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第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治制度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435660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三第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17年高三第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17年高三第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17年高三第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17年高三第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三第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三第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治制度(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中国的治文明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治制度 西周 秦 汉 唐 元 明 清 475B C 1840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魏晋南北朝 夏 宋 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 治文明 治制度演进 物质文明 经济结构及特点 精神文明 主流思想演变 科技与文化 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1 原始社会 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 公元前21世纪2 奴隶社会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476年 1 夏朝 奴隶制建立 2 商朝 奴隶制发展 3 西周 强盛 4 春秋 奴隶制衰亡3 封建社会 前475年 1840年 鸦片战争前 1 战国 封建制度形成 2 秦汉 封

2、建社会大一统 3 魏晋南北朝 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4 隋唐 封建社会的繁荣 5 宋 元 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6 明清 鸦片战争前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中国古代治制度概况 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其所产生的治制度就国体而言 有奴隶主贵族专与封建地主阶级专两种类型 就体而论 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治制度主要有哪些 中国早期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夏 商 周 分封制 宗法制 战国 清朝 形成 发展 汉唐宋元 顶峰 古代中国的治制度演进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475年 18

3、40 1912年 秦 西周 秦 汉 唐 元 明 清 475B C 1840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魏晋南北朝 设军机处 夏 宋 古代中国文明 治制度演进主要内容 分封制 宗法制 早期治制度特点 秦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 中央机构 郡县制 郡国并行 刺史制 选官制 察举制 选官制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正副相 三司使 废丞相 内阁制 1912年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选官制 九品中正 王位世袭制 行省制枢密院宣院 地方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刺史制 州 司府县 道州县 路州县 省府县 省路府县 其中 地方机构是何 古代中国的治制度 早期国家治制度 夏商 西周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分封制 宗法

4、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治制度 1 原因 2 目的 3 对象 4 权利 5 义务 6 主要封国 7 影响 8 崩溃原因 注意 西周的分封制的对象不只是依据血缘关系 考点1 早期国家的治制度 1 西周的分封制 概念 分封 就是 封邦建国 的意思 疆域广阔 需要加强统治 加强王权 巩固权 扩展统治范围 王族子弟 主体 功臣 先代旧贵族 受封者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有再行分封 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的权利 受封诸侯定期朝贡 提供军赋和力役 鲁 齐 燕 卫 宋 晋等 前期 西周通过分封制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拓展疆域后期 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

5、周天子权威削弱 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 周王室衰弱 诸侯国势力壮大 1 渊源 2 目的 3 分配治权力的依据和原则 4 实质 5 作用 6 影响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之比较 2 西周的宗法制 源于氏族公社的父系家长制 按血缘关系分配治权力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保证王权的稳定 依据血缘 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按血缘关系分配治权力 血缘贵族治 强化王权 保证贵族特权 形成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的宗法等级 凝聚宗族 促进团结 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宗族意识 任人唯亲 重男轻女等 3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 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治性质的制度 2 宗法制在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

6、制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破坏 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 表现 经济上 治上 军事上 思想上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表现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宗法分封制崩溃 士阶层活跃 奴隶主贵族衰落 地主阶级的兴起 频繁的争霸 兼并战争 百家争鸣 4 春秋战国时期 宗法分封制被破坏 诸侯在治 经济 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楚王问鼎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 兼并战争 5 西周治的特点 1 地方分权 贵族统治和等级制度是分封制的基本特征2 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大宗和小宗的区分是宗法制的基本特征 3 族权与王权结合 用族权维护王权是商周时期治制度的突出特

7、点 家国一体的治局面4 周初对商朝遗民怀柔安抚的方法 说明了周人治的成熟和宽阔的胸襟 5 西周时期是我国神权下降 王权强化 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治结构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考点1中国早期治制度 1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 其主要表现是A 嫡长子继承制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 传统的宗族观念2 九鼎既成 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 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 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 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 主要因为它是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 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 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实战演练 A

8、 D 考点1中国早期治制度 4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 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三省六部制D 内阁制5 齐人 鲁人 楚人 这种表述 逐渐让位于以行区划为籍贯的表述 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三省六部制6 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5题 直到近代 新安地区 千年之冢不动一坯 千丁之族未尝散处 千载之谱丝毫不紊 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其主要原因是A 宗法传统的影响B 封建府的提倡C 小农经济的稳定D 儒家思想的流传 实战演练 B C A 2009年海南 汉武帝倡导 独尊儒术 后来 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 汉家自有制度 霸王道杂之 奈何纯任

9、德教 用周乎 此处可谓 周 主要是指周代的 A 分封制度B 井田制度C 宗法制度D 礼乐制度 D 2009年广东 封建社会 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度B 分封制度C 三公九卿制度D 郡县制度 B C 解析 封 黄帝之后于蓟 表明与蓟城有关的制度是分封制 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3题 汉代以来 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 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 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 夏人的活动地域B 周朝的重要都城C 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 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D 2011 海南卷 秦统一后 废封建 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但皇帝之子 弟封王 一直延续到

10、明清 分王子弟 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权长期稳定B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权推崇 C 2012上海单科历史 左传 日 桀有昏德 鼎迁于商 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 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 鼎 与材料中的 鼎 含义相同的是A 人声鼎沸B 鼎鼎有名C 三足鼎立D 问鼎中原 D 2012 浙江文综 中国古代讲究 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 故称两姓联姻为 喜结秦晋之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有关 西周分封制 的知识 能够判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

11、通婚A B C D 解析 选C 从题干信息可知 秦晋可婚 晋鲁不可婚 由所学知识可知 因此 鲁 燕为姬姓周贵族 宋为非姬姓商贵族 2013年高考全国 卷24题 在周代分封制下 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 战国时期 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 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王 卿大夫 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 C 2013年广东高考12题 战国以前 百姓 是对贵族的总称 战国以后 百姓 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

12、原因是A 分封制的加强B 宗法制的衰落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 井田制的推行 答案 B 2013年浙江高考14题 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 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A B C D 答案 D 1 概念 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治制度 1 专制主义 2 中央集权 2 形成发展历程 萌芽 确立 巩固 完善 加强 发展 强化 顶峰 结束 考点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是国家权的决策方式 即皇权至上 皇帝独裁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 即中央控制地方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战国 秦朝 西汉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 从法

13、律上宣告君主制度结束 3 基本内容 1 皇帝制 2 中央行制度 3 地方行制度 4 监察制度 5 选官制度 4 主要特点 1 皇权至高无上 2 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 3 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5 基本矛盾和趋势 两大矛盾 三个趋势 皇权加强 相权削弱 中央权力加强 地方势力削弱 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中央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6 实行原因 历史阶段整合 1 经济根源 2 治根源 3 理论根源 4 实践基础 5 从地理角度看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巩固 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商鞅变法的成功使秦国强大 背靠大陆 腹地开阔 适于农耕 易于通过军事征

14、服实现统一 故相继建立了专制主义帝国 7 历史作用 封建社会前期 明清以前 起积极作用为主 1 积极作用 治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外交 利于抵御外患维护统一与领土完整 促进中外交流 经济 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 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 利于各民族的融合 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 消极作用 封建社会后期 明朝时期 起消极作用为主 理解 治上 皇权专制易形成暴 败现象 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思想文化上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 箝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严重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经济上 在封建社会末期 阻碍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专制主义 决策方式 思想 法家思

15、想 君主专制皇权至上 治 经济 军事 法律 文化 加强皇权 削弱相权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思想文化 控制加强 君相矛盾中央地方矛盾 积极作用 初期 中期 治安定 维护统一 组织生产 调整矛盾 民族融合 经文交流 中外交流 抵御外患 消极作用 后期 明清 治败 束缚萌芽 文化专制 阻碍进步 中央集权 组织形式 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完善于隋唐顶峰于明清结束于民国 经济 自然经济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手段 核心 概念发展过程 经济基础 指导思想 作用 矛盾趋势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图解 起止 特点 弊端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 1 皇帝制度 前221年嬴开创 后为历朝封建最高统治者所沿用

16、1912年溥仪结束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核心 个人意志 独断性 随意性 2 中央官制 皇帝 三公 九卿 掌握三公职权 特点 相互牵制 权归皇帝 三公九卿制 出现 全面推行 特点 A 直属中央B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 不得世袭 影响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官僚治取代贵族治的重要标志 3 地方行制度 4 监察制度 中央 地方 御史大夫 监御使 5 选官制度 世袭制 军功爵制 郡县制 春秋战国 秦朝 设郡守 行 郡尉 兵事 监御史 监察 亭 十里一亭 治安及公文传递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 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秦代三公分掌权力 互不统属 听命皇帝 丞相权力受到御史大夫牵制 柳宗元曾说 周之失 失之于制 不在于 秦之失 失之于 不在于制 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 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汉承秦制 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 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 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