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册框架提纲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1453607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册框架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册框架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册框架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册框架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册框架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册框架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册框架提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 中国农业最早可追溯到1万年左右。原始社会中国农业: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稻为主。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刀耕火种:七八千年前耜耕阶段(石器锄耕):七八千年小件的青铜农具出现:商周,有了基本的生产经验(排水、除草、施肥、灭虫害) 农民由迁徙走向定居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汉代普及至珠江流域;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农业的精耕细作 春秋战国:铁农具出现(铁锄、铁铲、铁梨) 生产工具 西汉: 梨壁、耦犁、耧车(播种工具见P5图) 隋唐: 曲辕犁(至此,耕犁相当完善,一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方法 春秋战国:垄作法 西汉: 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 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 地位: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 积极 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 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

3、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 发展:夏、商、西周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手工业的发展形态春秋战国,打破官府垄断 官营手工业在封建社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产品:由于国家权力的支撑,工匠优秀、原料上等、生产不计成本,所以官营有工业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产品一般不流入市场。 民营手工业 发展:春秋战国出现,此后发展艰难 明中叶后,民营有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成为社会的主导。 产品:用于民间消费,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自用,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 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冶金 冶铁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 炼钢 南

4、北朝 灌钢法 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瓷器的国家,欧洲17世纪才陆续自己生产瓷器 商朝 原始瓷器 东汉 技术成熟 青瓷瓷器 北朝 白瓷制瓷的鼎盛时期 唐朝 南青北白 宋朝 五大瓷窑 明朝 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瓷都 彩瓷 明朝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为有名 清朝 珐琅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丝织业 商朝 出现丝织品 西周 斜花提纹织物 唐代 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 写实风格,图案生动 明清 丝织业的鼎盛时期 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的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

5、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标志: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春秋战国 表现:繁荣。出现许多大商人,例如:范蠡(即陶朱公,被尊为商人祖师)原因: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汉以来 表现:艰难 原因: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古代商业的发展 商业经营活动受时间(日中为市)、地点(市和坊界限分明)限制隋唐 表现:繁荣 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的活跃 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6、 原因:农业、手工业发达;大运河的开通两宋 表现 空前繁荣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原因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元代 表现 继续繁荣;大都成为国家性的城市 原因 交通发达(海运、驿站、大运河的重新疏浚和丝绸之路的重新繁荣) 明清 表现 依然繁荣 新特点 商帮的出现(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分别以经营典当和票号为主)二、对外贸易 繁荣 西汉 陆路和海路丝绸之路使中国有了对外贸易,并逐渐繁荣。 唐朝 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 对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对外贸易 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

7、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机构 唐朝市舶使 宋元市舶司 清朝十三行 特点:朝贡贸易(“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演变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春秋战国: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时期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1、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出现了许多私田,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贡赋(根本原因)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 各国变法(春秋的鲁国、战国的秦国)促进封建土地所有制的

8、形成(直接原因即途径)2、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二、重农抑商形成与发展 战国:秦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以后历朝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明清: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明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机统治下令实行“海禁” 清初:统治者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厉行“海禁”实行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 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影响: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 第5课

9、 新航路的开辟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根本)原因 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夸张的描述,使许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的商路,阻断贸易(直接) 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条件 主观: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客观:航海技术、造船技术进步和地理知识的丰富(向东) 葡萄牙 迪亚士:西欧好望角 开辟了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新航路过程 达伽马:西欧好望角印度(向西) 西班牙 哥伦布:西欧美洲 麦哲伦: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对西欧 商业革命 贸易规模扩大 商品种类增多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

10、资本主义发展 商业经营方式 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 大西洋沿岸)影响 价格革命 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社会分化 封建地主阶级衰落 商业资产阶级强大 殖民扩张 对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行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 荷兰的崛起 优越的地理位置(欧洲十字商路上)原因经商和从事手工业的传统较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受益者。1581年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独立荷兰之最商船(三桅商船)数量最多,掌握世界商业霸权第一个

11、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是过节贸易和金融中心。手段: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参与殖民竞争。 殖民活动 非洲:好望角 美洲:新阿姆斯特丹 亚洲:印度沿海、马六甲、锡兰、台湾;巴达维亚(今印尼首府雅加达)结果: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掌握海上商业霸权。二、英国的崛起原因 地理优势: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便于殖民扩张制度优势:较早的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优势:手工业发达,为海外殖民提供物质基础军事优势:大力发展海军 1588年,英西“无敌舰队”之战 原因:英国经常劫掠西班牙船只上的金银。殖民过程 结果:西班牙战败,从此失去海上霸权 意义: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17世纪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和北美沿岸建立据点。 三次英荷战争 原因: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