型旅游、豪华型旅游按旅游交通方式划分:飞机旅游、火车旅游、汽车旅游、自行车旅游、徒步游 现在日渐兴起的自驾车游、生态旅游、自助游等形式 4.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5.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三体”说(“三要素

3、”说)指用“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体(旅游业包括信息服务与交通等)等三方面因素来揭示旅游活动的特征和旅游学研究对象的理论观点。“六要素”说指用“吃、住、行、游、购、娱”六类旅游者的行为来概括旅游活动特征与旅游活动内容,并以此来说明旅游业的主要特征、表征旅游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对于“要素论”而言,即便在研究的范围上是正确的,也需要寻找一个能够将这些要素统合到一起的矛盾主线。这一矛盾主线就是充满了各种矛盾运动的“旅游活动”。“三要素”是旅游活动的支撑体,而“六要素”是旅游活动的具体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说,以旅游活动为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要素论”在外延上并无根本的不同。 6. 旅游学的研

4、究任务。主要包括5个方面:1. 旅游主体旅游者2. 旅游客体旅游对象物3. 旅游媒介旅游企业或旅游经营者4. 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三者的相互关系5. 旅游活动涉及的社会关系第2章1. 旅游的产生。1出现在奴隶社会2有闲阶层形成3社会经济条件 2. 人类早期的旅游(旅行)特点。1规模小2上层阶级的活动3经商、宗教旅行较多4为旅行服务的行业出现3. 封建时代旅游的特点。1同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关系密切2农业经济约束了农业人口的旅游需求3非经济目的旅游发展,商务旅行仍为主4主要是王公贵族、地主统治阶级及附庸阶层4. 近代旅游发展的社会背景。(一)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逐步取代工场手

5、工业(1760S1840S)。对旅游影响: 1.奠定物质基础 2.城市化带来生活方式改变 3.科技进步改变社会化旅游的条件 4.建立资本主义稳定统治,政治相对自由 (二)交通发展对旅游的影响: 旅游费用降低; 旅行速度加快; 运载能力提高; 旅行距离加大.(三)生活意识的变化 5. 托马斯库克的贡献与旅游业开端。托马斯.库克(1808-1892)被誉为近代旅游业的创始人 1841年,第一次由中间人组织包租专列进行团体旅游 。1845年成立了世界第一个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即通济隆旅行社),这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第一个开办旅行代理业务 第一次组织出国包价旅游第一次组织环球旅游第一个创办综合

6、旅游公司。18 6 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出现。6. 中国旅行社诞生。1923年,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旅行部正式诞生。1927年6月,它独立出来成立了中国旅行社7. 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1.参与的大众性2.现代生活的必要性3.增长的持续性4.形式的多样性5.区域的不平衡性6.竞争的激烈性8.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1.世界局势相对稳定,国际联系不断加强2.经济快速发展,闲暇时间增多3.城市化进程加快,旅游需求增多4.科技促进交通进步,改变时空观5.教育发展、信息技术进步和旅游宣传影响6.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第3章 1. 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概念。国际游客(海外游客)

7、指来我国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国内游客是指任何一个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长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在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国内游客包括在我国境内长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国内游客分为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2.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通俗地讲,旅游需要“闲时、闲钱、闲情”一、客观条件(一)收人水平 支付能力(可自由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disposabl

8、e income):总收入扣除纳税后的部分。 可自由支配收入(discretionary income):总收入扣除全部纳税、社会保障性消费(人寿保险、退休金、失业保险等)以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消费部分(衣食住行)之后余下的部分。(二)余暇时间 1.人生时间 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 必须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必须的社会活动时间闲暇时间(自由时间或可随意支配时间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三)其他客观因素 1)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条件 2)可进入性 3)旅游者的身体状况及家庭的人口结构 4)旅游吸引因素3. 旅游者类型及特点。一、类型划分的标准和意义1划分旅游者类型的意义 A

9、理论研究的需要 B 实际工作需要(宣传促销有针对性)2旅游者类型划分方法 A 按地理范围划分:国内、国际、洲际、环球等; B 按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散客(自助); C 按计价方式划分:包价、非包价; D 按消费水平划分:经济型、大众型、豪华型。二、按活动内容划分的类型及特点(一)观光型旅游者 (1)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强(2)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自由度较大(3)对产品价格较为敏感(4)重游率低(二)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在外出旅游的季节性以及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等方面与观光型基本相同 对价格较为敏感,但追求的是物有所值 重游率较高(三)度假型旅游者 医疗保健型旅游者:主要参与者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旅游者

10、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收入较高者,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 。 消费水平高 反复光顾 时间性强(四)文化型旅游者 (1)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2)具有某种专长或具有特殊的兴趣(3)对旅游线路的科学性比较敏感(五)公务型旅游者 (1)消费水平高,对价格不太敏感 (2)对旅游服务方面要求较高 (3)人数相对较少,但出行次数频繁,不受季节性影响 (4)对目的地的选择上没有多大自由。(六)家庭事务型(1)外出季节性较弱(2)对价格较为敏感(3) 通常不借住目的地提供的住宿以及其他的服务设施,但需要交通设施(七)宗教朝觐旅游者 (1) 旅游目的地十分明确-宗教圣地(2) 出行时间比较固定(3) 以相应的宗教形式接

11、待宗教娱乐、观光、健身、文化旅游者(八)购物型旅游者 (1)关注目的地商品特色、价格,以及购物的社会支持环境(2) 具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关注价格,对旅游产品本身的价格却不大敏感(3)季节、时间的限制性不强(4)消费水平高第4章1. 旅游资源概念及其内涵。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内涵:1.旅游资源是旅游客体,是旅游主体活动指向的对象。2.旅游资源是自然创造物或人工创造物,它存在于旅游现象之前。3.旅游资源是复合型的专门类资源,囊括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文化。4.旅游资源具备美学功能,成为吸引物

12、。5.旅游资源被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 旅游资源的分类。一、旅游资源的分类(一)按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1)地质旅游资源(2)地貌旅游资源(3)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4)水文旅游资源(5)生物旅游资源(6)天象及太空旅游资源2.人文旅游资源(1)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2)古迹旅游资源(3)宗教文化旅游资源(4)交通旅游资源(5)城市景观、建筑与园林旅游资源(6)文学艺术旅游资源(7)民俗风情旅游资源(8)购物旅游资源(9)体育保健及娱乐旅游资源(10)商务与会议旅游资源3. 旅游资源的特点。1.要素广泛性(多样性) 2.吸引定向性 3.分布地域性 4.时间韵律性 5.开发永续性 6.脆弱易损性4. 旅游地生命周期。加拿大旅游学家R.W.Butler1980年最早把市场学中的生命周期引入,描述为旅游地生命周期。5. 旅游资源评价。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三三六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景观地域组合条件、旅游景区旅游容量条件、市场客源条件、投资条件、施工条件 6. 旅游资源开发内容。(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 交通(进入条件)、供水、供电、通信、排污、医疗(二)旅游专用设施 住宿 餐饮 娱乐 康体 购物 辅助设施(三)景点规划和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