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三个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大题规范练 题型6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480348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三个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大题规范练 题型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前三个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大题规范练 题型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前三个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大题规范练 题型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前三个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大题规范练 题型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前三个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大题规范练 题型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前三个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大题规范练 题型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三个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大题规范练 题型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例(2015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年份法定假日天数节假日1950199520002008元旦1111春节3333劳动节1131国庆节2233星期日1111星期六111清明节1端午节1中秋节1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规范答题设问答题方向评分说明思路纠偏第一层次本题是一个图表题,从每一列或每一类中分析出变化趋势,应该是不难的。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一种变化

2、趋势”是限制词,表述准确是得分关键。第二层次重点是图表时间跨越了1978年,因此在总结原因时,首先要考虑改革开放,其次再结合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国家政策等方面作答。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不能从多角度分析、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题型特征1.设问特点:该题型设问角度灵活多样,可根据不同的材料信息,设置不同的考查角度。例如:本题有材料中隐含的角度、有直接给定的角度、有自主总结的角度,此设问特点就极大拓展了命题空间。2.答案来源:本题型中,答案的方向主

3、要依靠材料及设问来确定,确定好方向后,具体的答案多来源于所学知识。3.题型意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研究人物或历史事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与认识,得到不同的启示。这种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学习历史的一把钥匙,能开发广阔的历史思维空间,熟知该题型有助于独立、理性地看待分析问题。题型训练1.(2015武汉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清楚的;而就其所牵涉到的文化、民族传统等方面看,其对错又值得思考。正方反方梁启超:“今人文字与语言离,其利病既娄言之矣。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故

4、妇孺农氓(田民),靡不以读书为难事,而水浒、三国、红楼之类,读者反多于六经。”陈独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林纾:“且使人读古子者,须读其原书耶?抑凭讲师之一二语,即算为古子?若读原书,则又不能全废古文矣。”“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姚鹏图:“鄙人近年皆用白话体裁,然总不如文话之简捷易明,往往累牍连篇,笔不及挥,不过抵文话数十字、数句之用。”你赞成材料中“文白之争”哪一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2.(2015莆田联

5、考)中西两大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流泛,广绰庞繁,其中有亲和、有碰撞、更有交汇与融合。两大文化体系也在这亦抑亦蓄共拒共融中伴随着东西方两大文化共同走向鼎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以前中西文化交流以“东学西传”为主。起始于西汉,中国文化传到西方去的主要是物态文化(包括科技和艺术成果);从16世纪开始,在近现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并由此产生了数百年的“西学东渐”现象。在“西学东渐”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广度上都大大的超过了前一个时期。材料综合自李翠玉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考察材料二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眼中中国的人与事,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社

6、会状况上来说,那些陋习、弊端、问题与症结首先吸引住了西方中心主义者或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目光,引发了其浓厚的兴趣,并为其贬抑、丑化中国及中国人,为其“奴化中国”论调寻找所谓的客观依据。他们延续了十八世纪时那些关于中国认识上的否定式,把中国看成静止停滞、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堕落的国家。李朝全西方妖魔化中国的历史材料三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东学西渐”的途径、主要特点。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西学东渐”出现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欧洲人对中

7、国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3)材料三中体现了怎样的史观?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4)和平与暴力是文化交流的基本形式。有人认为“文化交流中和平比暴力好”,也有人认为“暴力比和平来得快”。请依据所学做出评价。3.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罗斯福:噢,为啥?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罗斯福:哈哈。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

8、“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请回答:材料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心忧”和“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能否实现?为什么?答案精析题型6角度变换类非选择题题型训练1示例一:观点:赞成正方,主张推广使用白话文。理由:中国社会日常交往大量使用白话,而书面用语以文言为主,形成了文言文与白话文分离的状态;文言文的复杂阻碍了文化的普及和传

9、播以及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追求思想的解放,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必须要否定文言文,倡导使用白话文。示例二:观点:赞成反方,反对全盘否定文言文,主张保护文言文。理由:文言是白话的基础,文言作为一种有特色的书面用语,它的存在是有价值的;白话在其初期,无论是词汇的丰富性还是表达形式的成熟、优美都还无法与文言相比;在中国长期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文言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废弃文言文,必然导致传统文化的断绝。示例三:观点:综合上述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理由:参考上述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论

10、证试题,即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更可以两种观点结合。先表明观点,后以史实进行合理论证。若赞成正方,可重点分析文言文的局限性,包括“文白分离”、阻碍文化教育普及、批判传统文化的需要等方面分析。若赞成反方的观点,可重点分析文言文的优点,包括文言文的特色、成熟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等角度辨析。2(1)途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特点:没有大规模的展开;没有深入了解和认识;交流的层面大多停留在物态文化,如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原因: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成功地实现了文化转型;而中国由于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禁海锁国及资本主义萌芽微弱等原因,致使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文化未

11、能充分发展。(2)看法:把中国看成静止停滞、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堕落的国家。原因:一系列侵华战争的胜利;压制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社会存在的陋习、弊端与问题;站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立场(维护西方利益)。(3)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理解: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4)评价:上述两个观点都是片面的,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3(1)心动: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政治、经济权利。(2)心忧、心灰: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3)不能。因为罗斯福新政只是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根本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