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1473594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必修一)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西周平息以原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原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让他建立了宋国统治殷商遗民。这个事件可说明()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B.西周时期宗法制渐趋衰落C.诸侯纷争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标志着奴隶制开始2.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大国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仁政”思想的消失 B.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C.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3.礼记曲礼

2、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A.明辨血缘亲疏关系 B.规范社会秩序C.区分尊卑等级关系 D.维系统治秩序4.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认为古代某种政治制度是“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组织蜕变发展而来的宗族关系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的工具”。该制度()A.适应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强调以父系血统维护政治秩序C.体现了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压榨D.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5.柳宗元曾评价秦朝:“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他评价的是秦朝()A.用武力完成统一的功业 B.全面推行郡县制的作用C.

3、建立丞相制度的举措 D.创立皇帝制度的影响6.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判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7.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A.发展工商业B.津贴制C.“解负令”D.抽签选举8.克利斯提尼改革时,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把多数人确认为损害公民利益的人流放国外,但特意规定不得动其财

4、产。做出如此规定体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A.主权在民B.轮番而治C.法律至上D.保护私产9. “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用来表述希腊城邦的一种政治实践。在伯里克利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措施是()A.实行陶片放逐法 B.政府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C.创立最早的比例代表制 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10.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

5、在()A.梭伦执政时期 B.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C.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D.西塞罗生活时期11.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1660年迎回查理二世与1688年迎立威廉的相同目的是()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镇压人民革命运动C.恢复君主专制统治 D.向封建势力妥协12.假如英国议会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A.要么下台,要么解除首相职务B.要么下台,要么重新进行议会选举C.要么解散议会,要么让英王下台D.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英王调解13. 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A.贵族阶层 B.工业

6、资产阶级C.城市工人 D.农业工人14.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15.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194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

7、人一票”制度A.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16.美国学者梅里亚姆说:“如果不给政府以充分的权力,国家的安全就处于危境。如果给了充分的权力,又很可能被滥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美国的做法是()A.实行邦联制B.实行联邦制C.实行“分权与制衡”D.实行两党制17.美国第4951届总统为共和党人,第5253届总统为民主党人,第5455届总统为共和党人,第56届总统为民主党人。这一现象反映的是()A.联邦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 B.三权分立原则已名存实亡C.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执政 D.中央集权的弊端暴露无遗18.据报道,由于民

8、主党、共和党在移民问题上分歧严重,美国参议院于2015年2月23日第四次未能通过国土安全部新一财年预算案。这意味着,如果美国国会不能在该周内通过新预算案或临时拨款案,国土安全部十多万雇员将从2月28日起停薪。据此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美国两党在移民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影响了国土安全部的正常运转B.美国两党在某些问题上互不相让,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美国两党交替执政、相互监督,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美国两党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严重威胁了资产阶级的统治19.蒋廷黻曾指出,协定关税和是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应为()A

9、.五口通商权B.领事裁判权C.最惠国待遇D.内地传教权20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日本拥有10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 019家,其中使用蒸汽动力的有675家,工人人数38万,日本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此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只有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0多家,只能给古老帝国的近代化提供一点“点缀”而已。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近代化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 B.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C.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 D.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化停滞不前21.“四月和议成朝命景崧率军民内渡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遽报大捷,吏民皆贺。”导致上述

10、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北京条约的签订 B.鸦片战争的爆发C.马关条约的签订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22.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23“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A.旅顺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24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

11、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这段文字直接控诉了()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的罪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罪行C.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罪行D.鸦片战争中英国在广州的罪行25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26.武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当地流传的歌谣有“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

12、他到山麓;好比红薯推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等10多首。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C.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D.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27. “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资政新篇的这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说明()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28.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

13、归来后,被南方“独立”各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对袁世凯争夺总统权力的退让 B.革命党民主共和的精神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高尚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的不稳定29.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C.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3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

14、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D.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31.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5亿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这说明1954年宪法(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