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amp#183;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原文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465399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家傲&amp#183;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原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渔家傲&amp#183;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原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渔家傲&amp#183;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原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渔家傲&amp#183;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原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渔家傲&amp#183;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原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家傲&amp#183;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原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原文作者: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去。【注释】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 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语:天帝的话语。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意仿离骚上的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之意。嗟,慨叹。 我报 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报,回答。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 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作为,故

2、说 谩有 。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 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句谩:徒,空。九万里: 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11)吹取:吹得。(12)三山: 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

3、,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这首词写梦游太空的情。开头两句就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另一个世界。这里云层接天,有如波涛汹涌的海洋;雾气弥漫,透露出黎明前的曙光。平常称作银河的星河,正随着夜色将尽而回转它的河床,好似有无数小帆船在银河中随波荡漾。作者用 涛 、 转 、 舞 几个字,写出了景色的动态。由银河联想到地面上的河流,进而设想有许多帆船在天上的河流中航行,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这使我们想起唐代李贺天上谣中的诗句: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李贺想象云彩象水那样在天河中流动,发出响声,漂起群星。两人的描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第三句我们得知,前面写的原来是梦境,云涛、星河都是作者梦中在天宫所见。

4、 帝所 ,传说中天帝的住所。这句说,我的梦魂仿佛是飞上了天宫。因为梦中的感觉是恍惚不清的,所以用 仿佛 。写到这里,作者舍弃了其它一切不必要的描绘,只是说:我听到了天帝关切地问我: 要到哪里去? 她的意图是突出天帝对她的询问,以便引出下片的回答,而这个回答,正是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下片一开始就是对天帝的回答。 报 ,即回答。 嗟ji ,叹息。 谩 ,是徒然的意思。她回答天帝说,我感叹天色晚、道路长,前途渺茫;我白白具有写诗的出众才华,因为这毫无用处。天晚路长,不是写实而是象征,并且化用了离骚的诗句。战国时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著名长诗离骚中,曾用 日忽忽其将暮(日暮) 路曼曼其

5、修远(路长)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来象征当时楚国政治黑暗的现实,并表现自己追求光明理想的决心。李清照写这首词时,北宋已经灭亡,南宋朝廷权奸误国,抗战不力,她自己也饱经离乱之苦,精神上十分苦闷。在这两句词里,她用 天晚,路长 象征当时动乱而又看不到光明的社会现实;通过 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现了她感到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然而她也并没有颓丧、消沉。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 ,大鹏鸟正在乘着强劲的风势向着九万里的高空奋飞呢!作者在这里借助于庄子 逍遥游中的故事,描绘了大鹏鸟冲天而起,搏击长空的雄伟形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她对大鹏的无限钦仰之情,借以表现她昂然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下文又通过向往神话中的 三山 ,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吹取 ,吹到的意思。作者是多么希望,乘上有如蓬草那样随风飘荡的小船,借着这股强劲的风力,把她吹向那远在渤海中的三座仙山啊! 三山 ,指蓬莱、方丈、瀛洲。传说那里住着神仙,有长生不老药,有珍禽异兽,还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在传说中,是一个极富有吸引力而又难以到达的神奇的世界。李清照说她向往三山,当然,并不是真的要去求什么仙,她只不过是在现实社会中,看不到光明,借那虚无缥缈的仙山,作为一种理想境界的象征,来表示她不甘心消沉,仍然抱有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罢了。而把理想寄托于仙境,这也就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一种否定。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