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11现代管理实务复习资料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131449686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511现代管理实务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1511现代管理实务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1511现代管理实务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1511现代管理实务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1511现代管理实务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511现代管理实务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511现代管理实务复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名称:现代管理实务 课程代码:01511第一章 现代管理学导论1、现代管理的含义,包含的类别:决策说;协调活动说,工作说,资源说,器官说,程序说。现代管理是管理者对其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所谓有效整合,即指一个组织在其目标的指引下,明确分工以及在分工基础上的有效综合,以保证组织系统的最佳的整体功能。管理的程序则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的动力在于它的动态的创造性。2、现代管理的特征:二重性(马克思主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动态性、创造性、统一性3、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所涉及的一切领域4、现代管

2、理学的研究体系:学科研究对象的基本理论阐述;中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沿革;现代管理学的一般理论、原则;现代管理环境的类型、渊源及分析;现代管理者的含义、角色、素质及现代管理团队建设;现代管理一般过程的阐述;现代管理成本的识别、计量、控制;现代管理方法的阐述;现代管理技术与手段;现代管理绩效评估的发展、要素、指标设计及改进;现代管理创新;21世纪管理学的发展。5、西方管理思想:以泰罗、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思想(以“经纪人”假设为基础);以梅奥、马斯洛等人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管理思想(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以孔茨、明茨伯格、科特、巴纳德、德鲁克、菲德勒、豪斯、米切尔、西蒙、卡斯特等人为代表的现

3、代管理思想。6、现代管理学原理:指现代管理过程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包括人本原理、权变原理、柔性原理、效益原理、模糊原理等,主要阐述各种原理的内涵和特征、构成要素、基本范畴,以及他们在管理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7、现代管理学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历史比较法是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纵向的研究方法,是从纵向的、历史的角度考察和研究管理的起源和发展、管理的历史类型和经验、不同时代管理的特点等,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2)系统研究法可以应用以下方法:信息方法、功能模拟法、黑箱法3)个案研究方法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的方法。4)心理研究方法是属于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5)归纳演绎法是属

4、于逻辑分析方法的具体形式之一,具体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8、现代管理在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首先管理处在一切生产领域中;其次管理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再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处于诸学科的综合地位;最后现代管理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应用性。9、如何发挥现代管理在治国中的作用:现代管理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增效力。现代管理是促使整体功能充分发挥的催化剂。现代管理是培养现代管理人才的大学校。现代管理是兴国之道。第二章 中西方管理思想1、中国传统管理活动主体的正当性基础表现在:德性、能力、身份等级。2、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有效性保障:德治教化、法律规制、权术运用。3、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君臣民。4、中国近代

5、管理思想的嬗变:1)洋务运动:近代管理模式的试验。2)清末新政“近代管理体制的蜕变。3):近代管理理念的飞跃5、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两种路向:后孙中山时代的国民独裁统治;人民民主管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6、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倡导的科学管理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体现在八个方面:1)劳动定额原理为某种工作规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2)第一流工人制。3)标准化管理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劳动和休息时间的搭配以至机器的安排和作业环境的布置进行分析,消除不合理因素,把各种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的、标准的操作方式。4)刺激性工资制度差别计件

6、工资制。即制定科学的定额和标准;按照工人完成定额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工资率;把工资给人不是给职位。5)思想革命。6)计划和执行分离原理。7)职能工长制。8)管理的例外原则工厂的高层管理者只集中精力处理生产经营中重大的问题,而把那些经常出现、重复出现的“例行问题”的解决办法制度化、标准化,并交给工厂中的下级人员去处理。7、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法约尔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他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不同的概念。经营是指导和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经营活动包括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活动是经营中最重要的一项,它普遍存在于各组织中。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

7、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归纳出一般的14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权、等级系列(允许横跨层级的“法约尔天桥”)、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8、韦伯行政管理思想:韦伯(组织理论之父)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模式科层制)。科层制是指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专业化、综合化的设层分职的行政组织制度,他把统治分为三种:传统型、魅力型、合法型(合法型统治的组织形态是建立在理性和法律基础上的,一切权利、权威来自理性和法律原则。以依法治国、实行法治为其主要特征)。9、科层制的组织特点:合理明确分工;科层等级制;

8、组织与管理依据规章条例和程序进行;管理工作中的非人格化;合法合理的人事制度10、西方行为科学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内容:霍桑实验、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及具体标准、X理论、Y理论、双因素理论11、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即人际关系学说: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物质需求的“经济人”;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领导在于通过对工人“满意度”的增加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12、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员工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情感而形成的各种非正式团体。13、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需要分为五大类:生理需要、安

9、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并不都能得到满足。一般来说,层次越低越容易满足,层次越高越不容易得到满足。这五个层次的需要一般是按照层次发展的,或者在一定时期某种需要占主导地位。但其变化也不是绝对的,会有一定的交叉,特别情况下也可能出现逆向变化。14、奥尔德弗(美国组织行为学家)ERG需要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 P. Alderfer)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要压缩为三种。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

10、的需要,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 “ERG”理论。15、麦克利兰(美国心理学家)的成就动机理论:大卫.麦克利兰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基本需要有三种:成就需要、合群需要、权力需要。16、赫茨伯格(美国行为科学家)的双因素理论:把工作中的影响因素分为两大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薪金、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福利、职业安定等。它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的作用,不能直接起到激励职工工作热情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情绪。激励因素是指属于工作本身或内容方面的积极因素,包括成就、个人成长、职业满意度和赏识等等它的目标在于通过工作本身,而不是通过奖赏

11、或压力达到激励的目标。其作用是直接使职工满意而激励积极效果的产生。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生理、安全、情感等较低层次的需要,激励因素相当于尊重和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要。比马斯洛更进一步,马斯洛没有正确看待个人价值观与其需要体系的关系,不能回答处于相同境况中的人会有迥异的需要。当然两者都没有把“个人需要的满足”同“组织目标的达成”有机结合起来。17、弗洛姆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洛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弗洛姆的期望理论阐明了激励职工的方法。他认为:

12、人们只有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目标。一个人从事某一行动的动力,将取决于其行动的全部结果的期望值乘以那个人预期这种结果将会达到所要求目标的程度。换言之,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18、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X理论”是传统管理学观点。它假定人生来是懒惰的,工作必须要人监督,工作是人们为了挣钱而迫不得已做的事情。麦格雷戈提出Y理论:1)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的努力像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2)外部控制和惩罚的威胁不是使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3)对目标负有责任是与成绩联系在一起的报酬的函数4)在适当条件下,人会接受责任并且主

13、动承担责任5)在解决组织问题方面,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具有发挥相当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的能力6)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仅仅部分的利用了一般人的智力潜能。如果说X理论是强调外因与客观因素,那么Y理论就是强调内因与主观因素,更加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9、沙因(美国组织心理学家)的复杂人假设理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会随着人的发展阶段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他们会相互作用并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在不同的组织或统一组织的不同部门工作,也会产生不同的需要;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

14、同一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对不同管理方式也会有不同的反应。20、孔茨的“管理过程”理论:孔茨非常强调管理的概念、理论、原理和方法,认为管理是一种艺术,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一种现实情况。至于管理的各项职能,孔茨将其分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五项。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同时执行这些职能,而每一项职能的执行都对组织的协调有所贡献。21、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理论:1)经理工作的特征工作量大、节奏紧张,工作活动短暂琐碎而多变,把现实的活动放在优先的地位,喜欢口头联络方式,重视与外界和下属信息联系,权力和责任的结合。2)经理的角色人际关系方面包括挂名首脑、联络者和领导者,信息方面包括监听

15、者、传播者和发言人,决策方面包括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22、科特(美国管理学家,领导大师第一人)的“领导理论”:领导理论是研究如何实施有效领导、提高管理效能的理论。1)领导和管理是十分不同的概念。领导者的素质动力和精力,智力和智能,精神和心理健康,正直。2)企业领导行为研究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方向;团结群众;激励和鼓舞。23、巴纳德(美国管理学家,社会系统理论创始人)的“社会系统”理论:1)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意识的协调活动或效力系统。组织不是人的集团,而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系统。组织是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而非直接的物质系统;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

16、定的方式进行调节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组织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组织是构成“协作系统”的核心部分。2)正式组织的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3)经理人员的职能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是在信息沟通系统中成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协调组织成员的协作活动,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包括招募和选聘能够提供适合服务的工作人员,采用维持组织的各种手段保证协作系统的生命力;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加以阐明。24、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经验主义管理理论家,大师中的大师)的“经验主义”理论:1)经验主义又称为经理主义,主张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